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隴東ZH區(qū)致密砂巖油藏成藏主控因素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19:35
鄂爾多斯盆地ZH地區(qū)長7段、長6段的砂體、物性在空間上分布復雜多變,物性與油藏的對應關系不清,控制油氣藏分布機理不明等因素制約著油田的高效開發(fā)。為探索致密砂巖油藏成藏主控因素,通過沉積相分析、儲層特征、烴源巖識別與分布等研究,確定了ZH地區(qū)的成藏模式為自生自儲型或下生上儲型,近烴源巖區(qū)域的儲層含油飽和度更高,運用綜合評價方法,將油藏劃分為3種類型,其中:油藏產(chǎn)油潛力從第Ⅰ類至第Ⅲ類依次遞減。研究認為,油源對油藏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物性優(yōu)勢對成藏貢獻有限,長7段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為近油源,長6段成藏因素為"近源+好物性"組合控藏。
【文章來源】: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ZH地區(qū)地理-構造位置
研究區(qū)內(nèi)不同沉積微相的測井曲線響應為:(1)濁積巖的自然電位、自然伽馬一般表現(xiàn)為低—中幅鋸齒狀的近箱形或鐘形曲線的頻繁疊加,電阻率曲線為中、低阻的反復疊置(圖3(a));(2)深湖泥的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泥巖基線,局部位置由于含有粉砂略有起伏(圖3(b));(3)河口壩的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低幅漏斗狀(圖3(c));(4)水下分流河道在曲線上表現(xiàn)為齒化箱型和齒化鐘型(圖3(d))。圖3 ZH地區(qū)測井相模板
ZH地區(qū)測井相模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臨興地區(qū)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成藏主控因素[J]. 趙衛(wèi),潘新志,劉亞青,孟尚志. 非常規(guī)油氣. 2020(03)
[2]致密砂巖儲層可動流體賦存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地區(qū)長63儲層為例[J]. 王桐,魏虎,孫衛(wèi),韓進,白云云,高庚庚. 非常規(guī)油氣. 2020(02)
[3]致密砂巖非均質氣藏平面供氣機理研究[J]. 謝小飛,張毅,鄧長生,馬強,米偉偉. 非常規(guī)油氣. 2019(04)
[4]白馬崾峴康粱區(qū)塊延長組長6~長8儲層非均質性研究[J]. 陳占軍,李振華,姬安召,王玉風. 隴東學院學報. 2019(02)
[5]白豹油田長6油藏儲層巖礦及孔隙結構特征[J]. 李博克,譚成仟.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6]阿爾奇公式的適用條件分析及對策[J]. 楊克兵,王競飛,馬鳳芹,唐海洋,潘雪峰. 天然氣與石油. 2018(02)
[7]鄂爾多斯盆地致密砂巖儲層敏感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新安邊地區(qū)延長組長6儲層為例[J]. 邵東波,陳建文.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3)
[8]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史及其對油氣的控制作用[J]. 任戰(zhàn)利,于強,崔軍平,祁凱,陳占軍,曹展鵬,楊鵬. 地學前緣. 2017(03)
[9]富縣探區(qū)長8段致密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 賀永紅,任戰(zhàn)利,陳占軍,鄧亞仁,葛云錦,焦健,李紅進,陳西畔,師學耀.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2016(03)
[10]致密油與頁巖油內(nèi)涵、特征、潛力及挑戰(zhàn)[J]. 鄒才能,朱如凱,白斌,楊智,侯連華,查明,付金華,邵雨,劉可禹,曹宏,袁選俊,陶士振,唐曉明,王嵐,李婷婷.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5(01)
博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沉積體系、儲層特征及油藏成藏條件研究[D]. 竇偉坦.成都理工大學 2005
[2]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沉積體系及含油性研究[D]. 楊華.成都理工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合水地區(qū)長7油層組含油富集區(qū)優(yōu)選[D]. 姜南.西北大學 2017
[2]合水地區(qū)長63油藏儲層綜合評價及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 丁迎超.長安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36193
【文章來源】: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ZH地區(qū)地理-構造位置
研究區(qū)內(nèi)不同沉積微相的測井曲線響應為:(1)濁積巖的自然電位、自然伽馬一般表現(xiàn)為低—中幅鋸齒狀的近箱形或鐘形曲線的頻繁疊加,電阻率曲線為中、低阻的反復疊置(圖3(a));(2)深湖泥的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泥巖基線,局部位置由于含有粉砂略有起伏(圖3(b));(3)河口壩的測井曲線表現(xiàn)為低幅漏斗狀(圖3(c));(4)水下分流河道在曲線上表現(xiàn)為齒化箱型和齒化鐘型(圖3(d))。圖3 ZH地區(qū)測井相模板
ZH地區(qū)測井相模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臨興地區(qū)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成藏主控因素[J]. 趙衛(wèi),潘新志,劉亞青,孟尚志. 非常規(guī)油氣. 2020(03)
[2]致密砂巖儲層可動流體賦存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鄂爾多斯盆地華慶地區(qū)長63儲層為例[J]. 王桐,魏虎,孫衛(wèi),韓進,白云云,高庚庚. 非常規(guī)油氣. 2020(02)
[3]致密砂巖非均質氣藏平面供氣機理研究[J]. 謝小飛,張毅,鄧長生,馬強,米偉偉. 非常規(guī)油氣. 2019(04)
[4]白馬崾峴康粱區(qū)塊延長組長6~長8儲層非均質性研究[J]. 陳占軍,李振華,姬安召,王玉風. 隴東學院學報. 2019(02)
[5]白豹油田長6油藏儲層巖礦及孔隙結構特征[J]. 李博克,譚成仟.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01)
[6]阿爾奇公式的適用條件分析及對策[J]. 楊克兵,王競飛,馬鳳芹,唐海洋,潘雪峰. 天然氣與石油. 2018(02)
[7]鄂爾多斯盆地致密砂巖儲層敏感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新安邊地區(qū)延長組長6儲層為例[J]. 邵東波,陳建文.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3)
[8]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史及其對油氣的控制作用[J]. 任戰(zhàn)利,于強,崔軍平,祁凱,陳占軍,曹展鵬,楊鵬. 地學前緣. 2017(03)
[9]富縣探區(qū)長8段致密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 賀永紅,任戰(zhàn)利,陳占軍,鄧亞仁,葛云錦,焦健,李紅進,陳西畔,師學耀. 西安科技大學學報. 2016(03)
[10]致密油與頁巖油內(nèi)涵、特征、潛力及挑戰(zhàn)[J]. 鄒才能,朱如凱,白斌,楊智,侯連華,查明,付金華,邵雨,劉可禹,曹宏,袁選俊,陶士振,唐曉明,王嵐,李婷婷.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 2015(01)
博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沉積體系、儲層特征及油藏成藏條件研究[D]. 竇偉坦.成都理工大學 2005
[2]鄂爾多斯盆地三疊系延長組沉積體系及含油性研究[D]. 楊華.成都理工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鄂爾多斯盆地合水地區(qū)長7油層組含油富集區(qū)優(yōu)選[D]. 姜南.西北大學 2017
[2]合水地區(qū)長63油藏儲層綜合評價及油氣富集規(guī)律研究[D]. 丁迎超.長安大學 2015
本文編號:2936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3619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