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新生代盆地構造演化的差異性及其成因分析
【學位單位】:西安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功成;唐武;謝曉軍;趙志剛;趙釗;;南海南部大陸邊緣兩個盆地帶油氣地質特征[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7年06期
2 趙釗;趙志剛;沈懷磊;楊海長;曾清波;紀沫;蔡露露;楊東升;李超;;南海北部超深水區(qū)雙峰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地質條件[J];石油學報;2016年S1期
3 魯寶亮;王萬銀;張功成;馮旭亮;紀曉琳;;南海深部過程及與含油氣盆地耦合關系研究進展[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6年03期
4 張功成;李友川;謝曉軍;王一博;;南海邊緣海構造旋回控制深水區(qū)烴源巖有序分布[J];中國海上油氣;2016年02期
5 張功成;屈紅軍;劉世翔;謝曉軍;趙釗;沈懷磊;;邊緣海構造旋回控制南海深水區(qū)油氣成藏[J];石油學報;2015年05期
6 朱偉林;吳景富;張功成;任建業(yè);趙志剛;吳克強;鐘鍇;劉世翔;;中國近海新生代盆地構造差異性演化及油氣勘探方向[J];地學前緣;2015年01期
7 解習農;任建業(yè);王振峰;李緒深;雷超;;南海大陸邊緣盆地構造演化差異性及其與南海擴張耦合關系[J];地學前緣;2015年01期
8 楊明慧;張厚和;廖宗寶;羅曉華;楊光;龔婷;;南海南沙海域主要盆地含油氣系統(tǒng)特征[J];地學前緣;2015年03期
9 張功成;謝曉軍;王萬銀;劉世翔;王一博;董偉;沈懷磊;;中國南海含油氣盆地構造類型及勘探潛力[J];石油學報;2013年04期
10 程子華;丁巍偉;方銀霞;唐勇;;南海大陸邊緣動力學研究進展:從陸緣裂解到海底擴張[J];海洋地質前沿;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亮;南海構造演化模式及其數(shù)值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呂彩麗;南沙海區(qū)新生代碳酸鹽巖臺地形成演化及油氣意義[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3 董冬冬;南海北部陸緣深水區(qū)構造演化及其資源效應[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4 謝建華;南海新生代構造演化及其成因數(shù)值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錢坤;南海擴張過程及海陸變遷演化:民都洛新生代地層記錄[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16年
2 趙汗青;瓊東南盆地天然氣水合物遠景區(qū)構造復原與成礦構造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3 郭軍華;沖繩海槽南部地震層序與構造復原[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本文編號:28251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