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盆地吳倉堡長9特低滲透儲層滲流特征研究
本文關鍵詞:鄂爾多斯盆地吳倉堡長9特低滲透儲層滲流特征研究 出處:《非常規(guī)油氣》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特低滲透 毛細管壓力 油水相滲 啟動壓力梯度 采液指數(shù)
【摘要】:對吳倉堡長9特低滲透儲層滲流特征進行研究。統(tǒng)計分析表明儲層潤濕性為多元潤濕特征。毛細管壓力曲線特征顯示儲層孔滲性差、孔隙連通性差、產油能力低。油相相對滲透率隨含水飽和度變化急劇降低,水相相對滲透率隨含水飽和度增加首先緩慢增加,到高含水飽和度時急劇增加。特低滲透儲層物性越差,啟動壓力梯度越大,啟動壓力梯度與滲透率之間滿足乘冪關系。在低含水期,隨著含水上升,無量綱采油指數(shù)遞減率較快,之后遞減率變小;中含水期,無量綱采油指數(shù)下降幅度變緩,處于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高含水期,無量綱采液指數(shù)上升幅度不大,表明后期提液穩(wěn)產比較困難。特低滲透油藏滲流機理研究結果對不同含水階段注水開發(fā)技術政策的制訂具有指導意義。
[Abstract]:The perco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uchang Baochang 9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re studi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wettability of the reservoir is multivariate wettability. The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poor and the porosity connectivity is poor.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oil phase decreases sharply with the change of water saturation, and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water phase increases slowly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saturation. The wors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greater the starting pressure gradi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rt-up pressure gradient and permeability meets the power relationship. In the low water cut period,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ut. The decline rate of dimensionless oil recovery index is faster, then the decline rate becomes smaller. In the middle water cut stage, the decreasing range of dimensionless oil recovery index is slow, and it is in a stable state. In high water cut period, the increase range of dimensionless oil recovery index is not lar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tabilize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in the later stage,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n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ul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in different water cut stages.
【作者單位】: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
【分類號】:TE312
【正文快照】: 吳倉堡油田地處鄂爾多斯盆地中部,主要含油層位為上三疊統(tǒng)延長組長9油層組,構造平緩,為西傾單斜構造。長9油藏原始地層壓力為18.1MPa,壓力系數(shù)為0.8,屬低壓油藏。儲層平均滲透率為1.1m D、孔隙度為9.1%,屬特低滲透儲層。本研究通過特低滲透儲層滲流機理分析,指導油田開發(fā)。1儲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解偉;石立華;呂迎紅;曾俊;王繼超;張亮;;特低滲透非均質油藏周期注水方案研究[J];非常規(guī)油氣;2016年01期
2 黨海龍;葛宏選;趙鵬飛;;特低滲透砂巖油藏初始含水率影響因素探討[J];非常規(guī)油氣;2015年04期
3 彭彩珍,李治平,賈閩惠;低滲透油藏毛管壓力曲線特征分析及應用[J];西南石油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孫欣華,劉永軍,于鋒,王前榮;溫米油田采液、采油指數(shù)變化規(guī)律[J];新疆石油地質;2002年01期
5 鄢捷年;原油瀝青質在油藏巖石表面的吸附特性[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199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欣華;;鄂爾多斯盆地吳倉堡長9特低滲透儲層滲流特征研究[J];非常規(guī)油氣;2016年06期
2 王艷;李偉峰;賈自力;席天德;;水平井水平段方位與最大主應力夾角對產能影響分析——以吳定地區(qū)水平井為例[J];非常規(guī)油氣;2016年05期
3 任淑悅;孫衛(wèi);任大忠;劉登科;;恒速壓汞技術在華慶長6_3微觀孔隙結構研究中的應用[J];石油化工應用;2016年09期
4 時保宏;黃靜;陳柳;楊帆;呂劍文;;鄂爾多斯盆地晚三疊世湖盆中部延長組長7儲層致密化因素分析[J];石油實驗地質;2016年04期
5 朱林奇;張沖;石文睿;陳雨龍;劉敬強;郭聰;程媛;;結合壓汞實驗與核磁共振測井預測束縛水飽和度方法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年15期
6 沈慧敏;;鐘112井區(qū)有效厚度下限標準研究[J];江漢石油科技;2016年01期
7 閆建平;溫丹妮;李尊芝;耿斌;梁強;何旭;;低滲透砂巖孔隙結構對巖電參數(shù)的影響及應用[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5年12期
8 毛謙明;安國良;付江;周蓮英;;從膠質瀝青質的特性淺談S72奧陶區(qū)塊綜合治理[J];石化技術;2015年03期
9 孫維鳳;宋巖;公言杰;羅群;王崇孝;;青西凹陷下白堊統(tǒng)下溝組泥云巖致密油儲層特征[J];地質科學;2015年01期
10 李寧;孫雷;馮喬;張曉林;張立強;;氣驅油采油采液指數(shù)計算方法及影響因素[J];復雜油氣藏;2014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殿星;周久寧;田昌炳;李保柱;許磊;秦勇;侯博剛;嚴耀祖;李興彥;;復雜逆斷塊油藏地質建模及其數(shù)值模擬網格粗化的一種解決方案——以英東一號油藏為例[J];中國石油勘探;2015年06期
2 葛宏選;黨海龍;解偉;王繼超;;變形介質油藏非線性不穩(wěn)定滲流特征研究[J];非常規(guī)油氣;2015年03期
3 段瑤瑤;王欣;王永輝;嚴星明;鄢雪梅;;致密砂巖氣藏體積改造增產效果數(shù)值模擬[J];非常規(guī)油氣;2015年02期
4 姜星;于建青;史飛;任戰(zhàn)利;田濤;王錦;霍小菊;;鄂爾多斯盆地子北地區(qū)長6段油藏成藏條件及主控因素[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4年04期
5 何春百;唐恩高;謝曉慶;林春陽;蔣珊珊;;聚合物驅注入能力影響因素數(shù)值模擬研究[J];石油科技論壇;2014年03期
6 朱衛(wèi)城;詹盛云;劉明;劉凡;;海上低滲透薄互層油藏合理動用方式研究[J];石油科技論壇;2014年03期
7 王玫珠;于榮澤;崔茂蕾;楊正明;王學武;;特低滲透縱向非均質油藏周期注水研究新方法[J];科技導報;2012年30期
8 宋春濤;;考慮應力敏感和啟動壓力梯度的低滲透油藏數(shù)值模擬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2年25期
9 朱志香;;高含水后期周期注水實踐與認識[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0年06期
10 楊正明;于榮澤;蘇致新;張艷峰;崔大勇;;特低滲透油藏非線性滲流數(shù)值模擬[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子齊;程國建;楊立雷;于小龍;趙宏宇;;利用測井資料精細評價特低滲透儲層的方法[J];石油實驗地質;2006年06期
2 趙繼勇;宋子齊;王桂成;龐振宇;王瑞飛;;利用注聚合物泥漿傷害巖電實驗參數(shù)變化評價特低滲透儲層[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年04期
3 薛成國;楊正明;劉學偉;徐軒;齊亞東;王名春;;特低滲透儲層產量遞減規(guī)律物理模擬實驗[J];中國海上油氣;2011年02期
4 何文祥;楊樂;馬超亞;郭瑋;;特低滲透儲層微觀孔隙結構參數(shù)對滲流行為的影響——以鄂爾多斯盆地長6儲層為例[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1年03期
5 宋子齊;楊紅剛;孫穎;景成;程國建;何羽飛;張亮;;利用巖石物理相分類研究特低滲透儲層參數(shù)建模[J];斷塊油氣田;2010年06期
6 楊文新;金]/;何建華;劉濤;;特低滲透儲層的應力敏感性研究及應用[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1年11期
7 高永利;孫衛(wèi);張昕;;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特低滲透儲層微觀地質成因[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年01期
8 趙翰卿,劉波;大型河流—三角洲體系中特低滲透儲層與隔層的分布模式[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1991年01期
9 何文祥;馬清;馬超亞;;特低滲透儲層滲流特征和影響因素[J];科技導報;2011年01期
10 李明;劉繼梓;王雪荔;張瑋;劉洋;;S油田W南區(qū)長6特低滲透儲層物性下限標準研究[J];遼寧化工;2010年10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陶文忠 通訊員 常麗;大慶油田采油十廠重上百萬噸起步態(tài)勢好[N];中國石油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劉波 通訊員 閔銳;“亮劍行動”解救“被困”油藏[N];中國石油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學武;大慶外圍特低滲透儲層微觀孔隙結構及滲流機理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薛成國;特低滲透儲層大型物理模擬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2011年
,本文編號:14132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41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