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壓裂的天然裂縫延伸簡單模型
本文關鍵詞:水力壓裂的天然裂縫延伸簡單模型
【摘要】:針對現(xiàn)代網(wǎng)狀壓裂裂縫間相互溝通時影響因素認識不清的問題,給出了天然裂縫與水力裂縫正交時,天然裂縫延伸長度與入口壓力的簡單計算模型。通過差分數(shù)值法進行求解,對注入流體與儲層物性對天然裂縫的影響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表明:天然裂縫的入口壓力和延伸長度,與天然裂縫寬度、注入流體黏度及初始入口壓力有關;注入流體流量越大、距離水力裂縫越近、儲層彈性模量越大,則天然裂縫入口壓力越大,天然裂縫延伸也越長。該簡單模型可為天然裂縫溝通延伸的快速設計提供理論依據(jù)。
【作者單位】: 西安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油氣工藝研究院;
【關鍵詞】: 水力壓裂 天然裂縫 壓力 模型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氣井氣體攜液的多液滴理論研究”(51074124) 陜西省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室溫鈉離子電池中物理和電化學反應過程的機理研究”(2013JM7023) 陜西省科技統(tǒng)籌創(chuàng)新工程計劃項目“陸相頁巖氣儲層壓裂改造工藝技術攻關”(2012KTZB03-03-03-02)
【分類號】:TE357.1
【正文快照】: 0引言隨著壓裂技術的進步,常規(guī)的單一對稱裂縫,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非常規(guī)油氣藏開發(fā)的技術需求,現(xiàn)代壓裂技術要求能夠溝通天然裂縫,從而最大限度地增加流體流動空間。國內學者多采用物理模擬方法,對單裂縫擴展[1 ̄3]進行多角度研究,如借助工業(yè)CT技術觀測水力裂縫的平面和空間擴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力;國外天然裂縫油藏描述技術的發(fā)展[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2年01期
2 楊克文;史成恩;萬曉龍;李書恒;;鄂爾多斯盆地長8、長6天然裂縫差異性研究及其對開發(fā)的影響[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3 程金良;;1.分析天然裂縫油藏的典型曲線[J];油氣井測試;1987年03期
4 Roberto Aguilera ,宋雪蓮,劉義成;天然裂縫儲層中的儲量和采收率[J];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2001年01期
5 趙軍龍;李兆明;李建霆;王勝華;李甘;;Z油田天然裂縫測錄井識別技術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4期
6 劉政帥;;川口油田流渠區(qū)塊天然裂縫、微裂縫研究[J];遼寧化工;2013年04期
7 陳克銀,胡復唐;天然裂縫油藏模擬中井格塊壓力的擬合問題[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1990年01期
8 杜新勇,張繼昌,何震華,王素梅,康義逵;安棚油田深層系天然裂縫控制因素分析[J];斷塊油氣田;2004年01期
9 周健;陳勉;金衍;張廣清;朱桂芳;;壓裂中天然裂縫剪切破壞機制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S1期
10 趙軍龍;朱廣社;馬永寧;吳新偉;陳守民;李甘;;基于多信息的鄂爾多斯盆地A區(qū)天然裂縫綜合判識研究[J];測井技術;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許建東;曲國勝;;天然裂縫網(wǎng)絡二維裂縫度的估算方法[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9年
2 趙軍龍;李兆明;李建霆;王勝華;李甘;;Z油田天然裂縫測錄井識別技術研究[A];陜西地球物理文集(十)--資源與災害地球物理[C];2011年
3 韓秀玲;楊賢友;石陽;連勝江;李向東;高瑩;;超深裂縫性儲層壓裂開發(fā)施工參數(shù)優(yōu)化研究[A];油氣藏改造壓裂酸化技術研討會會刊[C];2014年
4 周克群;楚澤涵;強元中;;巖石熱開裂與檢測方法研究[A];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本報記者 趙鳳莉 通訊員 王兆蕾;先通“經(jīng)絡”再開“動脈”[N];中國化工報;2013年
2 通訊員 王兆蕾 劉湘;織起“油氣網(wǎng)” 壓開“高速路”[N];中國石油報;2013年
3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公司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陜西延安 宋志麗 楊景立 田世偉;川口油田舊井新開寬短縫壓裂工藝的應用[N];陜西科技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武通;姚店北區(qū)賈409-賈256井區(qū)開發(fā)調整技術對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5年
2 劉雨;多級壓裂誘導應力對天然裂縫開啟影響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4年
3 張寧;姬塬油田元48區(qū)長4+5儲集層天然裂縫綜合判識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4年
4 陳星;頁巖儲層水平井分段壓裂裂縫延伸模擬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5 張昊天;新場氣田須二氣藏天然裂縫有效性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047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00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