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沙灣凹陷上烏爾禾組大型扇三角洲控制因素
發(fā)布時間:2020-12-31 12:15
利用鉆井資料、測井資料、地震資料和分析化驗數(shù)據(jù),結(jié)合區(qū)域地質(zhì)背景,對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沙灣凹陷斜坡帶二疊系上烏爾禾組的沉積特征及控制因素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區(qū)上烏爾禾組發(fā)育中緩坡淺水礫石質(zhì)扇三角洲,由于地形坡度較緩,沉積物搬運距離長,導致扇三角洲相帶寬,但以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緣為主,前扇三角洲不發(fā)育。由于沉積水體較淺,湖平面相對升降對緩坡地形上扇三角洲的影響范圍大,表現(xiàn)為氧化色與還原色縱橫向頻繁交互出現(xiàn)。由于古氣候干燥,物源供給不足,扇三角洲向源區(qū)退積,縱向上呈多期正旋回疊加的沉積特征。在充分認識沉積特征的基礎之上,建立了緩坡淺水扇三角洲的沉積模式。
【文章來源】:新疆地質(zhì).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構(gòu)造位置圖
本區(qū)扇三角洲主要發(fā)育平原、前緣和扇間3種亞相類型,前三角洲幾不可見。扇三角洲平原主要以辮狀河道為主,偶見漫灘沼澤微相。扇三角洲前緣主要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間微相為主,河口壩及前緣席狀砂少見(圖2)。2.1 扇三角洲平原亞相
漫灘沼澤以薄層褐色、灰褐色泥巖、粉砂質(zhì)泥巖,夾粉細砂巖(圖3-b),局部含煤線為特征,電測曲線表現(xiàn)為高伽馬、低電阻的特征(圖4-b)。圖4 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上烏爾禾組扇三角洲各相帶測井響應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營凹陷南緩坡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與源—匯過程[J]. 秦祎,朱世發(fā),朱筱敏,賈光華,唐東,陳濤,張維,高子頡. 地球科學. 2017(11)
[2]陡坡型扇三角洲上一類特殊類型河口壩的研究[J]. 楊延強,吳勝和.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15(01)
[3]湖盆淺水三角洲形成發(fā)育與實例分析[J]. 朱筱敏,潘榮,趙東娜,劉芬,吳冬,李洋,王瑞.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5)
[4]松遼盆地齊家地區(qū)青山口組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及其地震沉積學響應[J]. 朱筱敏,趙東娜,曾洪流,孫玉,朱如凱,黃薇,朱世發(fā). 沉積學報. 2013(05)
[5]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中拐—五八區(qū)二疊系上烏爾禾組砂礫巖儲層特征[J]. 魯新川,史基安,葛冰,張順存. 巖性油氣藏. 2012(06)
[6]大型坳陷湖盆淺水三角洲形成條件和沉積模式:以松遼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層為例[J]. 朱筱敏,劉媛,方慶,李洋,劉云燕,王瑞,宋靜,劉詩奇,曹海濤,劉相男. 地學前緣. 2012(01)
[7]緩坡淺水辮狀河三角洲沉積模擬實驗研究[J]. 劉忠保,羅順社,何幼斌,尹太舉,尚飛,呂奇奇,羅進雄.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1(06)
[8]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中拐—五八區(qū)二疊系碎屑巖沉積相特征[J]. 李兵,黨玉芳,賈春明,史基安,張順存.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1(03)
[9]淺水三角洲沉積模式[J]. 張昌民,尹太舉,朱永進,柯蘭梅. 沉積學報. 2010(05)
[10]準噶爾盆地中拐凸起烏爾禾組扇三角洲沉積特征[J]. 施小榮,李維鋒,趙長永,曾玉蘭,彭壽昌,董續(xù)豐. 石油天然氣學報. 2008(06)
本文編號:2949585
【文章來源】:新疆地質(zhì).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構(gòu)造位置圖
本區(qū)扇三角洲主要發(fā)育平原、前緣和扇間3種亞相類型,前三角洲幾不可見。扇三角洲平原主要以辮狀河道為主,偶見漫灘沼澤微相。扇三角洲前緣主要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間微相為主,河口壩及前緣席狀砂少見(圖2)。2.1 扇三角洲平原亞相
漫灘沼澤以薄層褐色、灰褐色泥巖、粉砂質(zhì)泥巖,夾粉細砂巖(圖3-b),局部含煤線為特征,電測曲線表現(xiàn)為高伽馬、低電阻的特征(圖4-b)。圖4 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上烏爾禾組扇三角洲各相帶測井響應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東營凹陷南緩坡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與源—匯過程[J]. 秦祎,朱世發(fā),朱筱敏,賈光華,唐東,陳濤,張維,高子頡. 地球科學. 2017(11)
[2]陡坡型扇三角洲上一類特殊類型河口壩的研究[J]. 楊延強,吳勝和. 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 2015(01)
[3]湖盆淺水三角洲形成發(fā)育與實例分析[J]. 朱筱敏,潘榮,趙東娜,劉芬,吳冬,李洋,王瑞. 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5)
[4]松遼盆地齊家地區(qū)青山口組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及其地震沉積學響應[J]. 朱筱敏,趙東娜,曾洪流,孫玉,朱如凱,黃薇,朱世發(fā). 沉積學報. 2013(05)
[5]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中拐—五八區(qū)二疊系上烏爾禾組砂礫巖儲層特征[J]. 魯新川,史基安,葛冰,張順存. 巖性油氣藏. 2012(06)
[6]大型坳陷湖盆淺水三角洲形成條件和沉積模式:以松遼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層為例[J]. 朱筱敏,劉媛,方慶,李洋,劉云燕,王瑞,宋靜,劉詩奇,曹海濤,劉相男. 地學前緣. 2012(01)
[7]緩坡淺水辮狀河三角洲沉積模擬實驗研究[J]. 劉忠保,羅順社,何幼斌,尹太舉,尚飛,呂奇奇,羅進雄. 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 2011(06)
[8]準噶爾盆地西北緣中拐—五八區(qū)二疊系碎屑巖沉積相特征[J]. 李兵,黨玉芳,賈春明,史基安,張順存. 天然氣地球科學. 2011(03)
[9]淺水三角洲沉積模式[J]. 張昌民,尹太舉,朱永進,柯蘭梅. 沉積學報. 2010(05)
[10]準噶爾盆地中拐凸起烏爾禾組扇三角洲沉積特征[J]. 施小榮,李維鋒,趙長永,曾玉蘭,彭壽昌,董續(xù)豐. 石油天然氣學報. 2008(06)
本文編號:29495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958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