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石油論文 >

有機地球化學研究新進展與展望

發(fā)布時間:2018-03-01 22:16

  本文關鍵詞: 沉積學 有機地球化學 有機質 出處:《沉積學報》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闡述了近五年有機地球化學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和未來有可能出現新突破的領域。在沉積有機質的性質和結構的認識上有重要進展,由于分子和分子同位素測試技術的進步,發(fā)現對有機質參與的地球化學全過程能夠進行定性研究。闡述了與烴源巖發(fā)育相關的環(huán)境與控制因素,但具體形成機制的推斷還沒有得到沉積記錄的驗證。生物—有機地球化學在定量環(huán)境變化與古生態(tài)系統(tǒng)重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未來關于過度型有機質和石油天然氣成藏過程定量化重建研究將是有機地球化學有可能出現新突破的領域。新的成份與同位素測定新技術的引入將促進有機地球化學相關研究領域的發(fā)展。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t research progress in organic geochemistry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nd the areas in which new breakthroughs may occur in the future. There has been importa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due to the progress of molecular and molecular isotope testing techniques. It is found that the whole process of geochemistry in which organic matter is involved can be qualitatively studied. The environmental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urce rocks are described. Biogeochemistry has made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quantitativ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paleoecosystem reconstruction.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process will be a potential breakthrough in organic geochemistry,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iques of composition and isotope determination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related research field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項目(2012CB8220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372110,41621062)~~
【分類號】:P593;P6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國科學家找到有機地球化學分析新方法[J];中國礦業(yè);2003年01期

2 ;第十一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油氣成藏地球化學”專題交流論文題目及作者[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8年01期

3 張亞雄;;“第十二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在成都舉行[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9年05期

4 В.В.Щербина ,徐濂;第七屆國際有機地球化學會議[J];地質地球化學;1976年10期

5 付家謨;國外石油有機地球化學進展[J];石油實驗地質;1980年02期

6 石永泰;《有機地球化學》簡介[J];地球化學;1982年01期

7 史繼楊;有機地球化學家——G.埃格林頓教授[J];地質地球化學;1982年07期

8 史繼揚;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化學系有機地球化學教研室簡介[J];地質地球化學;1982年12期

9 盛國英;第一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在貴陽舉行[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82年03期

10 傅家謨;;國外有機地球化學研究概況[J];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訊;198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會議大會主席團名單[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2 ;前言[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廖澤文;耿安松;Alain GRACIAA;Patrice CREUX;Anna LAPORTE;;瀝青質結構中吸附、包裹特征及其有機地球化學意義[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喬萬林;;核磁共振波譜在石油分析中的應用[A];第八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94年

5 顧雪祥;吳程峗;章永梅;程文斌;付紹洪;董樹義;李保華;;右江盆地金成礦與油氣成藏的有機地球化學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3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高永寶;薛春紀;曾榮;Guoxiang Chi;;滇西北蘭坪盆地金頂超大型礦床有機地球化學特征及意義[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秦匡宗;吳肖令;;用高場固態(tài)C-13 NMR技術研究油母質熱解成烴機理[A];第五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華新;有機地球化學分析有新法[N];中國礦業(yè)報;2002年

2 本報記者 林莉君;代世峰:探尋煤中的未知世界[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申華梁;準噶爾盆地米東區(qū)蘆草溝組沉積學研究及有機地球化學特征[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楊;山東近海地區(qū)下白堊統(tǒng)沉積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3 劉建華;梁子湖沉積物有機地球化學記錄對環(huán)境變遷的反映[D];中國地質大學;2004年

4 王永莉;超臨界流體萃取在有機地球化學研究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蘭州地質研究所);2002年

5 李輝;長白山西麓哈尼上層泥炭有機地球化學特征及古環(huán)境標識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鞏偉明;沉積物有機地球化學指標在古環(huán)境研究中的應用[D];南京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55382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5382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e54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