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哈法亞油田Mishrif組MB1-2亞段局限臺地碳酸鹽巖儲層特征及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11-12 19:15
伊拉克南部哈法亞油田Mishrif組廣泛發(fā)育碳酸鹽巖局限臺地沉積�;趲r心、薄片資料,分析Mishrif組MB1-2亞段碳酸鹽巖局限臺地沉積微相、巖性與孔隙發(fā)育特征,研究碳酸鹽巖儲層特征。結果表明:儲層總體上具有相控性,沉積微相對儲層起主要控制作用,可分為生屑灘相儲層、潮道相儲層及潟湖相儲層,儲集空間主要分為微孔、晶間孔、粒內(nèi)溶孔、鑄�?住⒘ig溶孔、溶蝕孔洞、粒間孔、體腔孔和生物格架孔。顆�;�?guī)r儲集性最好,泥晶灰?guī)r儲集性最差,儲集性同時受孔隙類型與成巖作用類型控制。該結果為哈法亞油田油藏挖潛和開發(fā)策略制定提供指導。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20,44(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MB1- 2亞段不同類型儲層壓汞曲線
顆�;�?guī)r為顆粒體積分數(shù)高于75%的灰?guī)r,主要為棘皮動物、厚殼蛤碎屑和砂屑(主要是被波浪強烈改造并具一定磨圓度的生物碎屑,其中含較完整的棘皮類化石)。此外,還存在少量似球粒(大量生物碎片被破碎至難以識別,呈球粒狀)和海綿動物碎屑,形成于水動力條件強的沉積環(huán)境,主要發(fā)育于潮道環(huán)境,水體攪動強度大,孔隙主要為殘余粒間孔和粒間溶孔,儲集性能好(見圖2(a))。泥�;�?guī)r為顆粒體積分數(shù)為50%~75%的灰?guī)r,可分為灰泥主導的泥粒灰?guī)r與顆粒主導的泥�;�?guī)r。主要是非固著類雙殼和棘皮動物碎屑,含有少量苔蘚動物和藻類,形成于水動力條件中等—較強的沉積環(huán)境,主要發(fā)育于溶蝕潟湖及生屑灘環(huán)境,水體有較大程度的攪動,孔隙主要為粒內(nèi)孔和鑄�?�,孔隙度較高,滲透率較低(見圖2(b-c))。
粒間孔指生物碎屑之間未被充填的原始孔隙,當儲層中顆粒含量較高形成顆粒支撐時,粒間孔才能作為主要的儲集空間。該類孔隙后期常受壓實作用和弱膠結作用影響,形成殘余粒間孔,連通性較好,是研究區(qū)有效孔隙類型之一(見圖3(b-c))。(3)粒間溶孔和溶蝕孔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伊拉克哈法亞油田中白堊統(tǒng)Mishrif組MB1-2亞段沉積與儲集層構型[J]. 孫文舉,喬占峰,邵冠銘,孫曉偉,高計縣,曹鵬,張杰,陳萬鋼.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20(04)
[2]巴什托油氣田石炭系巴楚組碳酸鹽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J]. 王金娜,王德海,李宗宇,劉奇.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9(01)
[3]伊拉克H油田Mishrif組儲集層含油性差異主控因素分析[J]. 趙麗敏,周文,鐘原,郭睿,金值民,陳延濤.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9(02)
[4]義東地區(qū)碳酸鹽巖儲層裂縫特征、期次及成因機制[J]. 邱隆偉,暢通,張營革,劉魁元,單寶杰,高秋菊.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8(05)
[5]厚殼蛤灘沉積成巖特征及對儲集層的控制作用——以伊拉克H油田白堊系Mishrif組為例[J]. 余義常,孫龍德,宋新民,郭睿,高興軍,林敏捷,衣麗萍,韓海英,李峰峰,劉航宇.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8(06)
[6]濱岸相砂質(zhì)輸導層非均質(zhì)性對油氣運聚影響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為例[J]. 王濤,徐懷民,江同文,陳宣華,劉太勛,方慧京,韓如冰. 高校地質(zhì)學報. 2018(01)
[7]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鹽巖成巖作用特征及對儲層的影響[J]. 雷和金,李國蓉,周吉羚,高魚偉,申滔,符浩,李輝.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5(02)
[8]全球碳酸鹽巖大油氣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張寧寧,何登發(fā),孫衍鵬,李浩武. 中國石油勘探. 2014(06)
[9]世界碳酸鹽巖油氣田的儲層特征及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J]. 范嘉松. 地學前緣. 2005(03)
本文編號:3491502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20,44(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MB1- 2亞段不同類型儲層壓汞曲線
顆�;�?guī)r為顆粒體積分數(shù)高于75%的灰?guī)r,主要為棘皮動物、厚殼蛤碎屑和砂屑(主要是被波浪強烈改造并具一定磨圓度的生物碎屑,其中含較完整的棘皮類化石)。此外,還存在少量似球粒(大量生物碎片被破碎至難以識別,呈球粒狀)和海綿動物碎屑,形成于水動力條件強的沉積環(huán)境,主要發(fā)育于潮道環(huán)境,水體攪動強度大,孔隙主要為殘余粒間孔和粒間溶孔,儲集性能好(見圖2(a))。泥�;�?guī)r為顆粒體積分數(shù)為50%~75%的灰?guī)r,可分為灰泥主導的泥粒灰?guī)r與顆粒主導的泥�;�?guī)r。主要是非固著類雙殼和棘皮動物碎屑,含有少量苔蘚動物和藻類,形成于水動力條件中等—較強的沉積環(huán)境,主要發(fā)育于溶蝕潟湖及生屑灘環(huán)境,水體有較大程度的攪動,孔隙主要為粒內(nèi)孔和鑄�?�,孔隙度較高,滲透率較低(見圖2(b-c))。
粒間孔指生物碎屑之間未被充填的原始孔隙,當儲層中顆粒含量較高形成顆粒支撐時,粒間孔才能作為主要的儲集空間。該類孔隙后期常受壓實作用和弱膠結作用影響,形成殘余粒間孔,連通性較好,是研究區(qū)有效孔隙類型之一(見圖3(b-c))。(3)粒間溶孔和溶蝕孔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伊拉克哈法亞油田中白堊統(tǒng)Mishrif組MB1-2亞段沉積與儲集層構型[J]. 孫文舉,喬占峰,邵冠銘,孫曉偉,高計縣,曹鵬,張杰,陳萬鋼.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20(04)
[2]巴什托油氣田石炭系巴楚組碳酸鹽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J]. 王金娜,王德海,李宗宇,劉奇.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9(01)
[3]伊拉克H油田Mishrif組儲集層含油性差異主控因素分析[J]. 趙麗敏,周文,鐘原,郭睿,金值民,陳延濤.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9(02)
[4]義東地區(qū)碳酸鹽巖儲層裂縫特征、期次及成因機制[J]. 邱隆偉,暢通,張營革,劉魁元,單寶杰,高秋菊.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8(05)
[5]厚殼蛤灘沉積成巖特征及對儲集層的控制作用——以伊拉克H油田白堊系Mishrif組為例[J]. 余義常,孫龍德,宋新民,郭睿,高興軍,林敏捷,衣麗萍,韓海英,李峰峰,劉航宇.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18(06)
[6]濱岸相砂質(zhì)輸導層非均質(zhì)性對油氣運聚影響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遜油田東河砂巖為例[J]. 王濤,徐懷民,江同文,陳宣華,劉太勛,方慧京,韓如冰. 高校地質(zhì)學報. 2018(01)
[7]四川盆地南部寒武系碳酸鹽巖成巖作用特征及對儲層的影響[J]. 雷和金,李國蓉,周吉羚,高魚偉,申滔,符浩,李輝.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5(02)
[8]全球碳酸鹽巖大油氣田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張寧寧,何登發(fā),孫衍鵬,李浩武. 中國石油勘探. 2014(06)
[9]世界碳酸鹽巖油氣田的儲層特征及其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J]. 范嘉松. 地學前緣. 2005(03)
本文編號:3491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491502.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