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馬家溝組沉積相演化模式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15 13:50
【摘要】:通過野外露頭、巖心和薄片觀察,結(jié)合測井資料,綜合古氣候、古沉積格局分析,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了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馬家溝組沉積微相類型,并建立了沉積相演化模式。研究表明:(1)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馬家溝期具有"隆洼相間型"和"平底鍋型"兩種古沉積格局并存的特征;(2)主要發(fā)育9種微相類型,根據(jù)不同海平面高度的沉積微相平面組合類型,可將一個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細分為海侵初期、中期和末期,海退初期、中期和末期等6個演化階段;(3)古氣候、古沉積格局和海平面升降變化共同控制了馬家溝組生儲蓋分布,指出位于海侵期的東部隆起帶及鄰近區(qū)域發(fā)育的顆粒灘和白云巖坪,具有良好的成藏條件,有望成為一個碳酸鹽巖勘探新領(lǐng)域。
[Abstract]:Based on field outcrop, core and thin slice observation, combined with logging data, combined with paleoclimate and paleo-sedimentary pattern analysis,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types of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in central and eastern Ordos Basin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and sedimentary facies evolu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Majiagou period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 of Ordos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Longwa interfacies" and "Pingdian-type" paleo-sedimentary patterns, and (2) there are mainly 9 microfacies types.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ssemblages at different sea level heights, a complete transgression-regressive cycle can be subdivided into six evolutionary stages: early, middle and late transgression, early,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regression. (3) paleoclimate, and so on. The paleo-sedimentary pattern and sea level rise and fall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and cap in Majiagou forma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granulated beach and dolomite flat developed in the eastern uplift belt and adjacent area of the transgression period have good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It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area of carbonate exploration.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杭州地質(zhì)研究院;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fā)研究院;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廠;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fā)”(編號:2011ZX05004-002)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專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fā)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編號:2014E-32)聯(lián)合資助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涂建琪;董義國;張斌;南紅麗;李成建;王曉梅;費軒冬;周文寶;;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規(guī)模性有效烴源巖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地質(zhì)意義[J];天然氣工業(yè);2016年05期

2 于洲;丁振純;孫六一;馬占榮;吳興寧;董巖;;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馬五_4亞段沉積演化及巖相古地理[J];古地理學報;2015年06期

3 王禹諾;任軍峰;楊文敬;趙偉波;丁雪峰;黃正良;;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馬家溝組天然氣成藏特征及勘探潛力[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5年04期

4 胡彬;孔凡晶;張永生;鄭綿平;陳靖;;陜北鹽盆馬家溝組五段六亞段沉積期的古氣候信息——來自石鹽包裹體的證據(jù)[J];沉積學報;2014年03期

5 謝錦龍;吳興寧;孫六一;于洲;王少依;;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五段巖相古地理及有利區(qū)帶預測[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3年04期

6 何江;趙忠軍;喬琳;魏偉;王雅潔;馮春強;陳博;陳超;;白云巖儲層中蒸發(fā)礦物的賦存形式與成因演化——以鄂爾多斯盆地中部氣田區(qū)馬家溝組為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13年05期

7 付金華;白海峰;孫六一;馬占榮;;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碳酸鹽巖儲集體類型及特征[J];石油學報;2012年S2期

8 郭彥如;趙振宇;付金華;徐旺林;史曉穎;孫六一;高建榮;張延玲;張月巧;劉俊榜;劉虹;;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紀層序巖相古地理[J];石油學報;2012年S2期

9 于洲;孫六一;吳興寧;吳東旭;姚學輝;丁振純;;鄂爾多斯盆地靖西地區(qū)馬家溝組中組合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2年04期

10 黃麗梅;李建明;黃正良;劉燕;;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地區(qū)早奧陶世馬家溝期沉積模式探討[J];新疆地質(zhì);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洲;丁振純;吳東旭;董巖;郭婷;劉文;;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馬家溝組沉積相演化模式研究[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7年03期

2 董巖;王少依;柏淑英;王川;;鄂爾多斯盆地宜川—黃龍地區(qū)奧陶系風化殼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7年03期

3 郝偉俊;康志宏;項云飛;;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巖溶特征及成因類型[J];煤炭技術(shù);2017年07期

4 胡光明;李國棟;魏新善;李雁冰;;靖邊潛臺西側(cè)奧陶系馬五_4亞段巖相古地理特征[J];沉積學報;2017年03期

5 張?zhí)礤\;王云;;鄂爾多斯盆地巖溶古地貌恢復與天然氣富集關(guān)系——以高橋地區(qū)奧陶系馬家溝組馬五段為例[J];西北地質(zhì);2017年02期

6 李偉;涂建琪;張靜;張斌;;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自源型天然氣聚集與潛力分析[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7年04期

7 付金華;吳興寧;孫六一;于洲;黃正良;丁振純;;鄂爾多斯盆地馬家溝組中組合巖相古地理新認識及油氣勘探意義[J];天然氣工業(yè);2017年03期

8 高崗;王軒;張維維;董巖;王程程;李佳燁;;縫合線有機質(zhì)富集及流體運移意義——以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碳酸鹽巖為例[J];石油科學通報;2017年01期

9 李向東;闕易;郇雅棋;;桌子山中奧陶統(tǒng)克里摩里組下段薄層狀石灰?guī)r垂向序列分析[J];地球科學進展;2017年03期

10 蔣傳杰;杜孝華;張浩;趙鑫宇;王建國;紀彥博;;蘇里格氣田東區(qū)下奧陶統(tǒng)馬五_5亞段白云巖成因[J];新疆石油地質(zhì);2017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東旭;吳興寧;曹榮榮;于洲;;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古隆起東側(cè)馬家溝組中組合儲層特征及成藏演化[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4年04期

2 謝錦龍;吳興寧;孫六一;于洲;王少依;;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五段巖相古地理及有利區(qū)帶預測[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3年04期

3 何江;方少仙;侯方浩;閻榮輝;趙忠軍;姚堅;唐秀軍;吳國榮;;風化殼古巖溶垂向分帶與儲集層評價預測——以鄂爾多斯盆地中部氣田區(qū)馬家溝組馬五_5—馬五_1亞段為例[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年05期

4 楊華;劉新社;張道鋒;;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海相碳酸鹽巖天然氣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進展[J];天然氣工業(yè);2013年05期

5 孫小虹;胡明月;劉成林;焦鵬程;馬黎春;王鑫;詹秀春;;激光剝蝕ICP-MS法測定鹽類礦物單個流體包裹體的成分[J];分析化學;2013年02期

6 張永生;鄭綿平;包洪平;郭慶;于常青;邢恩袁;蘇奎;樊馥;龔文強;;陜北鹽盆馬家溝組五段六亞段沉積期構(gòu)造分異對成鉀凹陷的控制[J];地質(zhì)學報;2013年01期

7 何江;付永雷;沈桂川;朱曉燕;伍啟林;;低滲砂巖儲層巖石學特征與應力敏感性耦合關(guān)系——以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吉爾地區(qū)下石盒子組八段下亞段為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12年06期

8 付金華;白海峰;孫六一;馬占榮;;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碳酸鹽巖儲集體類型及特征[J];石油學報;2012年S2期

9 黃正良;陳調(diào)勝;任軍峰;包洪平;;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中組合白云巖儲層及圈閉成藏特征[J];石油學報;2012年S2期

10 郭彥如;趙振宇;付金華;徐旺林;史曉穎;孫六一;高建榮;張延玲;張月巧;劉俊榜;劉虹;;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紀層序巖相古地理[J];石油學報;2012年S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承運,吳朝東;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碳酸鹽巖沉積成巖微相研究[J];地學前緣;1998年04期

2 王寶清,張金亮;山西省柳林奧陶系馬家溝組第五段第一亞段的白云石化作用[J];西安石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2期

3 雷卞軍;付金華;孫粉錦;王勇;王身建;;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馬家溝組層序地層格架研究——兼論陸表海沉積作用和早期成巖作用對相對海平面變化的響應[J];地層學雜志;2010年02期

4 何丹;潘天湊;趙淑平;;鄂爾多斯盆地富縣地區(qū)馬家溝組馬五儲層特征[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5 張增奇,張淑芳,,宋志勇,趙光華;山東省奧陶紀馬家溝組厘定意見[J];山東地質(zhì);1994年S1期

6 李國蓉;從成巖角度看鄂爾多斯馬家溝組碳酸鹽巖中的裂縫及其儲集意義[J];巖相古地理;1997年03期

7 李貴才;蔡雙燕;張正友;張石固;;鄂爾多斯盆地馬家溝組巖性特征[J];內(nèi)江科技;2013年07期

8 王偉力;孫瑩;;鄂爾多斯盆地東部馬家溝組巖鹽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技導報;2013年17期

9 石芳惠;馬芳俠;陳立軍;何文忠;;鄂爾多斯盆地東部馬家溝組巖鹽測井響應特征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4年26期

10 黃桂雄,孫明莉,黃宏偉,楊平;陜北富縣探區(qū)奧陶系馬家溝組儲層特征及氣層改造技術(shù)研究[J];斷塊油氣田;200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吳亞生;何順利;盧濤;達世攀;李躍剛;戴永定;;長慶中部氣田奧陶系馬家溝組儲層成巖模式與孔隙系統(tǒng)[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吳亞生;何順利;盧濤;達世攀;李躍剛;戴永定;;長慶中部氣田奧陶紀馬家溝組儲層成巖模式與孔隙系統(tǒng)[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勝建;包書景;侯會軍;侯雨庭;;基于微電阻率掃描成像的碳酸鹽巖儲層定量評價——以高橋地區(qū)馬家溝組碳酸鹽巖儲層為例[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shù)分會場[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杜江民;蘇里格地區(qū)奧陶系馬家溝組馬五_5亞段儲層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2 王妍;鄂爾多斯富縣及鄰區(qū)馬家溝組層序地層與巖相古地理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徐磊;蘇里格桃2井區(qū)馬家溝組古巖溶儲層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付斯一;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馬家溝組鹽下儲層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3 董小波;豫西北奧陶系馬家溝組遺跡組構(gòu)的儲層改造機制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戚家振;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奧陶系馬家溝組成藏條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5 封蓉;橋鎮(zhèn)地區(qū)奧陶系馬家溝組馬五_(1+2)沉積相及其控氣作用[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6 靳程光;陜北斜坡中南部馬家溝組沉積與成巖特征[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7 閆佐;陜北志丹Y818井區(qū)馬家溝組馬五段—亞段儲層特征與分布規(guī)律[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8 康馨;甘泉區(qū)奧陶系馬家溝組馬五_(1+2)儲層特征與天然氣富集關(guān)系[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9 趙子龍;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奧陶系馬家溝組天然氣成藏動力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10 曲付濤;鄂爾多斯盆地蘇203井區(qū)奧陶系馬家溝組構(gòu)造特征及其控氣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12428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12428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2460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