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柴達木盆地東坪地區(qū)基巖風化殼特征

發(fā)布時間:2018-04-19 01:35

  本文選題:風化殼 + 基巖風化結(jié)構。 參考:《現(xiàn)代地質(zhì)》2017年01期


【摘要】:柴達木盆地阿爾金山前斜坡帶發(fā)現(xiàn)了規(guī)模分布的東坪基巖氣田,其基巖風化殼的作用成為關注的問題。依據(jù)元素分析、X-射線衍射分析、巖心薄片觀察,常規(guī)測井響應和成像測井響應特征,識別出東坪地區(qū)基巖風化殼發(fā)育不同結(jié)構層,且不同結(jié)構層的儲集特征有很大差異。研究表明,基巖風化殼結(jié)構可劃分為土壤層、完全風化層和半風化層,而半風化層又可進一步分為溶蝕帶和崩解帶;其中土壤層厚度0~2 m,完全風化層厚度4~15 m,溶蝕帶厚度36.5~164 m,崩解帶厚度300~1 000 m。基巖半風化層是儲層發(fā)育帶,其中溶蝕帶儲集物性好于崩解帶,溶蝕帶發(fā)育較多的溶蝕孔洞和溶蝕加寬的網(wǎng)狀裂縫,孔隙度范圍2%~16%;而崩解帶發(fā)育弱溶蝕構造縫和節(jié)理縫,孔隙度范圍2%~8%。東坪地區(qū)大規(guī)模發(fā)育基巖風化殼為柴達木盆地遠離烴源巖灶的斜坡地區(qū)尋找油氣提供了借鑒依據(jù)。
[Abstract]:Dongping bedrock gas field with scale distribution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Aljinshan front slope zone of Qaidam Basin. The effect of bedrock weathering crust has become a problem of concern.Based on the elemental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core slice observation, conventional logging response and imaging logging response, different structural layer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weathering crust of bedrock in Dongping area, an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layers are very differ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eathering crust structure of bedrock can be divided into soil layer, complete weathering layer and semi-weathered layer, and the semi-weathered layer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dissolution zone and disintegration zone.The thickness of soil layer is 0 ~ 2 m, the thickness of completely weathered layer is 4 ~ 15 m, the thickness of dissolution zone is 36.5 ~ 164m, and the thickness of disintegration zone is 300 ~ 1 000 m.The semi-weathering layer of bedrock is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zone, in which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dissolution zon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disintegrating zone, and the dissolution zone has more dissolution holes and wider network fractures with the porosity range of 20.16, while the disintegration zone develops weakly dissolved structural fractures and joints.The porosity range is 2 and 8.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bedrock weathering crust in Dongping area provides a reference basis for looking for oil and gas in the slope area of Qaidam Basin which is far from the source rock stove.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中國石油杭州地質(zhì)研究院;中國石油青海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6ZX05033-001) 中國石油重大科技項目“柴達木盆地風化殼與不整合面研究”(YJY2013-JS-KT-06)
【分類號】:P618.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華耀;趙春明;尹志軍;;遼東灣JZS潛山變質(zhì)巖風化殼識別及儲集特征[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5年04期

2 吳顏雄;馬達德;劉君林;薛建勤;張娜;劉海珍;黃建紅;魯珊珊;張勤學;;柴西地區(qū)基巖油藏形成的石油地質(zhì)條件分析[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4年11期

3 高先志;孫蕾;汪立群;蔡默侖;張國卿;姜智利;;柴西南昆北斷階帶油氣運移特點[J];地球?qū)W報;2014年01期

4 侯連華;羅霞;王京紅;楊帆;趙霞;毛治國;;火山巖風化殼及油氣地質(zhì)意義——以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巖風化殼為例[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3年03期

5 鄒才能;侯連華;陶士振;袁選俊;朱如凱;張響響;李富恒;龐正煉;;新疆北部石炭系大型火山巖風化體結(jié)構與地層油氣成藏機制[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1年11期

6 王京紅;靳久強;朱如凱;毛治國;王志勇;唐志奇;;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巖風化殼有效儲層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J];石油學報;2011年05期

7 李曉燕;蔣有錄;陳濤;;古風化殼孔隙與裂縫發(fā)育特征及其油氣地質(zhì)意義[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0年01期

8 王君;朱如凱;郭宏莉;李文科;毛治國;王志勇;;火山巖風化殼儲層發(fā)育模式——以三塘湖盆地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巖為例[J];巖石學報;2010年01期

9 李曉燕;蔣有錄;陳濤;;風化粘土層-半風化巖石型不整合的礦物學、地球化學特征[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10 劉樂;楊明慧;李春霞;鄭曉鳳;;遼西低凸起變質(zhì)巖潛山裂縫儲層及成藏條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zhì);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伍勁;高先志;馬達德;張永庶;周偉;牛花朋;孔紅喜;王波;;柴達木盆地東坪地區(qū)基巖風化殼特征[J];現(xiàn)代地質(zhì);2017年01期

2 陳磊;牛成民;梁雪梅;郭濤;王孝轅;喬柱;;黃河口凹陷南坡巖漿巖特征及儲層預測[J];油氣地質(zhì)與采收率;2017年01期

3 黃建紅;譚先鋒;程承吉;李澤民;馬麗娟;張海麗;吳顏雄;;花崗質(zhì)基巖風化殼結(jié)構特征及油氣地質(zhì)意義:以柴達木盆地東坪地區(qū)基巖風化殼為例[J];地球科學;2016年12期

4 巨銀娟;張小莉;張永庶;陳琰;;柴達木盆地昆北地區(qū)基巖儲層裂縫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6年06期

5 葉濤;韋阿娟;祝春榮;王粵川;高坤順;曾金昌;;渤海海域基底“改造型火山機構”特征及油氣成藏意義[J];石油學報;2016年11期

6 王明臣;官大勇;劉朋波;張參;蘇凱;任健;;渤海蓬萊9-1油藏花崗巖儲層特征與成儲化條件分析[J];地質(zhì)科技情報;2016年06期

7 孟凡超;操應長;崔巖;許濤;劉子超;王艷忠;;準噶爾盆地西緣車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巖儲層成因[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5期

8 曲長勝;邱隆偉;李文濤;師政;王巍;;渤海灣盆地濰北凹陷孔三段中基性火山巖儲層特征及控制因素[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6年05期

9 佘剛;葉高鵬;卓紅;;柴達木盆地馬!蠹t溝地區(qū)基巖儲層測井評價[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16年03期

10 顧紹富;朱伶俐;于鋒;李鵬;寧建國;;三塘湖盆地條山凸起二疊系條湖組火山巖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J];新疆地質(zhì);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正林;孫秀建;汪立群;閻存鳳;趙健;馬峰;;柴達木盆地阿爾金山前東坪—牛東斜坡帶天然氣成藏條件[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年06期

2 鄒華耀;趙春明;尹志軍;蔡永吉;滕長宇;;渤海灣盆地新太古代結(jié)晶巖潛山裂縫發(fā)育的露頭模型[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3年05期

3 付鎖堂;關平;張道偉;;柴達木盆地近期勘探工作思考[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2年05期

4 侯連華;鄒才能;劉磊;文百紅;吳曉智;衛(wèi)延召;毛治國;;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巖風化殼油氣地質(zhì)條件[J];石油學報;2012年04期

5 朱世發(fā);朱筱敏;劉繼山;姚遠;鮮本忠;;ㄅ;趙長永;;富孔熔結(jié)凝灰?guī)r成因及油氣意義——以準噶爾盆地烏—夏地區(qū)風城組為例[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年02期

6 賈承造;鄭民;張永峰;;中國非常規(guī)油氣資源與勘探開發(fā)前景[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年02期

7 李浩;高先志;;高郵凹陷有效砂巖輸導層分布及控藏作用[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8 高先志;李浩;劉啟東;;高郵凹陷斷層控油氣作用的多樣性[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1期

9 馬寅生;尹成明;劉成林;杜建軍;程海燕;范桃園;;柴達木盆地石炭系油氣資源調(diào)查評價進展[J];地球?qū)W報;2012年02期

10 吳鍵;孫圓輝;王彬;王擁軍;許磊;代春萌;;準噶爾DX18區(qū)塊裂縫性火山巖儲集體三維地質(zhì)建模[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靜生;蘇聯(lián)學者對風化殼形態(tài)的研究[J];地理學報;1955年02期

2 張祿,鄺輝,馮云祥;改進生產(chǎn)管理 大鬧鉆頭革新 烏盟隊突破風化殼、破碎帶兩大技術關[J];探礦工程;1959年10期

3 陳靜生;土壤和風化殼是反映景觀的重要標妼[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60年02期

4 曾水泉,易紹楨;關于風化殼中化學元素遷移與累積計算方法的探討——(以廣東瓊雷地區(qū)富鋁化風化殼為例)[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64年02期

5 Ф.А.丘赫洛夫;薛意;;風化殼是某些沉積礦的物質(zhì)來源[J];地質(zhì)與勘探;1975年05期

6 В.А.Соколов;К.И.Хейсканен;田書文;;前寒武紀化學風化殼的形成階段[J];國外前寒武紀地質(zhì);1984年04期

7 宋云華,沈麗璞,王賢覺;某些巖石風化殼中稀土元素的初步探討[J];科學通報;1987年09期

8 包志偉;華南花崗巖風化殼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研究(摘要)[J];地質(zhì)地球化學;1988年10期

9 趙景波;;黃土中風化殼的確定與研究[J];地質(zhì)論評;1991年02期

10 廖士范;;論風化殼相、古風化殼相礦床[J];巖相古地理;199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小平;黃符楨;湯國平;王啟濱;王太偉;;火山巖風化殼離子型稀土原地浸礦工藝研究[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中國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第1冊)[C];2009年

2 尚彥軍;曲永新;胡瑞林;;花崗巖風化殼工程地質(zhì)研究現(xiàn)狀及問題——以東南沿海地區(qū)為例[A];第六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00年

3 孫宜樸;許化政;王傳剛;楊偉利;王毅;伍天洪;;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風化殼大氣田成因分析[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zhì)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4 楊娟;;秦皇島市混合花崗巖風化殼工程地質(zhì)分帶研究[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二)[C];1992年

5 趙淑權;黃士斌;談明光;;稀土放射性分析的比對研究[A];第七屆全國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張家友;傅楊榮;陳沐龍;周芳芳;何玉生;楊奕;馬榮林;張固成;王豐;;基于礦物演化的土地綜合整治模式探討[A];中國地質(zhì)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03中國地質(zhì)學會農(nóng)業(yè)地學專業(yè)委員會換屆暨2013年學術研討會分會場[C];2013年

7 楊瑞東;王偉;鮑淼;王強;魏懷瑞;;貴州赫章二疊系玄武巖頂部稀土礦床地球化學特征[A];第八屆全國礦床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張蕾;石壁人像“天上”來?[N];科技日報;2009年

2 鄧古田;為什么我國南方多紅土[N];北京科技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遲喚昭;松遼盆地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火山巖風化殼及其儲層預測[D];吉林大學;2016年

2 馮志剛;巖溶上覆風化殼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對物源和形成過程的指示意義[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3 王建民;鄂爾多斯盆地東部奧陶系風化殼巖溶古地貌與儲層特征[D];西北大學;2011年

4 惠寬洋;塔巴廟地區(qū)奧陶系風化殼儲層特征與隱蔽氣藏成藏機理[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5 吳澄宇;贛南粵北地區(qū)風化殼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研究[D];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1988年

6 田君;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浸取動力學與傳質(zhì)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徐國強;塔里木盆地早海西期風化殼巖溶洞穴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雯;克拉美麗氣田石炭系火山巖風化殼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2 覃英倫;鄂爾多斯盆地宜川地區(qū)奧陶系馬五_(1+2)亞段風化殼儲層特征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6年

3 胡志偉;昌德地區(qū)基巖頂面構造解釋及風化殼儲層預測[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4 孫宇;徐家圍子斷陷營城組火山巖風化殼特征及控儲作用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5 王偉;貴州西部二疊系玄武巖風化殼及其中稀土富集規(guī)律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6 王歡歡;碳酸鹽巖風化殼儲層空間分布預測與油氣疏導格架的匹配關系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7 唐學昆;低品位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浸出傳質(zhì)過程優(yōu)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3年

8 孟祥豪;鄂北塔巴廟地區(qū)奧陶系風化殼結(jié)構特征與儲層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9 董愛嬌;遼東半島巖溶夷平面及上覆風化殼的初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10 楊潔;華南沿;◢弾r風化殼巖土工程特征變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7102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7102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cc6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