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珠江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蹺蹺板式結構成因機制

發(fā)布時間:2018-10-31 21:11
【摘要】:南海北部裂陷期沉積充填是主要的烴源巖賦存層位,也是重要的油氣產層,這類被動陸緣裂陷期結構對盆地充填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大量地震剖面及鉆井資料,對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裂陷結構進行了精細解剖。研究表明惠州凹陷古近系文昌期和恩平期2幕裂陷呈現(xiàn)出典型的蹺蹺板式疊置特征。文昌裂陷期在彌散式裂陷背景下發(fā)育了不同活動強度的南傾和北傾斷層,形成多個孤立的小斷陷;恩平裂陷期在拉張應力集中向南遷移至洋陸過渡帶的背景下,南傾斷層活動性強,北傾斷層活動性減弱,這樣2幕裂陷結構垂向疊置,形成了蹺蹺板式的凹陷結構樣式。研究成果為南海北部大陸邊緣盆地裂陷作用差異演化研究及油氣勘探分析提供了新認識。
[Abstract]:Sedimentary filling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formation and an important oil and gas producing layer. This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rifting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basin filling.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seismic profiles and drilling data, the structure of Paleogene rift in Huizhou sag, Zhujiang River mouth Basin, is dissected in detail.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wo act rifts of the Paleogene Wenchang and Enping periods in Huizhou sag show typical seesaw overla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background of diffusion-type rifting, faults with different activity intensity developed in Wenchang rift period, forming several isolated small faulted faul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extensional stress concentration moving southward to the oceanic transitional zone in the Enping rift period, the activity of the south tilting fault is strong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north dip fault is weakened. Thus, the structure of the two episodes of rift is superimposed vertically, forming a seesaw type of sag structure. The results provide a new understanding for the study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f rift processes in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analysis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中海油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南海深海過程演變”(41372112)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佳;甘華軍;;南陽凹陷南部斷超帶古近系沉降特征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2 唐世春;陳天成;白彬珍;秦紅祥;陳軍海;;玉北古近系膏泥層地應力分布規(guī)律探索[J];石油鉆探技術;2013年01期

3 袁淑琴;王書香;紀建崢;張洪娟;王洪彪;趙宇超;;歧南次凹及其鄰區(qū)古近系物源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10期

4 鄭蓮慧;單鈺銘;尹帥;王倩倩;劉嫣;;塔里木X區(qū)古近系膏泥巖層力學性質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28期

5 王瑞菊;鄧宏文;郭建宇;;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類比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1期

6 徐長貴,賴維成;渤海古近系中深層儲層預測技術及其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05年04期

7 薛海濤;許淼;徐慶霞;王澤淼;;虎林盆地古近系原油的地球化學特征[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劉成鑫;紀友亮;羅順社;高振中;;孤東地區(qū)古近系儲層成因類型及其特征[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5年06期

9 查明;陳中紅;;山東東營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學場、水動力場與油氣成藏[J];現(xiàn)代地質;2008年04期

10 曹樹春;劉春成;;古近系儲層開發(fā)地震研究思路和實踐——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為例[J];天然氣工業(yè);2007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振強;金成洙;;龍江-肇州地區(qū)古近系-新近系可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巖相條件分析[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偉同;劉耕武;陳欽保;;應該重視當陽陸相白堊系-古近系界線層型問題的研究[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5屆學術年會——紀念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80周年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閆偉;;墾利6區(qū)塊古近系沉積相特征[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4 張善文;王永詩;;濟陽坳陷古近系深部油氣成藏與勘探[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5 施繼錫;余孝穎;;未熟—低熟油流體特征——以濟陽坳陷古近系為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樂強;濟陽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層油藏形成機制與分布規(guī)律[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2 曾清波;遼河灘海西部古近系層序地層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3 郭建宇;惠州凹陷古近系層序地層及隱蔽油氣藏勘探[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4 王瑞菊;珠一坳陷古近系層序地層與隱蔽圈閉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5 李啟來;西藏尼瑪?shù)貐^(qū)古近系牛堡組古湖平面變化的沉積地球化學記錄[D];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

6 周磊;冀中坳陷古近系中深層優(yōu)質儲層成因機制及分布規(guī)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符卉;關中盆地古近系沉積特征與古地理特征分析[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宋俊杰;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凸起春光區(qū)塊古近系沉積相研究及地層巖性圈閉預測[D];長江大學;2015年

3 楊羅萬;遼河東部凹陷北部地區(qū)古近系及潛山油氣成藏條件分析與區(qū)帶優(yōu)選[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4 張婕;濟陽坳陷長堤地區(qū)古近系地層油藏成藏條件研究[D];貴州大學;2016年

5 侯典吉;遼東灣地區(qū)遼西凹陷古近系東營組層序充填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6 趙約翰;墾東北部地區(qū)古近系地質特征及油氣成藏條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7 莊紅紅;塔西南葉城凹陷古近系沉積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年

8 王雪;準噶爾盆地春光區(qū)塊古近系第四砂組巖性圈閉預測[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9 趙亮;深縣凹陷古近系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10 董秀超;方正斷陷白堊系—古近系儲層特征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3035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3035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e68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