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淺層非成巖天然氣水合物固態(tài)流化試采技術研究及進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hydrate drilling sampling reservoirs in the sea area of China, such as shallow buried depth, no tight caprock, non-diagenesis, weak cementation, easy fragmentation and so on, a solid-state fluidization test production scheme for deep-water shallow non-diagenetic natural gas hydrate is put forward. Its core idea is to transfer the orebody of gas hydrate in shallow layer of deep water through mechanical crushing and fluidization to the airtight gas, liquid and solid multi-phase lifting pipeline, and to raise the seawater temperature in the process of lifting, and the main idea is to transfer the orebody of non-diagenetic natural gas hydrate in the deep water layer through mechanical crushing and fluidization. The natural law of decreasing hydrostatic pressure makes hydrates gradually gasify and change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non-diagenetic natural gas hydrate into controllable and controllable to realize the safe test production of deep water shallow gas hydrate.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is to determine the well location for target exploration, to confirm the hydrate horizon with drilling logging, and drilling sampling and analysis are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test production, that is, the effective hydrate horizon is determined after the core is obtained by drilling sampling, relying on the deep water engineering survey ship. After drilling into hydrate layer without riser pipe, cementing well and establishing wellhead were established. The natural decomposition of hydrate sediment during lifting process was adopted, and some sand backfilling and other gas and liquid were realized by density difference. Solid fluidized matter returned to the ground test process, through high-efficiency separation, gas storage, discharge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rapid ignition test. In May 2017, China Sea Oil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Liwan No. 3 station relying on deep-water engineering survey ship "Offshore Oil 708," By using fully self-developed technology,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the solid fluidization test production of shallow marine non-diagenetic natural gas hydrate has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in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at a depth of 1 310 m and a buried depth of 117196 m in the hydrate orebody. It indicates that China has made a historic breakthrough i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gas hydrat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作者單位】: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勘探部;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項目“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技術和工藝(編號:2016YFC0304000)”部分研究成果
【分類號】:TE5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周守為;李清平;陳偉;付強;;天然氣水合物開采三維實驗模擬技術研究[J];中國海上油氣;2016年02期
2 周守為;陳偉;李清平;;深水淺層天然氣水合物固態(tài)流化綠色開采技術[J];中國海上油氣;2014年05期
3 孫長宇;黃強;陳光進;;氣體水合物形成的熱力學與動力學研究進展[J];化工學報;2006年05期
4 許紅,黃君權,夏斌,蔡乾忠;最新國際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現(xiàn)狀與資源潛力評估(上)[J];天然氣工業(yè);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守為;陳偉;李清平;周建良;施和生;;深水淺層非成巖天然氣水合物固態(tài)流化試采技術研究及進展[J];中國海上油氣;2017年04期
2 馬詩會;潘振;吳玉國;康進科;趙靜君;;飽和溶液對天然氣水合物影響的實驗研究[J];化學工程;2017年06期
3 Ma Shihui;Pan Zhen;Li Ping;Wu Yuguo;Li Bingfan;Kang Jinke;Zhang Zhien;;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 by Crystallization[J];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2017年01期
4 文恒;方詩媛;王橋;;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模擬與能效探討[J];石化技術;2017年03期
5 艾志久;王杰;;天然氣水合物分解的動力學模型研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7年03期
6 陳浩;呂斌;付來強;吳文科;;水力旋流器對海底天然氣水合物混合漿體分離提純[J];現(xiàn)代化工;2017年01期
7 趙曉艷;;關于富乙烯氣管線凍堵的分析和措施[J];化工與醫(yī)藥工程;2016年06期
8 董釗;余意;任冠龍;張崇;孟文波;;南海超深水淺層低溫氣井測試溫度場干預[J];石油鉆采工藝;2016年05期
9 思娜;安雷;鄧輝;孫鍵;光新軍;;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研究進展及思考[J];中國石油勘探;2016年05期
10 張旭輝;魯曉兵;;一種新的海洋淺層水合物開采法——機械-熱聯(lián)合法[J];力學學報;2016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周守為;陳偉;李清平;;深水淺層天然氣水合物固態(tài)流化綠色開采技術[J];中國海上油氣;2014年05期
2 白玉湖;李清平;;天然氣水合物藏和天然氣藏開采規(guī)律對比分析[J];中國海上油氣;2010年03期
3 白玉湖;李清平;李相方;;降壓法開采天然氣水合物藏物理模擬相似準則分析[J];中國海上油氣;2008年03期
4 許紅,黃君權,夏斌,蔡乾忠;最新國際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現(xiàn)狀與資源潛力評估(上)[J];天然氣工業(yè);2005年05期
5 馮英明,陳光進,王可;水合物法分離H_2+CH_4體系的非平衡級模擬[J];化工學報;2005年02期
6 張世喜,陳光進,楊蘭英,馬昌峰,郭天民;含氫氣體水合物生成條件的測定和計算[J];化工學報;2003年01期
7 劉永紅,郭開華,梁得青,樊栓獅;超聲波對HCFC-141b水合物結晶過程的影響[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12期
8 馬慶蘭,陳光進,郭天民;含極性抑制劑體系中水合物生成條件的研究[J];高;瘜W工程學報;2000年01期
9 史斗,鄭軍衛(wèi);世界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開發(fā)現(xiàn)狀和前景[J];地球科學進展;1999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紅,劉守全,王建橋,蔡乾忠;國際天然氣水合物調(diào)查研究現(xiàn)狀及其主要技術構成[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0年11期
2 方銀霞;;可燃燒的冰 天然氣水合物[J];船舶物資與市場;2000年06期
3 吳克勤;;海底藏著巨量“天然氣”——天然氣水合物將成為21世紀新(?)源[J];海洋世界;2001年08期
4 陳榮發(fā);;可燃燒的冰[J];化工之友;2001年03期
5 許紅 ,張永勤;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進展國際會議在日本橫濱召開[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2年07期
6 陳作義,楊曉西,葉國興,丁靜,李文國;天然氣水合物概況及最新研究進展[J];海洋通報;2002年03期
7 ;未來海底新能源——天然氣水合物國際研討會在青島召開[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3年04期
8 樊栓獅,梁德青,陳勇;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開發(fā)現(xiàn)狀及前景[J];現(xiàn)代化工;2003年09期
9 葉建良,殷琨,蔣國盛,湯鳳林,竇斌;天然氣水合物鉆井的關鍵技術與對策[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03年05期
10 毛彬;;天然氣水合物開發(fā)利弊分析[J];天然氣經(jīng)濟;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應湘;;天然氣水合物的性質、勘探及開采[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雷懷彥;王先彬;鄭艷紅;;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戰(zhàn)略與“西氣東輸”相關的問題[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3 張永勤;孫建華;趙海濤;劉秀美;王漢寶;;天然氣水合物保真取樣鉆具的試驗研究及施工方案研究[A];海洋地質、礦產(chǎn)資源與環(huán)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4 劉華榮;梅平;陳武;惠小敏;;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探開發(fā)及環(huán)境效應研究進展[A];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專題論壇暨第四屆湖北科技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5 雷懷彥;王先彬;;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現(xiàn)狀與未來挑戰(zhàn)[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6 ;祁連山凍土區(qū)發(fā)現(xiàn)天然氣水合物[A];2009年度十大地質找礦進展和十大地質科技成果[C];2009年
7 趙振偉;尚新春;;天然氣水合物加熱開采的熱效率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方銀霞;高金耀;黎明碧;唐勇;;沖繩海槽天然氣水合物的可能分布區(qū)域分析[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9 吳必豪;鄭公望;王載明;;熱釋光方法在海底天然氣水合物調(diào)查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登偉;張烈輝;郭了萍;熊鈺;;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fā)技術進展[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江書程;天然氣水合物將走進我們生活[N];中國石油報;2006年
2 張浩;俄研究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技術[N];科技日報;2008年
3 記者 王少勇;第八屆國際天然氣水合物大會終身成就獎和青年獎揭曉[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4年
4 張耀玲 張超越;祁連山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N];中國礦業(yè)報;2014年
5 本報記者 王健生;我國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N];中國改革報;2007年
6 田東霖;我國在南海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N];中國海洋報;2007年
7 孫興文;我國重視天然氣水合物研究[N];中國石化報;2007年
8 郭圖;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調(diào)查獲得重大突破[N];中國石化報;2007年
9 記者 李曉明;我國首次鉆獲天然氣水合物[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10 記者 陳惠玲;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鉆探結束[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Muhammad Irfan Ehsan;巴基斯坦近海莫克蘭增生楔含水合物地層地震響應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2 李廣才;地震疊前AVO反演與天然氣水合物識別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程傳曉;天然氣水合物沉積物傳熱特性及對開采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朱一銘;天然氣水合物沉積物靜動力學特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5 郭威;天然氣水合物孔底冷凍取樣方法的室內(nèi)試驗及傳熱數(shù)值模擬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賈瑞;天然氣水合物熱管式孔底快速冷凍機構及蒸汽法試開采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7 王志遠;含天然氣水合物相變的環(huán)空多相流流型轉化機制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8 張凌;天然氣水合物賦存地層鉆井液試驗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6年
9 孫璐;天然氣水合物準三維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10 劉曉蘭;深水鉆井井筒內(nèi)天然氣水合物形成機理及預防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盛堰;水深通信技術在海底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健;天然氣水合物鉆探取樣保真器結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3 陳曉慶;置換結合降壓法開采天然氣水合物的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4 李攀峰;基于天然氣水合物勘探的海水溶解甲烷地球化學特征和提取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5 張志冰;海水中甲烷濃度原位地球化學探測系統(tǒng)的研發(fā)與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6 梁裕揚;瓊東南盆地天然氣水合物成礦地質條件分析及識別新方法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7 馬雪莉;凍土區(qū)天然氣水合物實驗裝置數(shù)據(jù)采集與處理系統(tǒng)設計[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8 王濤;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海洋CSEM法CMP域反演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9 林安均;南海北部西沙和東沙海區(qū)淺表層沉積物孔隙水地球化學特征及對天然氣水合物成礦的指示意義[D];南京大學;2014年
10 劉俊波;天然氣水合物轉移裝置壓力維持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359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5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