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灣盆地東營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組頁巖油儲集層微米—納米級孔隙體系表征
本文選題:渤海灣盆地 + 東營凹陷; 參考:《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7年05期
【摘要】:針對渤海灣盆地濟陽坳陷東營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組典型(塊狀、紋層狀、層狀)灰質泥頁巖樣品的微米—納米級孔隙體系結構特征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利用高壓壓汞法(MICP)檢測多個連通孔隙體系,同時表征其孔隙度、滲透率和孔道迂曲度;采用不同樣品(粒徑500~841μm GRI(美國應用天然氣研究所)標準的顆粒,邊長1 cm的立方體,直徑2.54 cm、高度2~3 cm的巖心柱),通過低壓氣體物理吸附、基質滲透率測定、高壓壓汞分析、氦氣孔隙度測定、非穩(wěn)態(tài)脈沖滲透率測定等分析方法測定泥頁巖的孔滲參數(shù)。高壓壓汞法測得泥頁巖樣品平均孔隙度為(6.31±1.64)%,基質滲透率在(27.4±31.1)×10~(-9)μm~2,基于體積法的中值孔喉直徑為(8.20±3.01)nm,孔隙主要分布在孔喉直徑5 nm區(qū)域,孔喉比隨著孔隙直徑的減小而降低。具有層理的泥頁巖樣品的滲透率是泥頁巖基質滲透率的近20倍。泥頁巖納米級(孔喉直徑為2.8~10.0 nm)孔隙體系的幾何迂曲度高達8.44,說明具有較差的孔隙連通性和輸導流體的能力,會影響泥頁巖油氣的保存和開采。
[Abstract]:The pore - permeability parameters of shale were measured by means of high pressure mercury method ( MICP ) . The porosity , permeability , and channel of pore were measured by high pressure mercury method ( MICP ) . The permeability of mud shale samples was ( 8.20 鹵 3.01 ) 脳 10 ~ ( -9 ) 渭m ~ 2 , and the pore throat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pore diameter .
【作者單位】: 頁巖油氣富集機理與有效開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The
【基金】:國家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中國東部古近系陸相頁巖油富集機理與分布規(guī)律”(2014CB239100) 頁巖油氣富集機理與有效開發(f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G5800-15-ZS-WX051)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佳;甘華軍;;南陽凹陷南部斷超帶古近系沉降特征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2 唐世春;陳天成;白彬珍;秦紅祥;陳軍海;;玉北古近系膏泥層地應力分布規(guī)律探索[J];石油鉆探技術;2013年01期
3 袁淑琴;王書香;紀建崢;張洪娟;王洪彪;趙宇超;;歧南次凹及其鄰區(qū)古近系物源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10期
4 鄭蓮慧;單鈺銘;尹帥;王倩倩;劉嫣;;塔里木X區(qū)古近系膏泥巖層力學性質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28期
5 王瑞菊;鄧宏文;郭建宇;;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類比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21期
6 徐長貴,賴維成;渤海古近系中深層儲層預測技術及其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05年04期
7 薛海濤;許淼;徐慶霞;王澤淼;;虎林盆地古近系原油的地球化學特征[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8 劉成鑫;紀友亮;羅順社;高振中;;孤東地區(qū)古近系儲層成因類型及其特征[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5年06期
9 查明;陳中紅;;山東東營凹陷前古近系水化學場、水動力場與油氣成藏[J];現(xiàn)代地質;2008年04期
10 曹樹春;劉春成;;古近系儲層開發(fā)地震研究思路和實踐——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為例[J];天然氣工業(yè);2007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張振強;金成洙;;龍江-肇州地區(qū)古近系-新近系可地浸砂巖型鈾礦成礦巖相條件分析[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偉同;劉耕武;陳欽保;;應該重視當陽陸相白堊系-古近系界線層型問題的研究[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25屆學術年會——紀念中國古生物學會成立80周年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閆偉;;墾利6區(qū)塊古近系沉積相特征[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4 張善文;王永詩;;濟陽坳陷古近系深部油氣成藏與勘探[A];第二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中國油氣勘探潛力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5 施繼錫;余孝穎;;未熟—低熟油流體特征——以濟陽坳陷古近系為例[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趙樂強;濟陽坳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層油藏形成機制與分布規(guī)律[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2 曾清波;遼河灘海西部古近系層序地層特征及其控藏作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3 郭建宇;惠州凹陷古近系層序地層及隱蔽油氣藏勘探[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4 王瑞菊;珠一坳陷古近系層序地層與隱蔽圈閉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5 周磊;冀中坳陷古近系中深層優(yōu)質儲層成因機制及分布規(guī)律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符卉;關中盆地古近系沉積特征與古地理特征分析[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宋俊杰;準噶爾盆地車排子凸起春光區(qū)塊古近系沉積相研究及地層巖性圈閉預測[D];長江大學;2015年
3 楊羅萬;遼河東部凹陷北部地區(qū)古近系及潛山油氣成藏條件分析與區(qū)帶優(yōu)選[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4 張婕;濟陽坳陷長堤地區(qū)古近系地層油藏成藏條件研究[D];貴州大學;2016年
5 侯典吉;遼東灣地區(qū)遼西凹陷古近系東營組層序充填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6年
6 趙約翰;墾東北部地區(qū)古近系地質特征及油氣成藏條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5年
7 莊紅紅;塔西南葉城凹陷古近系沉積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年
8 王雪;準噶爾盆地春光區(qū)塊古近系第四砂組巖性圈閉預測[D];成都理工大學;2014年
9 趙亮;深縣凹陷古近系沉積相及儲層特征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10 董秀超;方正斷陷白堊系—古近系儲層特征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17454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745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