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機肥改良連作土壤及烤煙生長發(fā)育的效應
本文選題:烤煙 + 連作; 參考:《中國土壤與肥料》2011年02期
【摘要】:以蚯蚓肥和有效微生物制劑堆置發(fā)酵制成生物有機肥,采用盆栽試驗研究了生物有機肥和化肥按不同配比混合施用后對烤煙生長發(fā)育及植煙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施肥顯著促進烤煙的生長發(fā)育,以生物有機肥比例為50%時最佳,70%次之,同時生物有機肥比例為50%時烤煙產量最高;純生物有機肥施用后烤煙的生長指標和產量均優(yōu)于純化肥處理;生物有機肥比例為30%~50%時可以促進烤煙對氮素、鉀素的吸收,更有利于優(yōu)質煙葉的生產;施用生物有機肥可顯著提高連作土壤的pH值、有機質含量和堿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鉀的含量。
[Abstract]:The effects of mixed application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flue-cured tobacco were studied by p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The best organic fertilizer ratio was 70%, and the biomass organic fertilizer ratio was 50%, and the yield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the highest. The growth index and yield of flue-cured tobacco after application of pure biological organic fertilizer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pure chemical fertilizer treatment, and the ratio of biological organic fertilizer was 30 ~ 50,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nitrogen and potassium in flue-cured tobacco, and was more favorable to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tobacco leaves.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organic fertilizer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H valu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of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南方地區(qū)高效灌排與農業(yè)水土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2009土壤與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081000033)
【分類號】:S57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朱林,張春蘭,沈其榮;施用稻草等有機物料對黃瓜連作土壤pH、EC值和微生物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2 于占東,宋述堯;稻草配施生物菌劑對大棚連作土壤的改良作用[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3年01期
3 周莉華,李維炯,倪永珍;長期施用EM生物有機肥對冬小麥生產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5年S1期
4 王連君,谷思玉;烤煙連作對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煙草科技;2004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曉燕;袁玲;;重金屬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對小白菜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06年01期
2 崔權仁,王世濟,劉小平,劉國慶,朱懷邦,武家美;安徽省主要煙區(qū)土壤磷含量狀況與烤煙合理施磷[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1年01期
3 朱林,彭宇,袁飛,張春蘭;幾種有機物料對連作黃瓜生長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1年02期
4 李孝良,汪建飛;營養(yǎng)條件對無土栽培生菜生長及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3年05期
5 李萬才,趙庚星;廢水污泥對花生植物酶活性及其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5期
6 唐慶峰,吳振廷,金濤,王學林,吳尚澧;不同飼養(yǎng)基質對中華真地鱉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07期
7 梁運江;許廣波;;水肥管理對辣椒枯萎病發(fā)生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11期
8 段素梅;黃義德;楊安中;朱小茜;郭靜;;鉬酸銨噴施時期和濃度對大豆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5年12期
9 謝嘉霖;劉榮華;葉啟芳;曹維湊;徐秋華;;無土栽培基質電導率和pH值測定條件的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3期
10 涂常青;溫欣榮;陳桐濱;;土壤硝態(tài)氮兩種測定方法的比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德罡;東祁連山杜鵑灌叢生態(tài)特征及受損恢復的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2年
2 任華中;水氮供應對日光溫室番茄生育、品質及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3 曾昭海;紫花苜蓿高效根瘤菌篩選及田間鑒定方法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3年
4 王繼永;烏拉爾甘草栽培營養(yǎng)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3年
5 張國紅;施肥水平對日光溫室番茄生育和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黃雅曦;城市污水污泥重金屬控制機理及堆肥利用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7 劉文科;叢枝菌根真菌的土壤生態(tài)適應性及其功能差異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8 劉忠寬;不同放牧壓草原休牧后土壤養(yǎng)分和植物群落變化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9 何若;生物反應器填埋場中生活垃圾快速降解及其生物脫氮的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何緒生;保水型包膜尿素肥料的研制及評價[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傅民杰;北方寒冷稻作區(qū)水稻旱直播栽培技術體系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2年
2 魏立華;毛白楊種群對土壤重金屬Pb、Cd污染的修復效應[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3 王瑾;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養(yǎng)分循環(huán)特征的比較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4 黃國濤;巴西橡膠樹砧木與接穗間的相互影響——生理生化特性[D];華南熱帶農業(yè)大學;2002年
5 吳榮蘭;浙北丘陵山地梨—旱稻復合生態(tài)系統(tǒng)氮、磷元素循環(huán)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6 林仁漳;酸化紫色土中鎘的生物有效性調控及機理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7 張琴;汞、鎘對外生菌根真菌生長、分泌作用和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8 張勇;叢枝菌根真菌離體培養(yǎng)及其對葡萄微繁苗生長效應的研究[D];西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9 化全縣;無機包膜(裹)肥料生產工藝及養(yǎng)分釋放研究[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3年
10 賀文愛;菜心低富集硝酸鹽營養(yǎng)液配方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管懷驥,陳莉,丁克堅;幾種藥劑防治西瓜枯萎病的初步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1年06期
2 段會軍,馬峙英,陳增樹,張彩英,郭小敏,李喜煥;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形態(tài)比較和致病力測定[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柴強,黃鵬,黃高寶;間作對根際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響研究[J];草業(yè)學報;2005年05期
4 王英祥;;關于大豆重、迎槎減產原因的幾點分析[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1963年01期
5 吳鳳芝,趙鳳艷,劉元英;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原因綜合分析與防治措施[J];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王金龍,徐冉,陳存來,王彩潔;大豆連作下土壤環(huán)境條件變化的概述[J];大豆科學;2000年04期
7 計鐘程,,許文芝;重茬大豆減產與土壤環(huán)境變化[J];大豆科學;1995年04期
8 付慧蘭,鄒永久,楊振明,劉金萍,閻飛;大豆連作土壤pH與土壤酶活性[J];大豆科學;1997年02期
9 韓曉增,許艷麗;大豆連作減產主要障礙因素的研究 Ⅱ.連作大豆土壤有害生物的障礙效應[J];大豆科學;1999年01期
10 王鑫;化肥對土壤和農產品的污染及治理措施[J];甘肅農業(yè)科技;2003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勇;哈長江;姜思永;李覓;李偉;榮凡番;郭永新;劉德育;趙光偉;;不同育苗措施對煙苗素質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年08期
2 丁明石;;烤煙濕潤育苗關鍵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1年12期
3 饒榮蓮;范亦新;胡啟鑌;;烤煙免中耕栽培與揭膜大培土對比試驗初報[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1年03期
4 吳文煒;;烤煙后作甘薯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2011年08期
5 范雄;;烤煙株型調控“五要”[J];湖南煙草;2011年03期
6 肖秀珠;劉君;張紅梅;;龍巖市烤煙最佳移栽期研究[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1年04期
7 徐光;;烤煙后作啤飼大麥效益分析與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yè);2011年08期
8 楊隆飛;占朝琳;鄭聰;盧文富;盧榮才;肖鵬;;施氮量與種植密度互作對烤煙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江西農業(yè)學報;2011年06期
9 郭亮;黃林海;連海;李云;溫盛瓊;鐘s
本文編號:20962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09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