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納米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對甲烷吸附性能的影響
本文選題:頁巖氣 切入點:分形維數(shù) 出處:《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17年02期
【摘要】:為了更好地了解頁巖納米孔隙特征及其對甲烷吸附性能的影響,對四川盆地上三疊統(tǒng)須五段的6個頁巖樣品進行了分形分析。通過對氮氣吸附/解吸等溫線的分析表明,頁巖在相對壓力為0~0.5和0.5~1時具有不同的吸附特征。利用Frenkel-Halsey-Hill(FHH)方程計算得到兩個分形維數(shù)D_1和D_2。甲烷的吸附性能隨著D_1和D_2的增加而增強,其中D_1對吸附有著更顯著的影響。進一步研究表明,D_1代表由于頁巖表面不規(guī)則性產(chǎn)生的孔隙表面分形特征;而D_2代表的是孔隙結(jié)構(gòu)分形特征,其主要受頁巖組分(有機碳含量、石英、黏土礦物等)和孔隙參數(shù)(平均孔徑、微孔含量等)控制。更高的分形維數(shù)D_1對應更不規(guī)則的孔隙表面,為甲烷吸附提供更多的空間。而更高的分形維數(shù)D_2代表更復雜的孔隙結(jié)構(gòu)以及孔隙表面更強烈的毛細凝聚作用,進而增強甲烷的吸附能力。因此,頁巖孔隙表面越不規(guī)則,孔隙結(jié)構(gòu)越復雜,甲烷吸附能力越強。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and its effect on methane adsorption, fract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six shale samples from Xuwu member of Upper Triassic in Sichuan Basin. The analysis of nitrogen adsorption / desorption isotherm showed that. Shale has different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t relative pressure of 0.5 and 0.5 ~ 1.The Frenkel-Halsey-Hiller-FHH equat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wo fractal dimensions D _ 1 and D _ 2. The methan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 _ S _ 1 and D _ S _ 2. Further studies show that D-1 represents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urface due to the irregularity of shale surface, while D-2 represents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tructure, which is mainly affected by shale fractions (organic carbon content). Quartz, clay, etc.) and pore parameters (average pore size, micropore content, etc.). Higher fractal dimension D1 corresponds to more irregular pore surfaces, The higher fractal dimension D _ 2 represents the more complex pore structure and the stronger capillary condensation on the pore surface, thus enhancing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ethane. Therefore, the more irregular the shale pore surface, the more irregular the pore surface is. The more complex the pore structure, the stronger the methane adsorption capacity.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非常規(guī)天然氣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非常規(guī)油氣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16ZX05034-0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472112)資助
【分類號】: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華,胡治悹;麥飯石對有機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科學;1990年04期
2 倪才華;徐羽梧;;以殼聚糖為載體的螯合樹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J];荊州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1期
3 黃美榮,彭前云,李新貴;聚合物吸附劑的改性及其對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4 葉修群;王希龍;黃曜;;有序含氮介孔碳對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1期
5 尹毅;;近岸沉積物對放射性核素垂直吸附性能的探討[J];黃渤海海洋;1987年03期
6 陳誠;陳華林;黃民生;;水稻田土壤及其提取物對腐殖酸和芘的吸附性能[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7 范順利,,孫劍輝,李紅星,王軍;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變異探討[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4期
8 易發(fā)成;沸石的活化處理及其對鉛、鈷的吸附性研究[J];礦物巖石;2005年03期
9 劉國湘,侯培莊,谷學新,常德森,何琳;聚乙烯芐硫脲樹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J];北京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8年04期
10 孫向英,劉斌,徐金瑞;硫脲棉纖維的合成及對銀吸附性能的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振華;王鑫;賈亞可;;堿對粉煤灰的活化及吸附性能的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第6分冊)[C];2010年
2 徐文青;朱廷鈺;匡俊艷;荊鵬飛;;粉煤灰物化性質(zhì)對汞吸附性能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3 鄧思維;康學軍;;揮發(fā)性有機污染物在幾種微納材料上吸附性能比較研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4 王豐;黃龍;徐賢倫;;凹凸棒粘土對汞的吸附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全國應用化學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方齊樂;陳寶梁;;碳納米管對水中高氯酸根的吸附性能及作用機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6 邱會東;唐黎瓊;;棕櫚樹皮對廢水中鉛吸附性能的研究[A];2007高技術(shù)新材料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討會暨《材料導報》編委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孫劍平;崔淑霞;胡俊生;班福忱;李慧星;;分子篩對甲醛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8年
8 王琴會;王超展;衛(wèi)引茂;;基于原子轉(zhuǎn)移自由基聚合的新型螯合樹脂制備及其吸附性能[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shù)學術(shù)交流會(2012)會議手冊[C];2012年
9 鄭懷禮;孫秀萍;陳春艷;劉宏;王白雪;廖華;;二乙烯三胺乙基聚合物的合成及對重金屬離子的捕集吸附性能[A];第三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朱潤良;葛飛;Steve C Parker;;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有機粘土的吸附特征[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雪嬌;一種新型MOF/氧化石墨復合材料及其對油氣的吸附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林福文;卟啉化功能材料及其傳感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周冬菊;PPS基功能纖維制備及性能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4 TRAN LY TUONG(陳理想);有機粘土礦物的制備與表征及其對重金屬吸附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施偉;基于疏水性電荷誘導的擴張床吸附及抗體分離研究[D];浙江大學;2016年
6 洪林;碳材料孔隙吸附性能及突出煤孔隙特征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2014年
7 羅凡;低溫等離子體改性碳材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8 尹先升;鋯酸鋰材料的設計、合成及高溫CO_2吸附性能[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9 李爽;鍶、銫、鈾在綿陽某地紫色土中的吸附性能及機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10 鄭紅;新型吸附材料的合成及其對痕量元素和有機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曉;炭基材料對油品中含氮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郭靜;殼聚糖復合印跡膜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D];沈陽理工大學;2015年
3 邵文彬;低溫復合除濕吸附劑的制備優(yōu)化及吸附性能測試[D];山東大學;2015年
4 朱瓏瓏;改性稻草秸稈—高嶺土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5 李麗嬌;堿性基團對固相吸附劑CO_2吸附性能的影響[D];華北電力大學;2015年
6 肖多;木質(zhì)素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鹽的合成及其對重金屬吸附性能的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7 李陽陽;Fe_30_4/碳磁性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對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8 郭方方;ZIF-8吸附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9 董艷艷;多孔碳材料的制備、改性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5年
10 李朝輝;酚醛樹脂基微孔炭的設計、合成及其超電容和二氧化碳吸附性能[D];山東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865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8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