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達木盆地扎哈泉地區(qū)濱淺湖單一壩特征——以X井區(qū)下油砂山組Ⅳ-27+28小層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7-07 09:06
為明確柴達木盆地扎哈泉地區(qū)X井區(qū)下油砂山組Ⅳ-27+28小層濱淺湖砂壩展布特征,根據(jù)沉積學、測井地質學、儲層構型分級理論,結合巖心、測井和注水動態(tài)等資料,采用巖心識別、底部等高、測井曲線相似、油水分布關系等方法,識別單一壩并將研究區(qū)目的層劃分為6個期次(4級構型單元),研究單一壩展布方向、面積、厚度、長寬比等幾何特征,總結單一壩展布規(guī)律。結果表明:研究區(qū)大部分單一壩展布以NEE向為主,面積小于1.20 km2,厚度小于1.81 m,長寬比一般大于2;厚度與長度、寬度之間相關關系較弱,長寬比與寬厚比呈正相關關系。根據(jù)長寬比,將單一壩分為單井控制型、片狀、長條狀,大部分呈長條狀。該結果為研究區(qū)濱淺湖單一壩研究提供參考,為油田開發(fā)方案調整提供依據(jù)。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20,44(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2 砂壩分級和單一壩識別
2.1 砂壩分級
2.2 單一壩識別
2.2.1 巖心識別法
2.2.2 底部等高法
2.2.3 測井曲線相似法
2.2.4 油水分布關系識別法
3 單一壩特征
3.1 平面展布
3.2 砂體幾何特征
3.3 展布特征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達木盆地英東油田中淺層油藏儲層物性影響因素綜合分析[J]. 馬鳳春,沙鵬,項燚偉,王琳,梅華,唐麗,王靖茹,王寶利,姜營海,柴京超. 地質科技情報. 2019(02)
[2]義北油田大43塊沙四段灘壩砂體沉積微相及儲層分布研究[J]. 李守軍,王德健,閆法堂,杜維雷,徐磊.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3)
[3]柴達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區(qū)油氣成藏過程[J]. 王琳,吳海,王科,桂麗黎,袁莉,王鵬,袁海莉.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34)
[4]塔北隆起西部庫姆格列木群底砂巖段沉積特征[J]. 陳龍,林暢松,李浩,向世民.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7(05)
[5]松遼盆地北部西斜坡青二段至姚一段四級層序格架內(nèi)沉積微相分布[J]. 肖竣文,辛仁臣.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6(05)
[6]青海湖近岸現(xiàn)代沉積灘壩主要類型及沉積特征[J]. 韓元紅,郝樂偉,王琪,陸建林,朱建輝,羅厚勇. 古地理學報. 2016(05)
[7]陸相湖盆三角洲—灘壩復合砂體分布模式及編圖方法[J]. 紀友亮,劉君龍,王天云,劉大衛(wèi),程同冉. 古地理學報. 2016(04)
[8]灘壩沉積研究進展綜述[J]. 姜在興,王俊輝,張元福. 古地理學報. 2015(04)
[9]砂質灘壩儲集層內(nèi)部結構特征及構型模式——以黃驊坳陷板橋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組為例[J]. 商曉飛,侯加根,孫福亭,唐力,劉鈺銘,李永強,李燕. 石油學報. 2014(06)
[10]黃驊坳陷板橋地區(qū)湖相灘壩砂體內(nèi)部隔(夾)層成因機制與分布樣式[J]. 商曉飛,侯加根,劉鈺銘,李永強,馬克,楊逸臣. 古地理學報. 2014(05)
博士論文
[1]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體儲層構型成因模式研究[D]. 李維祿.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2]柴達木盆地西部地區(qū)第三系沉積相研究[D]. 曹國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5
[3]柴西第三系構造沉積演化與油氣成藏[D]. 劉云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3
本文編號:3269354
【文章來源】: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20,44(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2 砂壩分級和單一壩識別
2.1 砂壩分級
2.2 單一壩識別
2.2.1 巖心識別法
2.2.2 底部等高法
2.2.3 測井曲線相似法
2.2.4 油水分布關系識別法
3 單一壩特征
3.1 平面展布
3.2 砂體幾何特征
3.3 展布特征
4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柴達木盆地英東油田中淺層油藏儲層物性影響因素綜合分析[J]. 馬鳳春,沙鵬,項燚偉,王琳,梅華,唐麗,王靖茹,王寶利,姜營海,柴京超. 地質科技情報. 2019(02)
[2]義北油田大43塊沙四段灘壩砂體沉積微相及儲層分布研究[J]. 李守軍,王德健,閆法堂,杜維雷,徐磊. 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3)
[3]柴達木盆地西部扎哈泉地區(qū)油氣成藏過程[J]. 王琳,吳海,王科,桂麗黎,袁莉,王鵬,袁海莉.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7(34)
[4]塔北隆起西部庫姆格列木群底砂巖段沉積特征[J]. 陳龍,林暢松,李浩,向世民.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7(05)
[5]松遼盆地北部西斜坡青二段至姚一段四級層序格架內(nèi)沉積微相分布[J]. 肖竣文,辛仁臣. 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2016(05)
[6]青海湖近岸現(xiàn)代沉積灘壩主要類型及沉積特征[J]. 韓元紅,郝樂偉,王琪,陸建林,朱建輝,羅厚勇. 古地理學報. 2016(05)
[7]陸相湖盆三角洲—灘壩復合砂體分布模式及編圖方法[J]. 紀友亮,劉君龍,王天云,劉大衛(wèi),程同冉. 古地理學報. 2016(04)
[8]灘壩沉積研究進展綜述[J]. 姜在興,王俊輝,張元福. 古地理學報. 2015(04)
[9]砂質灘壩儲集層內(nèi)部結構特征及構型模式——以黃驊坳陷板橋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組為例[J]. 商曉飛,侯加根,孫福亭,唐力,劉鈺銘,李永強,李燕. 石油學報. 2014(06)
[10]黃驊坳陷板橋地區(qū)湖相灘壩砂體內(nèi)部隔(夾)層成因機制與分布樣式[J]. 商曉飛,侯加根,劉鈺銘,李永強,馬克,楊逸臣. 古地理學報. 2014(05)
博士論文
[1]塔里木盆地東河砂巖體儲層構型成因模式研究[D]. 李維祿.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2016
[2]柴達木盆地西部地區(qū)第三系沉積相研究[D]. 曹國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5
[3]柴西第三系構造沉積演化與油氣成藏[D]. 劉云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2003
本文編號:32693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26935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