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納若爾油田烴類氣驅油藏工程參數優(yōu)化
【學位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E357.7
【部分圖文】:
1.2.1 國內外烴類氣驅開發(fā)應用情況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美國、加拿大、蘇聯等天然氣豐富的國家,相繼進行了烴類氣混相驅實驗研究,而非混相氣驅進行了礦場試驗[1]。但由于天然氣不僅是重要的化工原材料,而且是一種優(yōu)質的清潔能源,天然氣作為氣源成本較高,導致 20 世紀 90 年代后期,烴類氣驅礦場應用的項目逐漸減少,但是其仍然是重要的氣驅開發(fā)方式之一。根據 2016 年美國油氣雜志數據統(tǒng)計表明,目前世界范圍內正在采用烴類氣驅生產的項目有 37 個,大部分項目在北美地區(qū)進行,美國和加拿大烴類氣驅項目比較多,分別為 12 個和 20 個,當然,除了北美地區(qū),還有像挪威和委內瑞拉等也進行了烴類氣驅,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采用烴類氣混相驅的方式進行開發(fā)生產的。根據美國《Oil&GasJournal》期刊在 1996~2016 年發(fā)表的《世界 EOR 調查報告》,統(tǒng)計出了該期間世界范圍內不同開發(fā)方式以及烴類氣驅項目的實施情況,如下圖 1.1 和圖 1.2 所示。
圖 1.2 世界氣驅項目統(tǒng)計(1996~2016)Fig. 1.2 Worldwide gas flooding project statistics (1996~2016)根據圖 1.1 和圖 1.2 展示的數據可以看出,世界范圍內烴類氣驅的項目數量呈現緩慢遞減趨勢,但氣驅項目數量在逐漸增加,主原因是 CO2驅項目在逐年增加。截至到 2016 年為止,烴類氣驅項目占 20%左右,主要在北美地區(qū)(美國和加拿大)實施,特別是加拿大,烴類氣混相驅目前仍是其最主要的氣驅開發(fā)方式之一。(1)加拿大烴類氣驅應用情況加拿大烴類氣驅礦場應用較多時期是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期,在此期間進行的烴類氣驅礦場試驗項目就多達 50 個,得益于加拿大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為進行烴類氣驅氣源提供了保障。阿爾伯塔地區(qū)是主要進行烴類氣驅的區(qū)域,以烴類混相驅為主,主要是通過向天然氣中添加富氣的方式實現混相。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該地區(qū)的輕中質油的一次采油的采收率大致為 19%,水驅的采收率為 32%,相對一次采油提高 13%,而烴類氣混相驅的開發(fā)效果顯著,最終采
圖 1.3 加拿大烴類氣驅項目Fig. 1.3 Hydrocarbon gas flooding project in Canada(2)美國烴類氣驅應用情況美國也是烴類氣驅礦場應用較多的國家,截止 2016 年,美國的烴類氣驅項目為 12 個,日產油量為 1.47×104m3,均為砂巖油藏,而且大多數采用的是混相驅,主要集中在阿拉斯加地區(qū),面積超過 16 km2的項目達 10 個。20 世紀 90 年代初,美國開始實施烴類氣混相驅項目,數量大概在 10 個左右,年增產油量為1.96×106m3。而后由于 CO2驅開始興起,美國進行烴類氣驅項目數逐年減少,但是烴類氣驅的每年增油量卻變化不大。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名臣;趙海龍;趙清民;汪洋;岳湘安;;烴類氣驅油效率影響因素實驗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26期
2 高華;何勝林;高楚橋;劉峰;;非烴類氣與烴類氣測井定量區(qū)分方法研究[J];海洋石油;2014年03期
3 吳洪深;高華;林德明;高楚橋;陳嶸;;南海西部海域非烴類氣層測井識別及解釋評價方法[J];中國海上油氣;2012年01期
4 楊光;趙占銀;王建強;;松遼盆地長嶺斷陷烴類氣藏主控因素及分布[J];世界地質;2010年04期
5 王曉晨;烴類氣體制氫線性規(guī)劃模型[J];齊魯石油化工;2004年02期
6 劉中奇,杜春玲;非烴類氣層測井識別方法[J];測井技術;1998年02期
7 吳小奇;劉德良;李振生;;殼源非生物成因烴類氣研究進展[J];石油學報;2008年01期
8 楊光;張夢林;王建強;;長嶺斷陷有機烴類氣成因[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年S1期
9 楊光;趙占銀;邵明禮;;德惠斷陷有機烴類氣與無機CO_2氣成藏期研究[J];新疆石油地質;2010年01期
10 郭平,劉建儀,李士倫,熊鈺,鄒振,趙曉峰,李玉冠,張興林;西五二揮發(fā)性油藏注氮和富氣驅室內評價研究[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文彪;松遼盆地南部中西部斷陷帶深層烴源巖評價及有利區(qū)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羅彪;讓納若爾油田烴類氣驅油藏工程參數優(yōu)化[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
2 王建強;長嶺斷陷烴類氣成藏模式與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陳林;柯克亞揮發(fā)油藏注氣提高采收率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8631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6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