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北部奧陶系儲層形成機理與分布模式
發(fā)布時間:2021-08-02 14:31
為解決冀中坳陷北部奧陶系潛山儲層認識不清的問題,在巖心觀察基礎上,運用鉆井、測井、分析化驗等資料,對該區(qū)儲層基本特征、成因類型、主控因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該區(qū)發(fā)育4套白云巖孔隙型和1套巖溶縫洞型儲集層。巖性主要為泥-粉晶白云巖、灰質白云巖,其次為泥晶灰?guī)r,儲集空間主要發(fā)育晶間(溶)孔、構造裂縫和溶蝕孔洞等。通過儲層基本特征研究,明確了有利儲層的形成主要受到巖石類型、裂縫發(fā)育程度和巖溶作用強度等因素的控制,巖石類型是控制儲層形成的基礎,裂縫發(fā)育程度是制約儲層形成的關鍵,巖溶作用強度控制儲層的優(yōu)劣。據(jù)此建立了冀中坳陷北部奧陶系區(qū)域層狀、區(qū)域塊-層復合狀和局部塊狀3種儲層發(fā)育模式,為研究區(qū)成藏模式的建立和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據(jù)。
【文章來源】:特種油氣藏.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冀中坳陷北部奧陶系潛山圈閉簡圖
未被充填的構造縫既可作為油氣儲集空間又是重要的滲流通道,由務古2、務古4井玫瑰花圖(圖2c、d)可以看出,區(qū)內(nèi)裂縫方向主要為北東—南西向和北西—南東向。楊稅務、南旺、韓村以及東儲4個潛山多口井的裂縫測井識別顯示(表2),上馬家溝組上部—峰峰組裂縫發(fā)育程度最高,在楊稅務和韓村潛山最為發(fā)育,占地層厚度的30.3%~34.1%;上馬家溝組中部層段裂縫發(fā)育較為局限,僅在楊稅務潛山發(fā)育,占地層厚度的23.5%,而在韓村和東儲潛山發(fā)育極少甚至不發(fā)育;下馬家溝組上部—上馬家溝組下部層段裂縫相對較發(fā)育,個別井如務古2井裂縫發(fā)育厚度占地層厚度的52.6%,Ⅱ級裂縫為主要裂縫,占裂縫的89.52%。2.1.3 溶蝕孔洞
裂縫能極大地溝通儲集空間,裂縫發(fā)育的部位可以控制原有孔隙的連通,可以連通晶間孔、溶孔,使相對孤立的孔隙連片,也可以使裂縫之間相互貫通,進而改善儲層的儲集性能。巖溶流體也往往沿著裂縫進行巖溶作用。裂縫不發(fā)育區(qū)巖溶作用只能在巖石表面進行,通常不利于形成有效儲層。裂縫發(fā)育程度是儲層形成的關鍵所在,斷裂活動促進裂縫發(fā)育,在實鉆過程中,普遍存在斷層附近的井發(fā)生井漏、鉆具放空的現(xiàn)象。永15井的上馬家溝組鉆進時槽面顯示較活躍,曾2次發(fā)生井涌,3 081.9~3 302.0 m已測試出油。表明斷裂附近的構造縫及順縫溶洞發(fā)育,大大改善了巖石的儲集性能。3.3 巖溶作用強度控制儲層的優(yōu)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卷積門控循環(huán)單元網(wǎng)絡的儲層參數(shù)預測方法[J]. 宋輝,陳偉,李謀杰,王浩懿.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5)
[2]吉木薩爾凹陷蘆草溝組致密油儲層巖石微觀孔隙結構表征[J]. 田偉,劉慧卿,何順利,王敬,謝靈.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4)
[3]伊拉克BU油田碳酸鹽巖儲層沉積過程數(shù)值模擬[J]. 王鵬飛,霍春亮,葉小明,劉衛(wèi)林,徐靜.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4)
[4]鄂爾多斯盆地富縣地區(qū)長8致密砂巖成巖差異性及對儲層物性的影響[J]. 周家全,張立強,王香增,賀永紅,張立寬,雷裕鴻.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3)
[5]車西洼陷濁積扇沉積體系對儲層成巖作用影響[J]. 于永朋,董春梅,任麗華,田淼.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18(05)
[6]辮狀河三角洲前緣亞相儲層分布模式分析及應用——以JX油田東塊沙河街組為例[J]. 宋洪亮,李云鵬,劉宗賓,柴秋會,陳善斌,顏冠山.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8(01)
[7]渤海灣盆地廊固凹陷楊稅務超深超高溫奧陶系潛山油氣勘探重大突破實踐與啟示[J]. 杜金虎,何海清,趙賢正,張以明,王權,張銳鋒,侯鳳香,韓春元,范炳達. 中國石油勘探. 2017(02)
[8]古城地區(qū)中下奧陶統(tǒng)白云巖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因[J]. 劉策,曹穎輝,周波,王坤,楊敏. 特種油氣藏. 2017(02)
[9]渤海灣盆地奧陶系潛山內(nèi)幕油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 吳小洲,牛嘉玉,吳豐成,劉曉. 海相油氣地質. 2013(01)
[10]冀中坳陷潛山油氣藏特征[J]. 高長海,張新征,查明,王曉燕. 巖性油氣藏. 2011(06)
本文編號:3317733
【文章來源】:特種油氣藏.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冀中坳陷北部奧陶系潛山圈閉簡圖
未被充填的構造縫既可作為油氣儲集空間又是重要的滲流通道,由務古2、務古4井玫瑰花圖(圖2c、d)可以看出,區(qū)內(nèi)裂縫方向主要為北東—南西向和北西—南東向。楊稅務、南旺、韓村以及東儲4個潛山多口井的裂縫測井識別顯示(表2),上馬家溝組上部—峰峰組裂縫發(fā)育程度最高,在楊稅務和韓村潛山最為發(fā)育,占地層厚度的30.3%~34.1%;上馬家溝組中部層段裂縫發(fā)育較為局限,僅在楊稅務潛山發(fā)育,占地層厚度的23.5%,而在韓村和東儲潛山發(fā)育極少甚至不發(fā)育;下馬家溝組上部—上馬家溝組下部層段裂縫相對較發(fā)育,個別井如務古2井裂縫發(fā)育厚度占地層厚度的52.6%,Ⅱ級裂縫為主要裂縫,占裂縫的89.52%。2.1.3 溶蝕孔洞
裂縫能極大地溝通儲集空間,裂縫發(fā)育的部位可以控制原有孔隙的連通,可以連通晶間孔、溶孔,使相對孤立的孔隙連片,也可以使裂縫之間相互貫通,進而改善儲層的儲集性能。巖溶流體也往往沿著裂縫進行巖溶作用。裂縫不發(fā)育區(qū)巖溶作用只能在巖石表面進行,通常不利于形成有效儲層。裂縫發(fā)育程度是儲層形成的關鍵所在,斷裂活動促進裂縫發(fā)育,在實鉆過程中,普遍存在斷層附近的井發(fā)生井漏、鉆具放空的現(xiàn)象。永15井的上馬家溝組鉆進時槽面顯示較活躍,曾2次發(fā)生井涌,3 081.9~3 302.0 m已測試出油。表明斷裂附近的構造縫及順縫溶洞發(fā)育,大大改善了巖石的儲集性能。3.3 巖溶作用強度控制儲層的優(yōu)劣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卷積門控循環(huán)單元網(wǎng)絡的儲層參數(shù)預測方法[J]. 宋輝,陳偉,李謀杰,王浩懿.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5)
[2]吉木薩爾凹陷蘆草溝組致密油儲層巖石微觀孔隙結構表征[J]. 田偉,劉慧卿,何順利,王敬,謝靈.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4)
[3]伊拉克BU油田碳酸鹽巖儲層沉積過程數(shù)值模擬[J]. 王鵬飛,霍春亮,葉小明,劉衛(wèi)林,徐靜.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4)
[4]鄂爾多斯盆地富縣地區(qū)長8致密砂巖成巖差異性及對儲層物性的影響[J]. 周家全,張立強,王香增,賀永紅,張立寬,雷裕鴻.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9(03)
[5]車西洼陷濁積扇沉積體系對儲層成巖作用影響[J]. 于永朋,董春梅,任麗華,田淼.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 2018(05)
[6]辮狀河三角洲前緣亞相儲層分布模式分析及應用——以JX油田東塊沙河街組為例[J]. 宋洪亮,李云鵬,劉宗賓,柴秋會,陳善斌,顏冠山.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 2018(01)
[7]渤海灣盆地廊固凹陷楊稅務超深超高溫奧陶系潛山油氣勘探重大突破實踐與啟示[J]. 杜金虎,何海清,趙賢正,張以明,王權,張銳鋒,侯鳳香,韓春元,范炳達. 中國石油勘探. 2017(02)
[8]古城地區(qū)中下奧陶統(tǒng)白云巖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成因[J]. 劉策,曹穎輝,周波,王坤,楊敏. 特種油氣藏. 2017(02)
[9]渤海灣盆地奧陶系潛山內(nèi)幕油氣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 吳小洲,牛嘉玉,吳豐成,劉曉. 海相油氣地質. 2013(01)
[10]冀中坳陷潛山油氣藏特征[J]. 高長海,張新征,查明,王曉燕. 巖性油氣藏. 2011(06)
本文編號:3317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31773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