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藏滲流
本文選題:稠油油藏 切入點:三場全耦合 出處:《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我國稠油資源豐富,稠油資源在各主要油田都得到了有效的開發(fā)利用,縱觀各油田的稠油開采,大多數還是以熱采為主要開采方式。高溫蒸汽、熱水的注入,劇烈地改變油層的溫度系統(tǒng),也改變油層和流體的其他物性。稠油熱采過程中溫度的劇烈變化對巖層骨架和流體的影響不能被忽視,油藏將處于滲流場、變形場、溫度場三場耦合作用狀態(tài)。為了搞清三場耦合作用下的地層情況,本文通過一系列物理試驗研究溫度對巖石強度特性(抗壓強度特性和抗剪強度特性)、巖石變形特性、孔隙度、滲透率的影響以及溫度對地層流體物性的影響。通過單軸、三軸壓縮試驗測定不同溫度下的巖心物性參數,運用同軸圓筒旋轉流變儀測定流體粘度隨溫度的變化,應用巖石壓縮系數儀和巖心流動試驗儀測定溫度和有效應力對巖石孔隙度、滲透率的影響。在物理試驗的基礎上,建立流體和固體參數的狀態(tài)方程,依據質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結合溫度影響下的巖石應力-應變關系、流體運動方程等建立稠油油藏三場耦合數學模型(包括應力場控制方程、滲流場控制方程、溫度場控制方程、定解條件和初始條件),模型為全耦合數學模型,各場控制方程中都有其他兩場的體現。通過三場耦合數學模型有效性驗證之后,本文以數值模擬方法為手段,深入探討三場耦合的規(guī)律。通過改變流體的注入溫度、注入壓力、地層滲透率來觀察三場的分布,分析溫度場、應力場、質點位移、孔隙壓力的變化,研究三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本文對比了三場耦合和流固耦合兩種生產條件(實質是考慮溫度的影響和不考慮溫度的影響),預測各生產條件下的生產指標,分析溫度場對于稠油開采的利弊,為現場工程問題提供理論基礎。
[Abstract]:Our country is rich in heavy oil resources, heavy oil resources have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and utilized in all major oil fields. Throughout the production of heavy oil in various oilfields, most of them are mainly produced by thermal recovery, high temperature steam and hot water injection. The temperature system of reservoir and othe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and fluid are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rock skeleton and fluid can not be ignored during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 oil, and the reservoir will be in seepage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formation situation under the coupling of three fields, a series of physica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rock strength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shear strength, deformation, porosity). The influence of permeability and temperature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ormation flui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r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measured by uniaxial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nd the variation of fluid viscosity with temperature was measured by means of coaxial cylinder rotary rheomet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stress on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rock was measured by rock 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meter and core flow tester. Based on the physical test, the state equations of fluid and solid parameter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stress on th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rock.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 of rock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the equation of fluid motion and so on,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ree fields in heavy oil reservoir (including stress field control equation, seepage field control equation, temperature field control equation, etc.). The model is a fully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re are two other fields in each field control equation. After the validity of the three-field coupled mathematical model is verifi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is paper. By changing the injection temperature, injection pressure and formation permeability of the flui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fields is observed, and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field, stress field, particle displacement, pore pressure are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ree field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 the three field coupling and fluid-solid coupling conditions (in essence,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no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redict the production indexes under different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emperature field for heavy oil recovery are analyze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ield engineering.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石油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E34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師俊峰;吳曉東;竺彪;李麗;;稠油油藏優(yōu)先開發(fā)排序方法[J];石油鉆探技術;2007年01期
2 黃青華;;淺談稠油油藏的開發(fā)技術[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8年22期
3 李廣梅;馬德芝;黃曉;吳愛新;;稠油油藏工程方案后評價工作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年04期
4 王英斌;董晶晶;楊洪;劉強;;稠油油藏開發(fā)技術對策分析[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4期
5 李利華;;草古1單元稠油油藏過程精細管理模式[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年S1期
6 王靈奎,李群德,杜海鵬,鐘祖蘭,柴利文;非均質稠油油藏油水賦存狀態(tài)研究[J];測井技術;2000年02期
7 К.Г.Щербина,Е.Ф.Зубков,韓偉,孫梅蓮;用于處理難采儲層和稠油油藏的高能技術[J];國外油田工程;2000年11期
8 ;稠油油藏數值模擬[J];新疆石油科技;2000年02期
9 李鳳華,王靜,祁凱,李秀孌;氣水交替驅技術在稠油油藏中的應用[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1年06期
10 王俐,李紅昌,王炬,單啟成,徐進鴻;稠油油藏開發(fā)經濟評價及風險分析系統(tǒng)的開發(fā)[J];特種油氣藏;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同濤;閆相禎;楊秀娟;;水驅稠油油藏轉注汽開采試驗與數值模擬研究[A];全國MTS巖土混凝土試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建青;;棗園油田自19-14斷塊稠油油藏吞吐式開發(fā)的初步認識[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3 唐紅菊;;中-低滲透砂巖稠油油藏開發(fā)實踐與認識[A];江漢油田難采儲量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2007年
4 陳景軍;李穎;宋保菊;;陳25塊薄層稠油油藏化學驅研究與應用[A];勝利油田北區(qū)堵水調剖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閆相禎;王同濤;楊秀娟;;水驅稠油油藏轉注汽開采試驗與數值模擬研究[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稠油油藏滲流機理研究及軟件開發(fā)[A];力學與西部開發(fā)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李迎春;邱國清;李偉忠;王占國;;王莊油田鄭408塊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燒驅油油藏工程研究[A];稠油、超稠油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周思宏;;海上疏松砂巖稠油油藏采油工藝配套技術[A];渤海灣油氣勘探開發(fā)工程技術論文集(第十集)[C];2005年
9 宮厚健;周廣卿;徐龍;張青茹;董明哲;李亞軍;;有機堿復合驅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6分會:膠體與界面化學技術、應用與產品[C];2013年
10 宋道萬;王占國;徐丕東;李迎春;;鄭408塊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燒驅油數值模擬研究[A];稠油、超稠油開發(fā)技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聰茹 王春燕;我國最大整裝稠油油藏首次實現長距離管輸[N];中國能源報;2012年
2 林毅 李偉忠;王莊水敏感性稠油油藏實現“脫敏”[N];中國石化報;2007年
3 特約記者 林勇;勝利油田中深低滲稠油油藏試油技術國際領先[N];東營日報;2012年
4 記者 鄭干臣 通訊員 尤軍偉;用新技術叩開稠油油藏大門[N];中國石化報;2000年
5 姚劍;勝利億噸級稠油油藏漸被喚醒[N];中國石化報;2005年
6 特約記者 王振江 馬立玫 盛玉奎;華北采油五廠稠油油藏實現規(guī);_采[N];中國石油報;2006年
7 任厚毅;用火箭動力設備“鉆地”采油[N];中國石化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趙士振邋通訊員 曲波;王莊敏感性稠油油藏實現工業(yè)化開采[N];中國石化報;2008年
9 王金法;荀旭;敏感性稠油油藏不再沉睡[N];中國石化報;2003年
10 馬莉 李斌;勝利油田破解熱采稠油油藏堵水難題[N];中國能源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李金發(fā);稠油油藏多輪次吞吐后期改善開發(fā)效果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2 霍進;水驅后轉注蒸汽開發(fā)稠油油藏精細油藏描述與數值模擬研究[D];西南石油學院;2004年
3 薛宗占;深層塊狀稠油油藏轉重力火驅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4 周玉輝;準噶爾盆地稠油油藏CO_2驅提高采收率及埋存技術可行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5 秦國偉;非均質稠油油藏復合調驅技術實驗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6 王紅濤;稠油油藏注蒸汽儲層物性參數變化規(guī)律及治理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9年
7 蔣平;稠油油藏表面活性劑驅油機理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昊;裂縫性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合理技術政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2 辛顯康;基于非線性滲流的水驅稠油油藏數值模擬技術研究[D];長江大學;2015年
3 董航;稠油油藏CO_2輔助蒸汽吞吐的實驗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4 陳震;坨7塊東一段稠油油藏熱力采油數值模擬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5 黃鋮;樂安油田草128塊沙三段開發(fā)調整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6 何成德;魯克沁稠油油藏壓裂技術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7 馬自超;低滲透稠油油藏不同開發(fā)方式模擬實驗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8 王寶琦;A區(qū)塊稠油油藏注蒸汽開發(fā)方案優(yōu)化設計[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9 張偉;稠油油藏滲流場—應力場—溫度場三場耦合規(guī)律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6年
10 劉曉陽;稠油油藏開發(fā)技術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8年
,本文編號:16102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10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