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音樂考古發(fā)現(xiàn)看周代樂懸制度的演變
本文關鍵詞:從山東音樂考古發(fā)現(xiàn)看周代樂懸制度的演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樂懸制度是西周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周統(tǒng)治者賦予鐘磬類大型編懸樂器以深刻的政治內(nèi)涵,形成了以鐘磬為代表、嚴格等級化的樂懸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樂懸的用器制度、樂懸的擺列制度和樂懸的音階制度。這種以鐘磬為代表、嚴格等級化的樂懸制度,對其后近三千年的中國社會及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筆者試圖僅以目前山東地區(qū)音樂考古發(fā)現(xiàn)所見的鐘磬樂懸為基礎,結合文獻史料,對周代樂懸制度在東周埋藏的演變過程,從音樂考古學角度作一點初步的考察。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關鍵詞】: 周代樂懸制度 演變 葬制
【分類號】:J609.2
【正文快照】: 引言史載“先君周公制周禮”(楊伯峻19叭玉1:633),“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阮元198嚨:1488)即指西周初期開始建立的一套十分嚴密的封諸侯、建國家、等級森嚴的禮樂制度。根據(jù)這套制度,西周的各級貴族在使用的配享、列鼎、樂懸、樂曲、用樂場合、樂舞隊列等方面,皆有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俞偉超 ,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中)[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8年02期
2 王清雷;濟南洛莊漢墓樂器鑒定工作紀實[J];音樂研究;200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琳儀;信陽竹書與《墨子》佚文[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何琳儀;;楚幣六考[J];安徽錢幣;2001年02期
3 吳良寶;;說燕尾布與連布中的“■”字[J];安徽錢幣;2005年01期
4 李正庚;;秦朝書法教育摭談[J];書畫世界;2008年04期
5 劉成榮;;瞽史、音樂與《左傳》口傳說[J];北方論叢;2008年04期
6 任曉鋒;;從周代考古墓葬出土禮器看列鼎制度[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白云翔;漢代中國與朝鮮半島關系的考古學觀察[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8 袁學良;論先秦典籍分類法的歷史分期[J];圖書與情報;2002年01期
9 褚春元;;論周代禮樂文化中的樂舞藝術的象征性藝術精神[J];巢湖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張漢軍;;從長沙楚帛書看楚文化入湘后湖南地區(qū)的文化藝術發(fā)展[J];長江論壇;2006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林杰;;趙太后璽新釋新證——趙史筆記之一[A];趙國歷史文化論叢[C];1987年
2 楊愛國;;河南淮陽北關一號漢墓殘畫像石性質考[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學勤;;長布、連布的文字和國別[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五輯)[C];2010年
4 劉和惠;;“壽春”鉛鈑冥幣辨?zhèn)蝃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五輯)[C];2010年
5 蕭紅顏;;居丘、起墳與筑臺[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輯(首屆中國建筑史學全國青年學者優(yōu)秀學術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9年
6 史曉雷;;《考工記》中車制問題的兩點商榷[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7 張懷通;;由“允哉”看《逸周書》相關篇章的制作時代[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8 劉彬徽;;古史分期與楚國社會形態(tài)的思考[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廟軍;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符號[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燕;《周禮》所見王室起居職官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孫赫;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人才引進[D];吉林大學;2011年
4 馬瑞;西北屯戍漢簡文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左建;士與禮—春秋知識階層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閔勝俊;戰(zhàn)國中山國青銅器銘文美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榞莉丹;《考工記》兵器疏婭[D];復旦大學;2011年
8 劉衍軍;詩可以群[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峰;淮河流域周代遺存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10 何繼齡;傳統(tǒng)人生禮儀儀式與古代個體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紅連;荀子禮法思想淵源考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岳亞莉;豫北地區(qū)戰(zhàn)國墓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尹志強;晉系玉石文獻詞匯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延霞;論孟子的禮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魯婷;《禮記》對“禮”的人文詮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郭強;成周、王城之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7 王宇;新鄭鄭國祭祀遺址相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王麗麗;鄭覲文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9 任霞;《楚辭》巫俗與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10 齊耐心;東周青銅卮的整理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獯忠如;杭德州;;陜西岐山、扶風周墓清理記[J];考古;1960年08期
2 趙永福;;陜西長安張家坡西周墓清理簡報[J];考古;1965年09期
3 ;北京附近發(fā)現(xiàn)的西周奴隸殉葬墓[J];考古;1974年05期
4 戴應新;;陜西岐山賀家村西周墓葬[J];考古;1976年01期
5 吳,
本文編號:2549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musictheory/25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