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塑性基礎弦模型的海底管道受撞擊損傷機理研究
【圖文】:
東省惠州市 121-1 油田天然氣管道被拉斷。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每 1000 千米的海底管道就有 0.2%的發(fā)生損傷的風險[1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海底管道和海底電纜損傷事故表明,必須加大對海底管道的安全防護方面的研究,為海底管道的安全運營提供支持。根據(jù)江錦等人的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47%的海底管道發(fā)生破壞損傷的事故是由腐蝕導致的,32%的海底管道發(fā)生破壞損傷的事故是因為拖網(wǎng)和落物等第三方活動撞擊引起的,剩下的事故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14]。雖然腐蝕是造成海底管道損傷的主要因素,但是大部分海洋污染事故以及海上油氣田生產(chǎn)運營損失都是由錨泊撞擊等第三方活動產(chǎn)生的偶然載荷造成的海底管道破壞損傷[15-16]。海底管道在生產(chǎn)運營的過程中,類似船舶拋錨撞擊管道等大量的第三方活動,將造成海底管道產(chǎn)生凹陷破損,嚴重的話會造成管道失效。因此迫切需要對海底管道遭受撞擊產(chǎn)生局部凹陷后的力學性能進行分析,從而制定一系列保護措施,盡量減少第三方撞擊對海底管道所造成的破損傷害,提高海底管道的使用壽命。
圖 2.1 常見管道凹陷分類Fig. 2.1 Common pipeline dent classification由上圖可知,平滑管道凹陷和曲折管道凹陷是根據(jù)管道凹陷幾何特性的差異進行分類的。凹陷變形區(qū)域內(nèi)管道管壁光滑過渡,同時凹陷部位的應力、應變較小的情況為平滑管道凹陷。而在凹陷變形區(qū)域管道環(huán)向曲率發(fā)生顯著改變,,且應變突增時,即為曲折管道凹陷。其中平滑管道凹陷包括單純凹陷、焊縫凹陷以及含劃傷(或其他缺陷)凹陷[42]。(1)單純凹陷是指管道在遭受第三方撞擊損傷發(fā)生凹陷時,管道的壁厚沒有改變,同時沒有新增其他類型的缺陷,目前對海底管道受撞擊后凹陷形式的研究多聚焦于此凹陷類型。(2)在管道焊縫以及其附近區(qū)域所產(chǎn)生的平滑凹陷即為焊縫凹陷,該凹陷形式不僅受到凹陷變形的影響,還受到焊縫對管道力學性能的影響,其極限承載能力嚴重減;(3)含劃痕(或其他缺陷)的管道凹陷是由于管道外側和撞擊物體接觸,使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TE973.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霞;黃俊;羅世勇;;復雜地形下深水海底管道三維路由設計[J];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2019年S1期
2 高雷;;探討海底管道防護技術及安全措施[J];建設監(jiān)理;2018年11期
3 陳鵬;;運營期海底管道檢測方法分析與探討[J];山西建筑;2019年11期
4 吳志強;;海底管道球閥結構和密封型式的選用與分析[J];閥門;2019年05期
5 王豪巍;;海底管道路由勘察及狀態(tài)評估技術分析[J];石化技術;2018年10期
6 駱寒冰;季紅葉;劉鑫;邊大勇;賈璐瑾;;基于半定量方法的深水海底管道應急維修風險評估研究[J];中國海洋平臺;2016年05期
7 陽連豐;張曉健;;濕式回收技術在海底管道修復過程中的應用[J];海洋工程裝備與技術;2016年04期
8 黃必桂;雷方輝;李家鋼;石新剛;王俊勤;李強;;海洋石油平臺附近已建海底管道探測方法概述[J];中國海洋平臺;2016年03期
9 崔少敏;;海底管道懸跨分析中部分計算參數(shù)對結果的敏感性分析[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7年03期
10 崔少敏;;海底管道懸空處理措施研究[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文瀟;白莉;李曉東;王繼鵬;;海底管道的沖蝕機理分析及試驗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5論文摘要集[C];2015年
2 汪寧;高福平;;多向荷載聯(lián)合作用下的海底管道與黏性海床土體相互作用模型[A];中國力學大會-2015論文摘要集[C];2015年
3 陳海龍;;海底管道廣義橫向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的應用[A];中國航海科技優(yōu)秀論文集(2013)[C];2014年
4 霍文星;戚煥彬;耿立國;叢巖;;斜拉跨越技術在海底管道交叉鋪設中的應用[A];2014年第三屆中國海洋工程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5 陳海龍;;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雙層海底管道的熱膨脹分析中的應用[A];海洋工程論文集[C];2014年
6 吳佩珍;張玉;段夢蘭;;拖網(wǎng)板對海底管道的撞擊損傷評估分析[A];第十七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C];2015年
7 來向華;馬建林;潘國富;傅曉明;陸曉鳴;;多波束測深系統(tǒng)波束角對海底管道探測影響[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8 夏日長;潘曉東;;海底管道高溫高壓屈曲分析[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3分會場-海洋工程裝備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黃鈺;王偉;;動態(tài)分析在深水海底管道S型鋪設中的研究與應用[A];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第三屆海洋工程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楊鳳香;王東寶;;東海平湖油氣田海底管道搶修應急預案[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陳佳南 通訊員 夏小健;數(shù)千公里海底管道迎來專業(yè)“醫(yī)生”[N];中國船舶報;2018年
2 吳倩;首套海底管道超聲波內(nèi)檢測器研制成功[N];中國能源報;2019年
3 記者 吳莉;我國首艘海底管道巡檢船交付[N];中國能源報;2018年
4 本報記者 楚海虹;千里“福氣”潤香江[N];中國石油報;2016年
5 夏小健 陳小瑜;我國首艘海底管道巡線船開建[N];中國船舶報;2017年
6 記者 黃曉芳;我國海底管道結束“洋檢測”[N];經(jīng)濟日報;2015年
7 通訊員 解微 藍海洋 孫婷;松戈松戈島至索曼加海底管道投產(chǎn)[N];石油管道報;2016年
8 本報記者 郭俊國 張鷹;在高要求下發(fā)展海底管道用管[N];中國冶金報;2016年
9 王若影 熊鑫;海底管道“洋體檢”時代將被終結[N];中國航天報;2015年
10 記者 吳莉;中國結束海底管道“洋檢測”時代[N];中國能源報;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懷增;海底管道錨擊損傷后果評價與預警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7年
2 郭士清;深水管道多功能機具切割與作業(yè)穩(wěn)定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6年
3 魏宗亮;卡壓式海底管道連接器臨界密封條件力學分析及密封性能優(yōu)化[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年
4 劉宇濤;海底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偶然荷載的風險評估和決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5 張恩勇;海底管道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的基礎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邵劍文;海底管道的健康監(jiān)測系統(tǒng)與評估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7 吳鈺驊;海底管道—流體—海床相互作用機理和監(jiān)測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8 張宗峰;海底管道在位穩(wěn)定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9 王雷;海底管道懸空檢測及治理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10 張琦;大容量高保真海底管道超聲檢測數(shù)據(jù)處理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佳禾;孤立波作用下飽和緩坡海床及海底管道響應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
2 顏筱函;基于溢油風險評價的海底管道設計優(yōu)化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
3 柴亞軍;海底管道高溫熱穩(wěn)定的可靠性設計方法[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
4 彭超;基于塑性基礎弦模型的海底管道受撞擊損傷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18年
5 歐陽穎;基于船舶拋錨動態(tài)仿真的海底管道損傷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8年
6 段安琪;腐蝕海底管道安全評價方法的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7年
7 閆志強;海底管道波流耦合分析及軟件開發(fā)[D];天津大學;2018年
8 徐風;海底管道(樁)局部沖刷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
9 蔣嵐嵐;單點系泊輸油終端海底管道結構設計[D];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
10 陳志誠;基于磁陣列的海底管道探測技術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696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9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