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井在三河隱伏活動斷層探測中的應用研究
【學位單位】:防災科技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P631.81;P631.4
【部分圖文】:
圖 2.1 大興蘆城地震反射時間剖面(上)與深度剖面(下)(據(jù)北京地震局改,2004)北京市地震局(2004)曾在南段大興盧城西側(cè)對該斷裂進行過探測。探測剖面存在 4 組明顯的地層反射界面(T0 T3),T1、T2 和 T3 界面被斷錯,存在兩處明顯的橫向不均勻性:f1、f2。沿該剖面跨 f1 布設了 3 個鉆孔探測,斷裂兩側(cè)
圖 2.2 夏墊 馬坊斷裂地震反射剖面解釋圖(據(jù)向宏發(fā)等修改,1988)9、香河斷裂香河( 薊縣)斷裂(F9)大部分隱伏于第四紀平原區(qū),僅在薊縣城北基巖區(qū)有一部分出露,走向為 NE40°左右,長度大約 40km。據(jù)北京平原區(qū)基巖分布
淺層地震勘探測線位置示意圖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玉昆;鄒和平;陸誼;陳家杰;陳友飛;;活動斷層問題[J];熱帶地貌;1984年02期
2 王金艷;許漢剛;李麗梅;;城市活動斷層數(shù)據(jù)庫在蘇州地區(qū)斷層精確定位中的應用[J];地質(zhì)學刊;2016年04期
3 ;全國活動斷層探測方法學術(shù)研討會在京召開[J];防災博覽;2014年06期
4 王陽明;張景發(fā);劉智榮;;活動斷層遙感解譯過程及應用[J];地殼構(gòu)造與地殼應力文集;2017年00期
5 ;我國將在2020年前完成對城市活動斷層探測[J];生命與災害;2011年04期
6 明鏡;;城市活動斷層研究方法[J];科技資訊;2011年17期
7 王俊國;趙根模;;大地震前的地震活動空區(qū)[J];華北地震科學;1987年S1期
8 劉耀煒,閻賢臣,張增,王長嶺,姜大庸,沈克金;土壤中微量氣體汞含量與隱伏活動斷層的關(guān)系[J];西北地震學報;1989年01期
9 陳桑;;華南沿海地區(qū)活動斷層標志研討會在廈門召開[J];國際地震動態(tài);1989年09期
10 Slimons;易明初;;“活動斷層”的定義[J];世界地質(zhì);1983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周地;;活動斷層的工程地質(zhì)評定[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一)[C];1992年
2 丁原章;郭欽華;;華南地區(qū)活動斷層問題[A];中國地震學會第三次全國地震科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6年
3 劉菁華;王祝文;劉樹田;;土壤氡、汞氣測量對城市活動斷層(裂帶)的評價[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阪神-淡路大地震對神戶市的破壞和影響(聯(lián)合國區(qū)域發(fā)展中心災害管理研究隊對1995年1月17日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研究報告)[A];聯(lián)合國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論文精選本論文集[C];2004年
5 魯人齊;徐錫偉;劉靜;何登發(fā);;活動斷層三維建模研究現(xiàn)狀與案例[A];2018年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十二)——專題22:震震源物理與斷層力學研究進展、專題23: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C];2018年
6 何銀娟;趙成彬;酆少英;楊宇東;;縱、橫波地震反射方法在活動斷層探測中的應用[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shù)年會——專題15:活動斷層長期滑動習性、深部結(jié)構(gòu)與地震論文集[C];2014年
7 周導之;羅勝年;;用航天圖象研究郯廬斷裂廬江地區(qū)活動斷層[A];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4年
8 閔偉;李傳友;張培震;何文貴;;酒西盆地最新活動斷層的研究[A];中國地震學會第八次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0年
9 查顯杰;戴志陽;;利用大地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2015年Mw7.8 Nepal大地震在青藏高原地區(qū)活動斷層上造成的庫侖應力變化(英文)[A];2016中國地球科學聯(lián)合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三十一)——專題55:空間大地測量與地殼動力學、專題56:空間大地測量的全球變化研究、專題57:地震大地測量學[C];2016年
10 曾昭發(fā);薛建;王者江;李恩澤;田鋼;;地球物理方法探測活動斷層效果和組合方法的探討[A];中國地球物理.2003——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潘鋒;震區(qū)“掃雷” 防患于未然[N];中國科學報;2012年
2 記者 付真卿;我省啟動實施活動斷層普查項目[N];四川日報;2018年
3 記者 曹智;我省將建成京津冀1:25萬活動斷層應用工作平臺[N];河北日報;2017年
4 記者 羅沙 于躍;2020年前,完成對地市級以上城市“活動斷層”探測[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5 記者于莘明通訊員曹菲;50精兵詳查青藏線活動斷層[N];科技日報;2002年
6 蔡申夫;見識青藏鐵路上的橋[N];科技日報;2003年
7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地質(zhì)力學所 李振 彭華 馬秀敏 孫堯;地應力與活動斷層[N];中國礦業(yè)報;2018年
8 蘇軒 潘鎖良;查明南京市活動斷層[N];中煤地質(zhì)報;2007年
9 記者 趙凡;凍土和活動斷層,青藏鐵路開通后仍需加強監(jiān)測[N];中國國土資源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蔡虹;中國城市的地震“體檢”[N];北京科技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江國焰;利用庫侖破裂準則評估活動斷層地震危險性[D];武漢大學;2013年
2 許闖;多尺度重力反演方法及其在城市活動斷層探測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3 劉艷瓊;活動斷層的地震地表永久位移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3年
4 郭婷婷;汶川地震震害與活動斷層“避讓帶”寬度的分析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2013年
5 王毛毛;龍門山南段活動斷層相關(guān)褶皺與四川盆地地震災害風險分析[D];南京大學;2013年
6 胡輝;穿越活動斷層的隧道減震結(jié)構(gòu)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7 李濤;帕米爾前緣逆沖推覆系活動斷層和活動褶皺作用[D];中國地震局地質(zhì)研究所;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澤眾;測井在三河隱伏活動斷層探測中的應用研究[D];防災科技學院;2019年
2 王陽明;遙感—重力場多源數(shù)據(jù)在活動斷層解譯中的應用[D];防災科技學院;2018年
3 孫心怡;基于多源數(shù)據(jù)的臨汾市活動斷層分析與三維建模[D];南京師范大學;2017年
4 韓國勝;延慶新城規(guī)劃活動斷層反射地震探測采集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1年
5 王粲;懷柔淺層活動斷層地震資料解釋方法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2年
6 王銀;銀川地塹主要隱伏活動斷層精定位與計算機制圖[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7 何林q;跨越活動斷層鐵路橋梁地震反應分析[D];蘭州交通大學;2016年
8 王鐸;地鐵隧道活動斷層地震粘滑錯動響應分析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7年
9 錢晶;攀鋼西昌釩鈦鋼鐵新基地區(qū)域地殼穩(wěn)定性評價[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10 于磊;渤海海峽地區(qū)微震監(jiān)測與活動斷層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7年
本文編號:28286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