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達縣地區(qū)飛仙關組優(yōu)質白云巖儲層形成與保存機制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P618.13
【圖文】:
中國地質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的發(fā)育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普遍得多。長興組-飛仙關組白云巖孔洞可見充中發(fā)育有一系列熱液成因的組合礦物,表明儲層孔隙的形成可能與深部熱流蝕有關,白云巖可能為熱液成因(劉樹根等, 2008)。張學豐(2009)對普光長興組-飛仙關組的研究認為,糖粒狀白云巖的形成與局部發(fā)育的斷裂帶及活動相關?v觀四川盆地長興組-飛仙關組白云巖成因的研究進展,可以看出以下特1) 幾乎所有有關白云巖成因的重要科學問題(如白云巖化流體性質和來源巖形成環(huán)境和水文動力學機制因)均存在爭議。這些爭議可能與研究者的工區(qū)、研究對象、資料基礎和研究思路不同有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白云因的復雜性(圖 1.1)。碳酸鹽巖臺地發(fā)育期,不同沉積環(huán)境和古地貌沉積的鹽巖發(fā)生白云巖化的先期條件不同,且早期近地表相對開放環(huán)境中形成的白,后期可能再次疊加埋藏成巖過程中的白云巖化作用,即多類型和多期次白化作用的結果(鄭榮才等, 2008)。
8 李杰:宣漢-達縣地區(qū)飛仙關組優(yōu)質白云巖儲層形成與保存機制的平均孔隙度(黃勇等, 2013)。飛仙關組白云巖三種類型均發(fā)育,顆粒結構以粒內孔、粒間孔為主,晶粒結構以晶間孔為主,而殘余結構粒間孔、粒內孔和晶間孔均發(fā)育;飛仙關組白云巖最大孔隙度高達 28.9%(Hao et al., 2015)。建南氣田飛三段細晶白云巖平均孔隙度為 7.84%,明顯好于顆;?guī)r 1.67%的平均孔隙度(Wang et al., 2015)。
四川盆地二疊-三疊系白云巖與灰?guī)r儲層物性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子豪;;試析下古生界熱液白云巖儲層的主控因素及特征[J];石化技術;2015年02期
2 高勇;姜玲玲;馮國杰;王永凱;何芬;;測井約束反演預測白云巖儲層實踐[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3 田亞秋;李雄;;建南地區(qū)飛仙關組三段白云巖儲層成因探討[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3期
4 焦存禮;邢秀娟;何碧竹;陳代釗;李程成;劉忠寶;;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巖儲層特征與成因類型[J];中國地質;2011年04期
5 蔣旭東,馮寶紅,陳平,李紅林,王文藝;濱南-利津斷裂帶白云巖儲層裂縫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6 謝洪光;;建南氣田飛仙關組白云巖儲層分布預測[J];江漢石油科技;2016年04期
7 吳紅軍;譚艷新;彭芬;欒婷婷;任登峰;楊治龍;;超深超高溫寒武系白云巖儲層改造工藝研究與實踐[J];石化技術;2018年11期
8 田雷;崔海峰;馮曉軍;張年春;劉軍;;麥蓋提斜坡奧陶系熱液溶蝕流體對內幕白云巖儲層的改造作用[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5年03期
9 朱金富;于炳松;樊太亮;聶保鋒;阮壯;;沉積成巖環(huán)境對白云巖儲層的影響[J];新疆地質;2009年01期
10 符浩;李國蓉;趙勇;郭俊陽;周吉羚;;塔東英東區(qū)塊寒武系白云巖儲層特征[J];石油化工應用;201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杰;沈安江;張?zhí)旄?壽建峰;;鞍狀白云石晶體結構特征及其對熱液白云巖儲層研究的意義[A];中國晶體學會第五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大會(晶體生長分會場)論文摘要集[C];2012年
2 武重陽;;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膏云混層白云巖儲層特征與識別——以巴楚和塔中地區(qū)為例[A];2015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沉積學與非常規(guī)資源論文摘要集[C];2015年
3 郭凱;程曉東;范樂元;倪國輝;冉懷江;;濱里海盆地東緣北特魯瓦地區(qū)白云巖儲層發(fā)育特征及控制因素[A];2015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沉積學與非常規(guī)資源論文摘要集[C];2015年
4 朱東亞;金之鈞;張榮強;張殿偉;李雙建;;構造-流體耦合作用下深層白云巖儲層動態(tài)發(fā)育過程和機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5 朱東亞;金之鈞;張榮強;張殿偉;李雙建;;構造-流體耦合作用下深層白云巖儲層動態(tài)發(fā)育過程和機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4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專輯[C];2013年
6 余寬宏;金振奎;王哲;楊有星;;斷裂控制下的深部熱流體對白云巖儲層的改造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張月巧;郭彥如;徐旺林;趙振宇;;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白云巖儲層分布與天然氣成藏[A];中國地質學會2015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冊)[C];2015年
8 沈安江;蔡振中;鄭劍鋒;陳永權;倪新鋒;;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統(tǒng)白云巖儲層特征、成因及分布[A];2015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沉積學與非常規(guī)資源論文摘要集[C];2015年
9 尤東華;胡文tD;錢一雄;朱東亞;張軍濤;;塔里木盆地塔深1井超深層白云巖儲層再認識[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5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4)[C];2015年
10 ;塔里木下古生界優(yōu)質白云巖儲層形成與分布[A];2009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通訊員 叢麗 司維柳;大港白云巖儲層研究取得新進展[N];中國石油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吉海堅;柴達木:持續(xù)高效勘探創(chuàng)新發(fā)展[N];中國石油報;201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杰;宣漢-達縣地區(qū)飛仙關組優(yōu)質白云巖儲層形成與保存機制[D];中國地質大學;2018年
2 黃擎宇;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區(qū)寒武—奧陶系白云石化作用及白云巖儲層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3 于洋;普光氣田三疊系飛仙關組深埋優(yōu)質白云巖儲層成因機理[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4 柳妮;川中南地區(qū)下寒武統(tǒng)龍王廟組白云巖儲層形成機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智禹;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區(qū)奧陶系白云巖儲層成巖作用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8年
2 張麗雯;鄂爾多斯盆地東部下奧陶統(tǒng)馬五_5亞段白云巖儲層成因及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3 李晉;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統(tǒng)肖爾布拉克組白云巖儲層成因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7年
4 吳運動;塔北英買32地區(qū)白云巖儲層特征及地質建模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6年
5 王康軍;低滲透白云巖儲層酸壓物模與數模研究及應用[D];西南石油學院;2003年
6 王莉莉;濱南利津斷裂帶沙三上亞段白云巖儲層及有利目標預測[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7 楊光澤;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區(qū)寒武—奧陶系深層白云巖儲層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8 阮韻淇;川西龍門山前金馬—鴨子河地區(qū)雷口坡組白云巖儲層地震刻畫[D];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
9 季明明;蘇里格東部地區(qū)奧陶系馬五5亞段白云巖儲層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10 程遙;川西北地區(qū)下二疊統(tǒng)棲霞組白云巖儲層特征及儲層成因機制[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7694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6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