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海油田海南3斷塊剩余分布研究
【學位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E53
【部分圖文】:
圖 3.1.3 開發(fā)現(xiàn)狀圖2 油藏開采特征2.1 油井產能分布特征2.1.1 縱向產液分布特點根據(jù)早期投產井的生產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東三段一油層組,初期單井采油強度最2t/(d·m),采油強度最小 0.003 t/(d·m),平均單井采油強度 2.51 t/(d·m)。東三段二油層組,初期單井采油強度最大 4.6t/(d·m),采油強度最小 1.81t/(d·均單井采油強度 2.78 t/(d·m)。東三段三油層組三砂巖組,初期單井采油強度最1t/(d·m),采油強度最小 0.08t/(d·m),平均單井采油強度 2.77t/(d·m)。東三油層組四砂巖組,初期單井采油強度最大 9.5t/(d·m),采油強度最小 0.13t/(d·均單井采油強度 2.32t/(d·m)。東三段三油層組五砂巖組,初期單井采油強度最18t/(d·m),采油強度最小 0.25t/(d·m),平均單井采油強度 1.21t/(d·m)。相同
10圖 3.2.2 斷塊序號圖表 3.2.2 產能對比表斷塊名稱 最高采油強度t/(d.m) 最低采油強度 t/(d.m) 平均采油強度 t.(d.m)1 2.88 0.01 1.052 2.66 0.84 1.464 2.57 0.44 1.475 1.08 0.12 0.756 1.08 0.27 0.7511 16.2 0.15 2.3212 1.2 50 0.7213 7.05 0.03 1.24
平均 73.6%。統(tǒng)計了,海南 3 塊 18 口井最高日遞減 0.4%,最小遞減 0.04%,平均遞減 0.068;(圖3.2.4~圖 3.2.12),海南 1 塊 13 口井最高日遞減 0.5%,最小遞減 0.07%,平均遞減0.2%;(圖 3.2.13~圖 3.2.34).0.00.51.01.52.02.51 2 4 5 6 11 12 13斷塊名稱油采度強/(d.m)t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彥春;王月杰;繆飛飛;;水驅砂巖油藏開發(fā)指標評價新體系[J];中國海上油氣;2015年03期
2 劉道杰;田中敬;孫彥春;王紅;張雪輝;;滲透率級差對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影響[J];特種油氣藏;2013年03期
3 吳忠臣;;薩中油田特高含水期加密調整方法[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13年03期
4 鄧江洪;;油藏數(shù)值模擬方法在復雜小斷塊油藏開發(fā)調整中的應用[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5 劉顯太;;中高滲透砂巖油藏儲層物性時變數(shù)值模擬技術[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1年05期
6 楊鋒;王新海;劉洪;陳巖;李中全;賈正興;;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及調整措施評價——以尕斯庫勒E_3~1油藏為例[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年07期
7 張武;丁曉軍;陳曉冬;;注水利用率方法評價油藏開發(fā)效果[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3期
8 朱紹鵬;張輝;李茂;;網格粗化技術對油藏數(shù)值模擬的影響[J];中國海上油氣;2008年05期
9 周賢文;湯達幀;張春書;;精細油藏數(shù)值模擬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特種油氣藏;2008年04期
10 靳曉軍,曲建山,李淑敏,梁光明,許勝利,胡鋅波;東莊油田復雜斷塊油藏開發(fā)評價研究[J];河南石油;2003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玲;基于工程管理技術的油藏綜合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本文編號:28366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36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