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泥巖標志層在海陸過渡沉積環(huán)境地層對比中的應(yīng)用——以珠江口盆地陸豐凹陷A油田古近系為例

發(fā)布時間:2018-06-13 12:40

  本文選題:泥巖 + 標志層。 參考:《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7年02期


【摘要】:珠江口盆地A油田區(qū)古近系海陸過渡沉積環(huán)境砂體變化快,由此帶來砂體追蹤對比的困難。基于測井和地震資料,在恩平組和珠海組共識別出5套具有等時意義的泥巖標志層。在泥巖標志層約束下,建立了目的層段的高分辨率層序地層格架:3個長期旋回、8個中期旋回以及21個短期旋回。在等時地層格架內(nèi),短期旋回的砂體平面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恩平組為北東向物源的辮狀河三角洲沉積,珠海組為北東—南西展布的濱岸沉積;單砂體沉積微相及含油性研究表明,恩平組的辮狀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珠海組的濱岸砂壩為含油有利相帶,這一認識在后續(xù)開發(fā)中得到了驗證。
[Abstract]:The sand bodies of Paleogene in A oilfield area of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change rapidly, which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sand body tracing and correlation. Based on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five sets of isochronous mudstone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Enping and Zhuhai formations. The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target 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mudstone marker: 3 long term cycles 8 mid cycle and 21 short term cycles. In the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rt-term cyclic sand body plane distribution show that the Enping formation is a braided river delta deposit with NNE source, and the Zhuhai formation is a shoreline deposit spread from the north east to the south west. The study of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d oil content of single sand body shows that the braided river delta distributary channel of the Enping formation and the shoreline bar of the Zhuhai formation are favorable oil-bearing facies zones. This understanding has been verified in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院;
【基金】: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重大專項“海相砂巖特高含水期挖潛技術(shù)”(編號:CNOOC-KJ 125 ZDXM 06 LTD)資助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善書;;珠江口盆地地質(zhì)構(gòu)造的基本特征[J];石油學(xué)報;1982年S1期

2 饒春濤;李平魯;;珠江口盆地?zé)崃餮芯縖J];中國海上油氣;1991年06期

3 高莉玲;南海珠江口盆地珠Ⅲ次盆地石油系統(tǒng)[J];海洋地質(zhì)動態(tài);1999年10期

4 李俊良;王海榮;張建新;李琦;劉豪;;珠江口盆地西部珠江組潮流砂脊的分布、形態(tài)和水動力機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10年05期

5 廖杰;周蒂;趙中賢;張云帆;徐子英;;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裂后異常沉降的數(shù)值模擬[J];中國科學(xué):地球科學(xué);2011年04期

6 劉道理;汪瑞良;秦成崗;全志臻;劉杰;徐樂意;張忠濤;屈亮;高鵬;徐徽;邢貞貞;;利用特色疊前深度偏移技術(shù)消除崎嶇海底影響——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流花地區(qū)應(yīng)用為例[J];海相油氣地質(zhì);2013年01期

7 段威武,雷作淇;珠江口盆地第三紀地層[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1984年02期

8 彭善環(huán);;文昌9-2-1井首次在珠江口盆地獲得油氣流[J];天然氣工業(yè);1988年02期

9 王樹祥;;地殼伸展與珠江口盆地的形成[J];中國海上油氣;1993年02期

10 W.W.Tyrrell;李士范;;中國珠江口盆地流花11—1油田勘探史[J];海洋地質(zhì)譯叢;199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天然氣重大發(fā)現(xiàn)[A];2009年度中國地質(zhì)科技新進展和地質(zhì)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9年

2 聶逢君;王華;李思田;朱偉林;;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儲層及輸導(dǎo)體沉積學(xué)特征[A];2001年全國沉積學(xué)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3 楊玉卿;張聰慧;;珠江口盆地文昌15-1油田珠江組含油儲層分布預(yù)測[A];第三屆全國沉積學(xué)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4 聶逢君;李思田;解習(xí)農(nóng);;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珠海、珠江組砂巖成分特征及大地構(gòu)造背景探討[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zhì)工作者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5 舒譽;施和生;杜家元;;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勘探新領(lǐng)域[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zhì)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6 李振五;;珠江口盆地區(qū)域工程地質(zhì)調(diào)查的聲波地震勘查[A];1990年中國地球物理學(xué)會第六屆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0年

7 龐雄;;南海深水區(qū)低位扇研究[A];2001年全國沉積學(xué)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8 ;珠江口盆地(西部)低阻油藏勘探新發(fā)現(xiàn)[A];2009年度中國地質(zhì)科技新進展和地質(zhì)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9年

9 陳長民;楊少坤;;試論珠江口盆地(東部)三角洲—濱岸沉積體系油氣藏形成條件及儲量增長方向[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C];2000年

10 孫龍濤;陳長民;孫珍;詹文歡;;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構(gòu)造演化機制模擬與生烴[A];中國海洋學(xué)會2005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盧軼;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鉆獲可燃冰[N];廣東科技報;2013年

2 記者 操秀英;我首次在珠江口盆地鉆獲高純度新類型天然氣水合物[N];科技日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田巍;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邊界斷裂生長聯(lián)接及其相關(guān)褶皺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2015年

2 李云;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統(tǒng)珠江組深水沉積學(xué)[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12年

3 SANI.A.M.BACHIR;中國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番禺低凸起熱史模擬及油氣運移分析[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2006年

4 張春明;珠江口盆地油氣運移主通道的地質(zhì)—地球化學(xué)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2003年

5 吳昌榮;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統(tǒng)的內(nèi)幕結(jié)構(gòu)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鴻洲;珠江口盆地惠東地區(qū)古近系沉積、沉降與堆積中心時空耦合及地質(zhì)意義[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2016年

2 王笑雪;珠江口盆地白云南凹ZHSB6層序沉積體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16年

3 胡潤;珠江口盆地東沙隆起珠江組灰?guī)r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16年

4 劉富強;利用衛(wèi)星重力資料研究珠江口盆地北部邊界及構(gòu)造區(qū)劃[D];長安大學(xué);2014年

5 田媛媛;珠江口盆地荔灣凹陷中新統(tǒng)丘形反射的成因探討[D];西北大學(xué);2012年

6 楊振建;珠江口盆地深水區(qū)碳酸鹽礁灘特征及含氣性分析[D];西北大學(xué);2014年

7 張萬峰;珠江口盆地原油地球化學(xué)特征及混源油定量判識[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2015年

8 李洪博;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東沙隆起結(jié)構(gòu)構(gòu)造特征、演化及其與油氣成藏關(guān)系討論[D];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2010年

9 馬永坤;珠江口盆地流花油田碳酸鹽儲層成巖作用和次生孔隙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13年

10 陳駿;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斷裂系統(tǒng)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xué);2008年

,

本文編號:201406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1406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25e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