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巴楚中奧陶統(tǒng)一間房組生物礁-灘發(fā)育模式和儲集物性
本文關鍵詞:塔里木盆地巴楚中奧陶統(tǒng)一間房組生物礁-灘發(fā)育模式和儲集物性
更多相關文章: 塔里木盆地 巴楚地區(qū) 一間房組 生物礁-灘 沉積模式 儲集物性
【摘要】:依據精細的露頭寫實及室內分析,對塔里木盆地巴楚一間房露頭區(qū)中奧陶統(tǒng)一間房組生物礁-灘沉積體系發(fā)育模式及儲集性能進行研究。結果表明:一間房組自下而上共劃分為5個三級層序,每個層序均由TST和HST構成,生物礁-灘沉積體系主要發(fā)育于層序1至層序3中,由生物礁、生物碎屑灘和臺緣背景沉積3種成因相組合構成;層序1和層序2的HST內發(fā)育進積型生物礁-灘沉積體系,以沉積高能帶向盆地方向遷移為特點;層序3的TST內發(fā)育退積型生物礁-灘沉積體系,以沉積高能帶向臺地方向遷移為特點,其中早期為海侵追補型,晚期為海侵并進型;在生物礁-灘沉積體系中,礁前內側砂質灘和礁后內側砂質灘具有相對較好的儲集性能,是潛在的優(yōu)質儲層。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地球科學學院;中國地質大學資源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海洋學院;
【關鍵詞】: 塔里木盆地 巴楚地區(qū) 一間房組 生物礁-灘 沉積模式 儲集物性
【基金】: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前瞻性項目(YPH08114)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碳酸鹽巖臺地邊緣礁-灘體系是重要的油氣儲集體,揭示該沉積組合的空間展布規(guī)律及儲集性分布特征對相關的油氣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生物礁-灘沉積體系作為油氣的重要儲集體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4]。巴楚縣一間房露頭區(qū)為生物礁-灘沉積體系的研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宗舉;潘文慶;張麗娟;鄧勝徽;黃智斌;;塔里木盆地奧陶系層序地層格架[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9年01期
2 馬永生;牟傳龍;譚欽銀;余謙;王瑞華;;達縣—宣漢地區(qū)長興組—飛仙關組礁灘相特征及其對儲層的制約[J];地學前緣;2007年01期
3 李越;王建坡;沈安江;黃智斌;;新疆巴楚中奧陶統(tǒng)上部一間房組瓶筐石礁丘的演化意義[J];古生物學報;2007年03期
4 李相明;楊申谷;;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區(qū)一間房組生物礁特征[J];石油天然氣學報(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王招明;張麗娟;王振宇;韓劍發(fā);劉運宏;沈安江;;塔里木盆地奧陶系礁灘體特征與油氣勘探[J];中國石油勘探;2007年06期
6 顧家裕,方輝,蔣凌志;塔里木盆地奧陶系生物礁的發(fā)現及其意義[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1年04期
7 范嘉松,吳亞生;川東二疊紀生物礁的再認識[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2年01期
8 顧家裕;張興陽;羅平;羅忠;方輝;;塔里木盆地奧陶系臺地邊緣生物礁、灘發(fā)育特征[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5年03期
9 于炳松;陳建強;林暢松;;塔里木盆地奧陶系層序地層格架及其對碳酸鹽巖儲集體發(fā)育的控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5年03期
10 林暢松;李思田;劉景彥;錢一雄;羅宏;陳建強;彭莉;芮志峰;;塔里木盆地古生代重要演化階段的古構造格局與古地理演化[J];巖石學報;2011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曹雋;劉建波;江崎洋一;足立奈津子;;安徽東至早奧陶世紅花園組生物礁:奧陶紀生物大輻射前的微生物礁[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網絡版(預印本);2008年02期
2 張婷婷;劉波;秦善;;川東北二疊系-三疊系白云巖成因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3 曹雋;劉建波;劉建波;江崎洋一;足立奈津子;;安徽東至早奧陶世紅花園組生物礁:奧陶紀生物大輻射前的微生物礁[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4 張運波;趙宗舉;袁圣強;鄭民;;頻譜分析法在識別米蘭科維奇旋回及高頻層序中的應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區(qū)下奧陶統(tǒng)鷹山組為例[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王芳,溫志峰,鐘建華,李勇,王海僑;柴達木盆地西部生物礁的識別與測井解釋[J];測井技術;2005年02期
6 鄧小江;李國蓉;徐國盛;徐國強;于海波;王鑫;喬占峰;;塔河油田南部奧陶系一間房組層序地層、儲層預測及質量評價研究[J];沉積學報;2007年03期
7 榮輝;焦養(yǎng)泉;吳立群;李榮;王瑞;王世虎;楊賞;;川東北開縣滿月甘泉剖面長興組生物丘構成及成丘模式[J];沉積學報;2009年01期
8 趙宗舉;吳興寧;潘文慶;張興陽;張麗娟;馬培領;王振宇;;塔里木盆地奧陶紀層序巖相古地理[J];沉積學報;2009年05期
9 譚秀成;劉曉光;陳景山;劉宏;吳小慶;邱文彬;;磨溪氣田嘉二段陸表海碳酸鹽巖臺地內灘體發(fā)育規(guī)律[J];沉積學報;2009年05期
10 陳軒;趙宗舉;張寶民;劉銀河;;塔里木盆地塔中孤立臺地北緣上奧陶統(tǒng)良里塔格組精細沉積建模[J];沉積學報;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錢一雄;陳強路;蔡習堯;邵志兵;;塔中地區(qū)奧陶系碳酸鹽巖油氣勘探中的研究進展[A];中國西部復雜油氣藏地質與勘探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運波;四川盆地中二疊統(tǒng)層序地層及沉積模式[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2 張紅貞;塔河4區(qū)奧陶系碳酸鹽巖地層對比及有利儲層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3 楊永劍;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層序巖相古地理及生儲蓋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4 鄭天發(fā);海相碳酸鹽巖隱蔽油氣藏勘探[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5 李梅;塔里木盆地哈得遜油田成藏機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6 李延鈞;成藏地球化學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06年
7 蔣曉光;生物礁隱蔽油氣藏的精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8 高志前;塔里木盆地中地區(qū)下古生界不同類型碳酸鹽巖儲層形成及成因聯系[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9 倪新鋒;疊合盆地構造—層序巖相古地理演化及成藏效應[D];成都理工大學;2007年
10 殷積峰;川東二疊系生物礁的地質特征與地震預測技術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松立;鄂爾多斯南緣奧陶紀生物礁及其沉積環(huán)境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2 張廣旭;南海北部陸緣碳酸鹽臺地地球物理特征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趙撼霆;珠江口盆地東沙隆起生物礁碳酸鹽巖沉積演化及儲層特征[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4 鄭博;四川盆地東部五百梯地區(qū)長興組生物礁儲層沉積學特征[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5 王小品;高精度頻率衰減分析技術及其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6 彭博;川北地區(qū)中三疊統(tǒng)層序、沉積相及儲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7 侯國慶;塔中地區(qū)下古生界儲層評價與分布[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康林;川西北江油、劍閣地區(qū)長興(大。┙M沉積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9 林杰;通江鐵廠河地區(qū)長興組生物礁—灘組合發(fā)育與地裂運動的關系[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10 張景業(yè);四川盆地生物礁灘儲層地震預測[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沈安江,陳子p,
本文編號:543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54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