油砂瀝青非凝析氣體輔助SAGD開發(fā)數(shù)值模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04:50
加拿大西部M油砂礦是一個低壓均質(zhì)性礦藏,其瀝青具有高密度、高粘度、高碳氫比、高重金屬含量的特征。采用雙水平井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技術(shù)(SAGD)開采時,存在熱損失嚴重、熱利用率低、生產(chǎn)汽油比過高等問題。利用非凝析氣輔助SAGD開采,可有效降低熱損失并改善生產(chǎn)汽油比;但同時會影響蒸汽腔的發(fā)育,從而影響最終采收率。因此本文旨在探究不同非凝析氣輔助SAGD技術(shù)的開采機理及其可行性,為加拿大M油砂礦區(qū)采用非凝析氣輔助SAGD開采提供理論依據(jù)。本文通過室內(nèi)實驗,研究了三種非凝析氣(CH4、N2、CO2)與油砂瀝青相互作用的特性。采用CMG的winprop模塊進行了流體相態(tài)擬合,并依據(jù)M礦區(qū)實際油藏參數(shù),建立了非凝析氣輔助SAGD均質(zhì)剖面數(shù)值模型,模擬了常規(guī)SAGD和非凝析氣輔助SAGD開采過程,分析了非凝析氣對蒸汽腔擴展的影響規(guī)律。通過對注氣參數(shù)的優(yōu)化,得到了針對M礦區(qū)合理的非凝析氣體輔助SAGD開發(fā)方案。研究結(jié)果表明:三種非凝析氣均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增強原油流動能力,使地層原油體積膨脹,從而補充地層能量;其中,CO2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
粘作用、膨脹增能特性以及非凝析氣-瀝青體系表面張力變化規(guī)律,研究體與油砂瀝青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為非凝析氣輔助 SAGD 數(shù)值模擬基礎。非凝析氣體-瀝青體系物性參數(shù)評價節(jié)通過高溫高壓 PVT 實驗測定了三種非凝析氣(CH4、CO2、N2)在 M 脫氣脫水瀝青中,不同溶解氣油比對應的飽和壓力,以及其對瀝青的溶用,從而得到三種非凝析氣在不同條件下對瀝青性質(zhì)的影響規(guī)律。 實驗設備及測定方法1)實驗設備用HWGX-60無汞高壓物性分析儀對非凝析氣-油砂瀝青進行物性分析,該工作壓力為70MPa,最大工作溫度為150℃;采用LCN-III高溫高壓落球粘測試原油粘度。圖2.1是該裝置的簡單流程圖。
第 2 章 非凝析氣體與油砂瀝青相互作用特性(2)實驗方法將一定量的脫氣脫水原油通入 PVT 筒內(nèi),并在設計好的溫度及壓力水平下通過中間容器向 PVT 筒注入一定量的氣體(CO2、N2、CH4),記錄壓力穩(wěn)定時注入氣體的量。程序降壓,繪制瀝青與氣體混合物的體積隨壓力變化的曲線,曲線拐點處壓力即為該溶解氣油比下的飽和壓力,確定方法如圖 2.2 所示意。對非凝析氣—瀝青體系的各種相態(tài)參數(shù)(飽和壓力、體積系數(shù)、粘度、密度等)進行測試。三種氣體在不同溫度下(50℃、100℃、140℃)均各自進行 5 組不同氣體溶解度的注氣實驗,每一組實驗在加入非凝析氣體之前要確保在同樣的溫度壓力下,瀝青體積一樣。實驗過程中應充分攪拌以保證氣體與原油盡快達到平衡。非凝析氣體—瀝青膨脹實驗方法示意圖如圖 2.3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AGD重油、油砂開采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進展及思考[J]. 思娜,安雷,鄧輝,光新軍. 石油鉆采工藝. 2016(01)
[2]超稠油FAST-SAGD技術(shù)影響因素分析[J]. 王建俊,鞠斌山,陳常紅,侯國儒. 特種油氣藏. 2016(02)
[3]注氮氣改善SAGD開發(fā)效果(SAGP)作用機理解析[J]. 解鑫,魏立新,王偉偉,張鴻,李思瑤. 化學工程師. 2015(04)
[4]海上深層特稠油多元熱流體輔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擬與數(shù)值模擬[J]. 鐘立國,姜瑜,馬帥,田一驄,孫永濤,林濤,孫玉豹. 中國海上油氣. 2015(01)
[5]稠油與CO2、CH4或N2體系高溫高壓界面張力測定分析[J]. 鐘立國,馬帥,魯淵,王彥超,高立明. 大慶石油地質(zhì)與開發(fā). 2015 (01)
[6]加拿大油砂開發(fā)及利用技術(shù)現(xiàn)狀[J]. 盧竟蔓,張艷梅,劉銀東,付興國. 石化技術(shù)與應用. 2014(05)
[7]油砂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法開采技術(shù)[J]. 楊進,嚴德,田瑞瑞,周波. 特種油氣藏. 2012(06)
[8]煙氣-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模擬技術(shù)[J]. 林日億,李魏,李兆敏,楊立強,楊建平.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5)
[9]注氮氣輔助蒸汽吞吐提高低能薄油層采收率研究與實踐[J]. 周永輝,王成龍. 西部探礦工程. 2012(08)
[10]加拿大油砂資源開采技術(shù)及前景展望[J]. 王健,謝華鋒,王駿. 特種油氣藏. 2011(05)
碩士論文
[1]稠油與非凝析氣體系高溫高壓PVT特性研究[D]. 張成君.東北石油大學 2015
[2]煙道氣—溶劑輔助SAGD開采機理研究[D]. 孫曉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3]SAGD油砂集輸工藝優(yōu)化研究[D]. 張愛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4]煙道氣輔助SAGD提高稠油開發(fā)效果研究[D]. 王勇.中國石油大學 2010
[5]蒸汽輔助重力泄油(SAGD)開發(fā)超稠油研究[D]. 王佩虎.大慶石油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19432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shù)路線
粘作用、膨脹增能特性以及非凝析氣-瀝青體系表面張力變化規(guī)律,研究體與油砂瀝青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為非凝析氣輔助 SAGD 數(shù)值模擬基礎。非凝析氣體-瀝青體系物性參數(shù)評價節(jié)通過高溫高壓 PVT 實驗測定了三種非凝析氣(CH4、CO2、N2)在 M 脫氣脫水瀝青中,不同溶解氣油比對應的飽和壓力,以及其對瀝青的溶用,從而得到三種非凝析氣在不同條件下對瀝青性質(zhì)的影響規(guī)律。 實驗設備及測定方法1)實驗設備用HWGX-60無汞高壓物性分析儀對非凝析氣-油砂瀝青進行物性分析,該工作壓力為70MPa,最大工作溫度為150℃;采用LCN-III高溫高壓落球粘測試原油粘度。圖2.1是該裝置的簡單流程圖。
第 2 章 非凝析氣體與油砂瀝青相互作用特性(2)實驗方法將一定量的脫氣脫水原油通入 PVT 筒內(nèi),并在設計好的溫度及壓力水平下通過中間容器向 PVT 筒注入一定量的氣體(CO2、N2、CH4),記錄壓力穩(wěn)定時注入氣體的量。程序降壓,繪制瀝青與氣體混合物的體積隨壓力變化的曲線,曲線拐點處壓力即為該溶解氣油比下的飽和壓力,確定方法如圖 2.2 所示意。對非凝析氣—瀝青體系的各種相態(tài)參數(shù)(飽和壓力、體積系數(shù)、粘度、密度等)進行測試。三種氣體在不同溫度下(50℃、100℃、140℃)均各自進行 5 組不同氣體溶解度的注氣實驗,每一組實驗在加入非凝析氣體之前要確保在同樣的溫度壓力下,瀝青體積一樣。實驗過程中應充分攪拌以保證氣體與原油盡快達到平衡。非凝析氣體—瀝青膨脹實驗方法示意圖如圖 2.3 所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SAGD重油、油砂開采技術(shù)的創(chuàng)新進展及思考[J]. 思娜,安雷,鄧輝,光新軍. 石油鉆采工藝. 2016(01)
[2]超稠油FAST-SAGD技術(shù)影響因素分析[J]. 王建俊,鞠斌山,陳常紅,侯國儒. 特種油氣藏. 2016(02)
[3]注氮氣改善SAGD開發(fā)效果(SAGP)作用機理解析[J]. 解鑫,魏立新,王偉偉,張鴻,李思瑤. 化學工程師. 2015(04)
[4]海上深層特稠油多元熱流體輔助重力泄油物理模擬與數(shù)值模擬[J]. 鐘立國,姜瑜,馬帥,田一驄,孫永濤,林濤,孫玉豹. 中國海上油氣. 2015(01)
[5]稠油與CO2、CH4或N2體系高溫高壓界面張力測定分析[J]. 鐘立國,馬帥,魯淵,王彥超,高立明. 大慶石油地質(zhì)與開發(fā). 2015 (01)
[6]加拿大油砂開發(fā)及利用技術(shù)現(xiàn)狀[J]. 盧竟蔓,張艷梅,劉銀東,付興國. 石化技術(shù)與應用. 2014(05)
[7]油砂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法開采技術(shù)[J]. 楊進,嚴德,田瑞瑞,周波. 特種油氣藏. 2012(06)
[8]煙氣-蒸汽輔助重力泄油模擬技術(shù)[J]. 林日億,李魏,李兆敏,楊立強,楊建平.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5)
[9]注氮氣輔助蒸汽吞吐提高低能薄油層采收率研究與實踐[J]. 周永輝,王成龍. 西部探礦工程. 2012(08)
[10]加拿大油砂資源開采技術(shù)及前景展望[J]. 王健,謝華鋒,王駿. 特種油氣藏. 2011(05)
碩士論文
[1]稠油與非凝析氣體系高溫高壓PVT特性研究[D]. 張成君.東北石油大學 2015
[2]煙道氣—溶劑輔助SAGD開采機理研究[D]. 孫曉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3]SAGD油砂集輸工藝優(yōu)化研究[D]. 張愛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2014
[4]煙道氣輔助SAGD提高稠油開發(fā)效果研究[D]. 王勇.中國石油大學 2010
[5]蒸汽輔助重力泄油(SAGD)開發(fā)超稠油研究[D]. 王佩虎.大慶石油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194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1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