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超高壓泵頭體自增強后的殘余應力與疲勞壽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4 20:27
【摘要】:隨著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成為新的能源開發(fā)方向,水力壓裂技術對壓裂機組提出了超高壓、大排量和長壽命的更高性能要求。泵頭體的十字交叉孔內腔結構復雜,在脈動循環(huán)的超高內壓作用下疲勞壽命低,容易導致疲勞開裂。自增強技術是一種利用殘余應力來提高壓力容器承載能力和疲勞壽命的有效手段。對泵頭體實施液壓自增強處理,能夠使泵頭體內腔產生有利的殘余應力,從而使泵頭體的承壓能力和疲勞壽命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研究超高壓泵頭體自增強后的殘余應力與疲勞壽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論文以3000型壓裂泵的泵頭體為研究對象,通過開發(fā)和運用混合硬化彈塑性本構UMAT,獲得準確的泵頭體自增強殘余應力場分布情況;基于多軸疲勞臨界面理論,分析出了該泵頭體的最佳自增強壓力;然后通過理論分析和類比試驗,對自增強處理后的疲勞壽命提高效果進行了定量評價;最后從裂紋萌生和裂紋擴展兩方面,研究了自增強殘余應力對泵頭體疲勞裂紋的影響。論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混合硬化本構模型的自增強殘余應力分析混合硬化法則與金屬材料的實際硬化行為更為接近,適合用于模擬具有反向加載的自增強殘余應力分析。將背應力更新算法、應力補償更新算法和一致性剛度矩陣更新算法,運用于混合硬化彈塑性本構UMAT開發(fā)。通過可靠性驗證和拉伸試驗模擬對比分析發(fā)現,混合硬化UMAT能很好地模擬出材料的應變硬化和包辛格效應,計算精度高,適合用于泵頭體自增強殘余應力場的精確分析。(2)泵頭體最佳自增強壓力研究通過泵頭體工程應用失效分析和極限工況應力分析,確定泵頭體的失效模式屬于多軸應力下的高周疲勞。以塑性應變量作為判據,在泵頭體不發(fā)生反向屈服的前提下,求得以靜強度最大為標準的泵頭體最佳自增強壓力;考慮泵頭體多軸疲勞臨界面和殘余應力對疲勞壽命的影響,提出一種以應力集中點多軸疲勞壽命最長為標準的最佳自增強壓力確定新方法。經過最佳自增強壓力處理后,泵頭體內腔等效應力峰值明顯下降、應力分布更加均勻。(3)自增強泵頭體疲勞壽命分析與試驗研究基于應力疲勞分析理論,通過試驗測試獲得泵頭體材料的S-N曲線,用最大似然估計法得到置信度為99.9%的P-S-N曲線。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含缺口圓環(huán)來類比泵頭體的內腔應力集中情況,通過理論分析和對頂壓疲勞試驗得出,自增強圓環(huán)疲勞壽命是未自增強圓環(huán)的3倍左右;贏BAQUS與MSC.Fatigue數值分析軟件,采用Signed von Mises應力分量,考慮自增強殘余應力的影響,選用平均應力的Goodman修正方法,對泵頭體進行了全壽命分析。結果表明:自增強處理后泵頭體疲勞壽命,可提高到原來的3.1倍。估計S-N曲線的分析結果最為保守,實驗S-N曲線的分析得到的疲勞壽命最大。(4)自增強殘余應力對泵頭體疲勞裂紋的影響從裂紋萌生和裂紋擴展兩方面,研究了自增強殘余應力對泵頭體疲勞裂紋的影響。泵頭體自增強處理使應力集中點的屈服強度提高、獲得三向殘余壓應力、應力比降低,三個方面的改變均能有效提高材料的裂紋萌生壽命;當裂紋尖端的最小應力強度因子大于零時,自增強殘余壓應力通過降低有效載荷比使裂紋擴展速率下降;當裂紋尖端的最小應力強度因子小于零時,自增強殘余壓應力減小了裂紋擴展的驅動力而使裂紋擴展速率降低。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E934.2
【圖文】:

模型圖,理想彈塑性,模型,金屬材料


圖 1.2 理想彈塑性模型 圖 1.3 雙線性隨動硬化模型圖 1.4 卸載冪硬化模型 圖 1.5 雙冪函數硬化模型為了建立精確的金屬材料彈塑性本構關系,人們對材料變形過程中的硬化行進行了深入研究。各向同性硬化準則可用于描述金屬材料的單調加載行為Bauschinger 效應的發(fā)現促進了運動硬化準則的發(fā)展。將運動硬化法則用于描述材

模型圖,隨動硬化,雙線性,模型


圖 1.2 理想彈塑性模型 圖 1.3 雙線性隨動硬化模型圖 1.4 卸載冪硬化模型 圖 1.5 雙冪函數硬化模型為了建立精確的金屬材料彈塑性本構關系,人們對材料變形過程中的硬化行進行了深入研究。各向同性硬化準則可用于描述金屬材料的單調加載行為Bauschinger 效應的發(fā)現促進了運動硬化準則的發(fā)展。將運動硬化法則用于描述材

模型圖,冪硬化,模型,隨動硬化


卸載冪硬化模型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春孝;靳孝峰;;材料的變幅循環(huán)應變疲勞壽命估算[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許玢;楊延功;平學成;;內燃機車傳動軸焊縫非裂紋缺陷處疲勞強度的校核——塞焊圓孔周邊疲勞強度問題[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3 李曉慧;謝基龍;;重載列車E級鋼鉤舌疲勞裂紋擴展條件及壽命預測[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周素霞;楊廣雪;謝云葉;肖楠;;基于損傷力學的車軸材料疲勞裂紋擴展的數值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5 田軍;李強;;改進的雨流法實時計數模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6 趙方偉;王璞;李亨利;謝基龍;;轉K7型轉向架副構架疲勞強度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7 吳利輝;陳昌明;;基于隨機振動方法的白車身疲勞壽命研究[J];北京汽車;2007年05期

8 姬濤;郭衛(wèi);湯小東;董森;;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體在步行周期載荷下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2期

9 王光軍;熊峰;;三維裂紋擴展時動態(tài)應力強度因子的有限元研究[J];船電技術;2010年06期

10 田坤;竺長安;;U形波紋管疲勞壽命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tǒng);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要承勇;王永江;楊維;;基于損傷容限設計理論對某40Cr鋼軸的表面缺陷的判定[A];2011年全國失效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張鼎;黃小平;丁仕風;洪英;徐博文;;大型集裝箱船高強度鋼甲板裂紋缺陷的安全壽命評估[A];紀念徐秉漢院士船舶與海洋結構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王麗英;彭忠義;;LZ50車軸鋼低周疲勞性能研究[A];第七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07年

4 馮娟;王建國;王連慶;王紅纓;;過載對鋁合金疲勞裂紋擴展速率的影響[A];2008全國MTS斷裂測試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張亞軍;梁健;張欣耀;查小琴;;一種懸臂彎曲加載表面裂紋擴展試樣及其應用[A];2008全國MTS斷裂測試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倪向貴;李新亮;王奉超;;腐蝕疲勞裂紋擴展模型分析及應用[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王麗英;李金許;;9Ni鋼的低周疲勞行為研究[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張亞軍;高靈清;張利娟;;壓力容器低周疲勞表面裂紋擴展速率試驗研究[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鄭綱;陳開利;;鋼斜拉橋錨拉板結構模型疲勞試驗研究[A];2010年海峽兩岸材料破壞/斷裂學術會議暨第十屆破壞科學研討會/第八屆全國MTS材料試驗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胡盈輝;由小川;莊茁;;交變內壓與溫度作用下的壓力容器壽命評估[A];2010’力學與工程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新蕾;金屬磁記憶檢測機理的試驗研究與有限元仿真[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曹俊偉;基于裂紋擴展理論的船體結構疲勞強度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馮觀;船舶疲勞強度虛擬測試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劉磊;基于非線性應力峰值自平衡的焊接結構熱點應力法[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卓帥;深水半潛平臺全壽命期結構健康狀態(tài)管理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趙一陽;基于臨界面法的焊接結構多軸疲勞強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麗;輸電線絕緣子金具的風振響應及疲勞特性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8 林瑩杰;汽車傳動系沖擊性能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何嘉;拱式橋梁及其吊桿的破損安全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10 閆志峰;織構對AZ31B鎂合金板材高周疲勞性能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7810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10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1f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