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理論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4 14:19
風水理論在我國的傳承已有三千余載,是寶貴的傳統文化,是一門研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學問,理論體系博大精深,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蘊含了中國人的天人合一觀。風水學理論其核心是“藏風聚氣”,其目的是“趨吉避兇”,并且關注人對環(huán)境的感應,探求人類與建筑景觀、園林規(guī)劃、方位布局的協調關系,講求道法自然的和諧理念。其根本宗旨是通過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總結,對自然環(huán)境經過審慎考察,并且有目的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風水學理論作為中國古老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古代先賢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就是要運用風水學使人與自然環(huán)境完美融合在一起,營造出良好的居住環(huán)境,這一門學問實際就是今天我們的城市建筑、景觀規(guī)劃設計,在古代的建筑城池、園林景觀中均有體現。當今社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矛盾日益激化,使得人們在滿足了物質文明的同時,更為關注人與環(huán)境如何持續(xù)性發(fā)展、和諧發(fā)展。而風水學理論體系的綜合性和整體性以及尊重自然的態(tài)度,給人們在研究城市建筑景觀設計領域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嘗試通過對風水學理論體系的闡述和應用,并且分析大量的實例,證明風水學理論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科學內涵。同時在...
【文章來源】: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墓葬中的青龍
以便人們得到更好發(fā)展繁衍。風水在秦漢時期稱之為“堪輿”,即是指天地之學,它以河圖、洛書(圖2.2)為基礎,融合了九星、八卦和陰陽五行生克制化,把天道的運行和地球氣體的流轉以及包括人在內,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理論體系,以此來判斷人的吉兇禍福。因此認為風水學與人的居住環(huán)境息息相關。由此可知,風和水在整個學術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性。風水從一開始就圖 2.1 墓葬中的青龍圖 2.2 河圖與洛書
文歷法、地理結下了甚深淵源,上則仰觀天文,下則俯察地理,這風水理論的兩個特征。風水學盛行于漢代,而發(fā)展于唐代。當時的風水學者楊筠松、卜則們將風水學經過系統整理,逐漸形成了“形勢宗”的風水派別,相出現了后來的 “理氣宗”。“形勢宗”注重在山川形勢上達到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追求城市開放空間的細節(jié)之美——南京市漢中門大街景觀改造方案設計[J]. 陳圣浩. 城市規(guī)劃. 2005(10)
[2]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斷想[J]. 唐建,梁軼姝.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
[3]環(huán)境藝術的特征和設計原則[J]. 董萬里. 云南藝術學院學報. 2003(03)
[4]中國符號學研究20年[J]. 王銘玉,宋堯.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3(01)
[5]城市設計美學的研究框架[J]. 徐蘇寧,郭恩章. 新建筑. 2002(03)
[6]環(huán)境藝術設計談——訪張綺曼教授[J]. 祁葉. 建筑創(chuàng)作. 2002(04)
[7]景觀的含義[J]. 俞孔堅. 時代建筑. 2002(01)
[8]走進當代景觀建筑學[J]. 劉濱誼. 時代建筑. 1997(03)
[9]建筑符號學引論——關于建筑的符號性問題的討論[J]. 章迎爾. 新建筑. 1995(01)
本文編號:3247257
【文章來源】:齊魯工業(yè)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墓葬中的青龍
以便人們得到更好發(fā)展繁衍。風水在秦漢時期稱之為“堪輿”,即是指天地之學,它以河圖、洛書(圖2.2)為基礎,融合了九星、八卦和陰陽五行生克制化,把天道的運行和地球氣體的流轉以及包括人在內,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套特殊的理論體系,以此來判斷人的吉兇禍福。因此認為風水學與人的居住環(huán)境息息相關。由此可知,風和水在整個學術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性。風水從一開始就圖 2.1 墓葬中的青龍圖 2.2 河圖與洛書
文歷法、地理結下了甚深淵源,上則仰觀天文,下則俯察地理,這風水理論的兩個特征。風水學盛行于漢代,而發(fā)展于唐代。當時的風水學者楊筠松、卜則們將風水學經過系統整理,逐漸形成了“形勢宗”的風水派別,相出現了后來的 “理氣宗”。“形勢宗”注重在山川形勢上達到天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追求城市開放空間的細節(jié)之美——南京市漢中門大街景觀改造方案設計[J]. 陳圣浩. 城市規(guī)劃. 2005(10)
[2]環(huán)境藝術設計的斷想[J]. 唐建,梁軼姝.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01)
[3]環(huán)境藝術的特征和設計原則[J]. 董萬里. 云南藝術學院學報. 2003(03)
[4]中國符號學研究20年[J]. 王銘玉,宋堯.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3(01)
[5]城市設計美學的研究框架[J]. 徐蘇寧,郭恩章. 新建筑. 2002(03)
[6]環(huán)境藝術設計談——訪張綺曼教授[J]. 祁葉. 建筑創(chuàng)作. 2002(04)
[7]景觀的含義[J]. 俞孔堅. 時代建筑. 2002(01)
[8]走進當代景觀建筑學[J]. 劉濱誼. 時代建筑. 1997(03)
[9]建筑符號學引論——關于建筑的符號性問題的討論[J]. 章迎爾. 新建筑. 1995(01)
本文編號:32472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324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