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特高含硫邊水氣藏氣驅水突破壓差
本文選題:高含硫邊水氣藏 + 突破壓差; 參考:《斷塊油氣田》2017年06期
【摘要】:在高含硫碳酸鹽巖儲層有水氣藏的開發(fā)中,由于邊底水沿裂縫或高滲條帶突進,造成氣井在水侵層位、水侵量等方面差異較大,氣井見水后儲層水鎖情況復雜,導致氣井產能和儲量受到損失,更有高產水氣井近井地帶水鎖停產,嚴重影響氣藏穩(wěn)產期和最終采收率;因此,這就需要定量研究氣井儲層水鎖突破壓差,明確解除水鎖的條件,以針對性地制定水淹氣井復產措施。采用多功能驅替系統(tǒng),進行氣驅水突破壓差實驗,研究了不同儲層物性、不同水鎖狀態(tài)下突破壓差變化規(guī)律。通過冪函數(shù)對實驗結果進行回歸,建立氣井突破壓差預測模型,定量預測不同滲透率和含水飽和度儲層的突破壓差。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bearing gas reservoirs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with high sulfur content, due to the edge and bottom water protruding along fractures or high permeability zone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water invasion layer and water invasion amount in gas wells, and the water locking situation of gas wells after water discovery is complex.As a result, the productivity and reserves of gas wells are lost, and the water lock production is stopped in the near well area of high-yield water gas well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stable production period and final recovery of gas reservoi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quantitatively study the breakthrough pressure difference of water lock in gas wells.The condition of releasing water lock is clear, and the measures of water flooded gas well production are worked out.By using multi-function displacement system, the experiment of gas drive water breakthrough pressure difference is carried out, and the variation law of breakthrough pressure difference under different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 water lock state is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regressed by power function, and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breakthrough pressure difference in gas well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breakthrough pressure difference of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permeability and water saturation is quantitatively predicted.
【作者單位】: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重慶科技學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題“深層礁灘相儲層氣水兩相滲流特征研究”(2016ZX05017-001-HZ02)
【分類號】:TE37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承祖,華明琪;水鎖機理的定量研究[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0年03期
2 馬洪興,史愛萍,王志敏,冷淑玲,王小鵬;低滲透砂巖油藏水鎖傷害研究[J];石油鉆采工藝;2004年04期
3 崔曉飛;;水鎖傷害影響因素分析及解除方法研究現(xiàn)狀[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4 王鵬;;入井液防水鎖技術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15期
5 張振華,鄢捷年;用灰關聯(lián)分析法預測低滲砂巖儲層的水鎖損害[J];石油鉆探技術;2001年06期
6 張振華,鄢捷年;用灰關聯(lián)分析法預測低滲砂巖儲層的水鎖損害[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2年02期
7 李淑白,樊世忠,李茂成;水鎖損害定量預測研究[J];鉆井液與完井液;2002年05期
8 林光榮,邵創(chuàng)國,徐振鋒,王小林,王力;低滲氣藏水鎖傷害及解除方法研究[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3年06期
9 李菊花,李相方,卜范慧,冀秀香,姜濤,李福;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在氣藏開采中定性判別水鎖的應用[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10 李皋,唐洪明,孟英峰,閻榮輝,周守奎;川西侏羅系蓬萊鎮(zhèn)組淺層低滲氣藏水鎖損害研究[J];鉆采工藝;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趙春鵬;岳湘安;侯吉瑞;;低滲透砂巖氣藏水鎖傷害研究進展[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2 彭雷;蔡立君;宋萬寶;劉丹;;英臺油田水鎖傷害機理與防治措施方法研究[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呂正祥;;流體包裹體信息在遠源氣藏研究中的作用[A];全國包裹體及地質流體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C];2002年
4 裴潤有;宋向華;蒲春生;;低滲低壓氣藏地層損害及保護方法[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5 林光榮;邵創(chuàng)國;徐振鋒;;低滲氣藏水鎖傷害及解除方法研究[A];2002低滲透油氣儲層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6 羅瑞蘭;程林松;彭建春;;深層氣藏儲層變形特征及其機理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西南油氣分公司探明新場須家河二段千億方大型整裝氣藏[A];2009年度中國地質科技新進展和地質找礦新成果資料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胡麗莉 通訊員 張春梅;對癥下藥解除“水鎖傷害”[N];中國石油報;2010年
2 趙則陽邋李軍;氣藏挖潛效果顯著[N];中國石化報;2007年
3 周澤山;中國石油打造高含硫氣藏開采科研平臺[N];中國礦業(yè)報;2011年
4 記者 周澤山;中國石油打造高含硫氣藏科研平臺[N];中國石油報;2011年
5 長江大學地球化學系教授 鄭曉萌;破解中外低效氣藏成因之謎[N];中國石化報;2012年
6 本報記者 馬獻珍 通訊員 胡晨琛 時勇;轉彎抹角追捕低滲油氣藏[N];中國石化報;2014年
7 龔暢;高含硫氣藏的開發(fā)[N];中國石油報;2002年
8 記者 張學斌;保護與改造并重 氣藏空間更寬敞[N];中國石化報;2010年
9 記者李東 特約記者高向東 唐浩;塔里木油田氣藏開采步入可持續(xù)軌道[N];中國石油報;2010年
10 記者 宋鵬 通訊員 王蕾;陸東五彩灣氣藏添“新彩”[N];中國石油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陽仿勇;變形介質氣藏流固耦合滲流理論及應用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5年
2 羅瑞蘭;深層氣藏介質變形滲流機理及氣藏工程應用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北京);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行;高低壓層層間差異影響產量因素及對策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2 滕飛;吉林乾安油田低滲透儲層損害機理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魏茂偉;低滲儲層水鎖傷害解除技術研究[D];濟南大學;2010年
4 孫亮;新場須五氣藏地層產水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5 劉佳;王府—德惠斷陷低壓氣藏改造工藝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6 張澤芳;英臺氣藏產能評價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7 李剛;長深地區(qū)氣藏保護技術完善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8 張娜;賓縣王府凹陷城深2井區(qū)泉一段氣藏特征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9 韓思杰;濟陽坳陷C-P煤系疊合型氣藏成藏動力學過程及有利區(qū)預測[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6年
10 曹博;氣井分層與合層開采產能評價及開發(fā)效果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7656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6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