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杏樹崗油田厚油層頂部剩余油水平井強堿三元復合驅試驗效果

發(fā)布時間:2019-06-21 12:40
【摘要】:杏樹崗油田經(jīng)過50多年開發(fā)已進入特高含水期,三次采油取得了較好開發(fā)效果。但由于受油層非均質性影響,厚油層頂部開發(fā)效率低,剩余油富集,層內(nèi)矛盾突出,常規(guī)方法挖潛難度較大。為改善層內(nèi)動用狀況,探索挖潛厚油層頂部剩余油方法,開展了水平井強堿三元復合驅現(xiàn)場試驗。通過優(yōu)化水平軌跡、水平段長度、入靶點方向、射孔方式及完井方式設計,應用室內(nèi)評價結合其他區(qū)塊三元體系配方,優(yōu)化注入?yún)?shù)設計,提高方案匹配率,試驗取得較好效果,有效緩解了層內(nèi)矛盾,提高了油層動用程度,采收率提高30%以上。該研究明確了水平井強堿三元復合驅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客觀評價了水平井強堿三元復合驅的可行性,為厚油層頂部剩余油挖潛提供了新思路,為三次采油開發(fā)調整開辟了新途徑。
[Abstract]:Xingshugang Oilfield has entered the ultra-high water cut stage after more than 5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tertiary oil recovery has achieved good development effect. Howev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e top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thick reservoir is low, the remaining oil is enriched, and the contradiction in the layer is prominent, so it is difficult to tap the potential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situation in the layer and explore the method of tapping the remaining oil at the top of the thick reservoir, the field test of strong alkali ASP flooding in horizontal wells was carried out. By optimizing the horizontal trajectory, horizontal segment length, target direction, perforation mode and completion mode design, the laboratory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ernary system formula of other blocks i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injection parameter design and improve the matching rate of the scheme. The tes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intra-layer contradiction, increased the reservoir production degree, and increased the oil recovery by more than 30%.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change law of strong alkali ternary compound driving state in horizontal well, objectively evaluates the feasibility of strong alkali ASP flooding in horizontal well,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apping the potential of remaining oil at the top of thick reservoir, and opens up a new way for the adjustment of tertiary oil recovery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四采油廠;
【基金】: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專項“大慶油田4000萬噸持續(xù)穩(wěn)產(chǎn)關鍵技術研究”(2011E-120607)
【分類號】:TE357.4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胥鳳岐;;國內(nèi)外水平井在油氣田開發(fā)中應用調研[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09期

2 胡定成;;國外水平井鉆進進展[J];國外地質勘探技術;1990年06期

3 蘇義腦;關于水平井經(jīng)濟效益評價的初步探討[J];石油鉆采工藝;1993年06期

4 田霞;;水平井進展[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1期

5 萬軍偉,沈仲智,潘歡迎;水平井的水力特征及其解析解的適用條件[J];地球科學;2003年05期

6 陳敏;舉足輕重的水平井技術[J];天然氣工業(yè);2004年03期

7 盛國富;應用水平井技術開發(fā)薄層油藏[J];國外油田工程;2004年12期

8 吳奇;鄭新權;李國欣;毛蘊才;;水平井技術助力沙漠油田闖關——塔里木油田水平井技術應用調查報告[J];中國石油石化;2005年24期

9 吳奇;鄭新權;李國欣;毛蘊才;;水平井技術助力沙漠油田闖關——塔里木油田水平井技術應用調查報告[J];中國石油石化;2006年01期

10 王緒鵬;董來明;朱劍鋒;袁永寶;;瓦6塊水平井施工探討[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賈慶;曹振錕;姜鳳臣;詹敬;;三元復合驅硅酸鹽垢的產(chǎn)生與防治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2 高小鵬;付劍;吳麗文;王冬梅;;孤島油田西區(qū)三元復合驅礦場擴大試驗[A];三次采油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許海清;王建富;裴學靜;;水平井鉆探中的小層對比[A];錄井技術文集(第四輯)[C];2004年

4 劉峰;王方林;朱南文;賈金平;;大慶三元復合驅油田采出水水質分析[A];第三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朱紅;趙豐;江龍;;三元復合驅驅油體系的規(guī)律性[A];中國顆粒學會2002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李學軍;王金龍;吳浩;;大慶油田三元復合驅采出乳狀液電脫水特性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7 張林;孫振;雷國發(fā);;水平井試井及動態(tài)指標評價[A];低碳經(jīng)濟促進石化產(chǎn)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九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3年

8 張孝棟;王定峰;張宏亮;吳剛;張于勤;段凌靚;;水平井分段壓裂技術在長北項目的應用[A];低碳經(jīng)濟促進石化產(chǎn)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九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3年

9 王慶;劉慧卿;張紅玲;李良川;;水平井調流控水篩管流體流動耦合模型研究[A];滲流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第十一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楊登科;鄭俊杰;李新社;劉仲元;;水平井錄井及色譜氣體比值的導向作用[A];錄井技術文集(第四輯)[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油訊;中國石油今年部署600口水平井[N];中國石化報;2007年

2 陳玉強邋王巧然 劉軍;規(guī)模實施水平井技術 切實轉變增長方式[N];中國石油報;2007年

3 王巧然;中國石油提前超額完成全年水平井計劃[N];中國石油報;2007年

4 記者 王巧然;中加中心為水平井技術交流搭橋[N];中國石油報;2007年

5 記者 李冰;推動水平井應用再創(chuàng)新水平[N];中國石化報;2012年

6 袁冰潔;水平井漸成老區(qū)穩(wěn)產(chǎn)新支撐[N];中國石化報;2007年

7 劉勝旺 李俊衛(wèi) 彭光宇;水平井漸成上產(chǎn)主力[N];中國石化報;2007年

8 冉啟佑;水平井技術推動我國油氣田高效開發(fā)[N];中國石化報;2007年

9 記者 李占彬 劉軍;中國石油上半年完成水平井263口[N];中國石油報;2006年

10 記者 楊明;遼河油田特色水平井“秀色”搶眼[N];中國石油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陽;底水油藏水平井流入控制器優(yōu)化設計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3年

2 譚曉華;低滲透油氣藏壓裂水平井分形滲流理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3 王本成;多段壓裂水平井復雜滲流理論與試井分析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4 蔡s,

本文編號:25040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040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49b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