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畫與入畫—中西方傳統(tǒng)園林建筑的觀法模式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9-16 14:16
當代對于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意見都比較極端,有“全盤否定”和“全盤西化”的說法,但是對于中國傳統(tǒng)園林應該是以傳承與創(chuàng)新并存的發(fā)展模式。對于西方理論我們應該報以學習的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徹底否定和不假思索的接收都是不可取的。本文從中西方文化背景出發(fā),探討傳統(tǒng)園林發(fā)展歷程。從西方園林的“如畫”審美的產(chǎn)生對西方風景繪畫的影響,到造園師以風景畫為模本進行造園設計,提出西方園林的“如畫”趣味是建立在以透視法等理性的科學繪畫基礎上產(chǎn)生的獨特的審美標準,以“如畫”的標準去評判園林便是“如畫”觀法。根據(jù)西方“如畫”觀法的產(chǎn)生、發(fā)展過程,筆者總結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下以同樣的過程發(fā)展出的“入畫”觀法,該觀法有別于西方“如畫”觀法,其審美的對象也是有所區(qū)別的。觀法模式的不同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哲學觀的不同導致的,其最主要的區(qū)別在造園中表現(xiàn)在園林建筑的位置經(jīng)營以及功能性的差異性上。基于如畫和入畫觀念,文章通過對中西方園林建筑的觀法模式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西方園林偏向于“如畫”,中國園林不僅具有“如畫”的方面,也具有“入畫”的方面。在“如畫”觀法中的建筑主要是作為點景建筑而存在,本身不具有過多的實用性功能;在“入畫”觀法中的建筑,首要目標是取景,再者是功能性的完善,即棲居的要求。對于西方園林來說,其園林方面的理論和評判標準已經(jīng)相對完善,而對于中國傳統(tǒng)園林來說,由于理論的不完善,使得當代許多園林師直接照搬西方園林理論,以西方“如畫”觀法來評判中國園林,這種做法明顯是片面的。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僅僅依靠“如畫”觀法無法完整的評判中國園林,因此中國園林應該以更適合的“入畫”觀法來進行評判。借此也希望中國造園能夠繼承傳統(tǒng)造園法式并加以革新,以“入畫”理論來造園和論園。
【學位單位】: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986.4
【部分圖文】:
約瑟夫·艾迪生在《想象的愉悅》系列文章中將美學思想中的愉悅感分成兩類:一類是前刺激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對象,稱之為初級想象的愉悅;另一類是指 “曾在現(xiàn)見過并留下的意象”和“看到描述原事物的圖像、文字、聲音時產(chǎn)生的意象”作對比的,稱之為第二想象愉悅。他認為不管是田園詩還是自然景色抑或是風景畫,能夠讓觀者聯(lián)想從而刺激心靈(產(chǎn)生愉悅)的,就是美的。他也因此引導讀者根據(jù)風景畫來思考園林,這是初期如畫園林審美的體現(xiàn)。同時期的詩人蒲柏也在大力促進將畫法作為造園:“所有園林就是風景畫,正如掛起來的風景”[19],甚至他把繪畫技巧中的透視技巧等園林界中,使其在園林設計中達到與繪畫相同的效果,“你可以用在繪畫中同樣的方式使接近盡頭的樹林變暗、變窄而使他們變得深遠”[19],這一論述在他的私家園林特威姆花園(Twickenham,圖 3-3-1-1)中得到了驗證。
圖 3-3-1-214John Serle,特威克納姆花園平面圖(1745)蒲柏希望他能夠走出基于古典詩畫傳統(tǒng)的“如畫園林”,但很快就遇到了阻礙。首先,“園林如畫”有一個天然的缺陷,就是它不能完全像繪畫那樣能夠清晰的表達主題,同時描繪人物活動。其次對于繪畫來說,觀賞者主要是閱讀而非參與其中;對于園林來說,觀賞者在觀賞同時也要參與其中。若觀賞者是一個博學雅士,或者對相關理論典故有研究的話,他在園林中能夠很快的攫取到設計師的意圖,并且獲得他想要的愉悅;反之,若觀賞者曾經(jīng)沒有過很好的教育,那么設計師的想法根本無從體現(xiàn)?上У氖牵彤斒堑耐獠凯h(huán)境而言,新上臺的資產(chǎn)階級貴族不像古典貴族一樣,能夠學識淵博的同時游覽歐洲,獲得熏陶,這一變化,讓蒲柏古典“如畫”淪為泡影。自然自由的觀念在繪畫中逐漸取代了教條般承載歷史事件或隱義的古典觀念,開始承載畫家幻想中自然的再現(xiàn)。如畫園林的發(fā)展在古典主義的道德和新興美學價值中掙扎和徘徊,直到 18 世紀中期,這一平衡開始向美學方向傾斜,開始“從一種學識性的、具有普遍可譯性的如畫風格轉變?yōu)橐环N更適應于各種形式的語言,更適應于那些幽玄的、富有地方色彩的、感傷的、主觀的情感的如畫風格”[20]。艾迪生認為美感是被觀賞對象刺激觀賞者后產(chǎn)生于心靈的愉悅,在感官中,視覺又是最為直接來主要的來源,所以產(chǎn)生愉悅的過程最主要的還是來源于視覺體驗。
圖3-4-1-4)。另外還有不復存在的一些作品的設計圖,例如偏僻的修道院(圖 3-4-1-5),也顯示了肯特對于園林建筑的關注,使得后來創(chuàng)造不同園林建筑成為如畫園林造園過程中比較明顯的策略。15威廉姆·肯特(William Kent,1685-1748),由于開創(chuàng)了詩意的景觀觀念,肯特被稱為風景園林設計之父。曾在意大利學習歷史繪畫、建筑學、舞臺設計和景觀設計。其成名作為切斯威克園 (Chiswick)。還設計了斯托園 (Stow)、伊雪爾園(Esher)、克拉爾蒙特園 (Claremont)、威爾頓府邸 (Wilton House)、卡爾頓府邸 (Carlton House)、魯沙姆園(Rousham)及岡內(nèi)斯伯里 (Gunnersburg)等。
本文編號:2819957
【學位單位】: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986.4
【部分圖文】:
約瑟夫·艾迪生在《想象的愉悅》系列文章中將美學思想中的愉悅感分成兩類:一類是前刺激而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中不存在的對象,稱之為初級想象的愉悅;另一類是指 “曾在現(xiàn)見過并留下的意象”和“看到描述原事物的圖像、文字、聲音時產(chǎn)生的意象”作對比的,稱之為第二想象愉悅。他認為不管是田園詩還是自然景色抑或是風景畫,能夠讓觀者聯(lián)想從而刺激心靈(產(chǎn)生愉悅)的,就是美的。他也因此引導讀者根據(jù)風景畫來思考園林,這是初期如畫園林審美的體現(xiàn)。同時期的詩人蒲柏也在大力促進將畫法作為造園:“所有園林就是風景畫,正如掛起來的風景”[19],甚至他把繪畫技巧中的透視技巧等園林界中,使其在園林設計中達到與繪畫相同的效果,“你可以用在繪畫中同樣的方式使接近盡頭的樹林變暗、變窄而使他們變得深遠”[19],這一論述在他的私家園林特威姆花園(Twickenham,圖 3-3-1-1)中得到了驗證。
圖 3-3-1-214John Serle,特威克納姆花園平面圖(1745)蒲柏希望他能夠走出基于古典詩畫傳統(tǒng)的“如畫園林”,但很快就遇到了阻礙。首先,“園林如畫”有一個天然的缺陷,就是它不能完全像繪畫那樣能夠清晰的表達主題,同時描繪人物活動。其次對于繪畫來說,觀賞者主要是閱讀而非參與其中;對于園林來說,觀賞者在觀賞同時也要參與其中。若觀賞者是一個博學雅士,或者對相關理論典故有研究的話,他在園林中能夠很快的攫取到設計師的意圖,并且獲得他想要的愉悅;反之,若觀賞者曾經(jīng)沒有過很好的教育,那么設計師的想法根本無從體現(xiàn)?上У氖牵彤斒堑耐獠凯h(huán)境而言,新上臺的資產(chǎn)階級貴族不像古典貴族一樣,能夠學識淵博的同時游覽歐洲,獲得熏陶,這一變化,讓蒲柏古典“如畫”淪為泡影。自然自由的觀念在繪畫中逐漸取代了教條般承載歷史事件或隱義的古典觀念,開始承載畫家幻想中自然的再現(xiàn)。如畫園林的發(fā)展在古典主義的道德和新興美學價值中掙扎和徘徊,直到 18 世紀中期,這一平衡開始向美學方向傾斜,開始“從一種學識性的、具有普遍可譯性的如畫風格轉變?yōu)橐环N更適應于各種形式的語言,更適應于那些幽玄的、富有地方色彩的、感傷的、主觀的情感的如畫風格”[20]。艾迪生認為美感是被觀賞對象刺激觀賞者后產(chǎn)生于心靈的愉悅,在感官中,視覺又是最為直接來主要的來源,所以產(chǎn)生愉悅的過程最主要的還是來源于視覺體驗。
圖3-4-1-4)。另外還有不復存在的一些作品的設計圖,例如偏僻的修道院(圖 3-4-1-5),也顯示了肯特對于園林建筑的關注,使得后來創(chuàng)造不同園林建筑成為如畫園林造園過程中比較明顯的策略。15威廉姆·肯特(William Kent,1685-1748),由于開創(chuàng)了詩意的景觀觀念,肯特被稱為風景園林設計之父。曾在意大利學習歷史繪畫、建筑學、舞臺設計和景觀設計。其成名作為切斯威克園 (Chiswick)。還設計了斯托園 (Stow)、伊雪爾園(Esher)、克拉爾蒙特園 (Claremont)、威爾頓府邸 (Wilton House)、卡爾頓府邸 (Carlton House)、魯沙姆園(Rousham)及岡內(nèi)斯伯里 (Gunnersburg)等。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鄭小東;丁寧;;從布景到事件 記英國園林中的點景建筑[J];風景園林;2015年12期
2 趙晶;;18世紀造園師蘭斯洛特·布朗的造園特征再解讀[J];風景園林;2014年03期
3 李秋實;;“如畫”作為一種新的美學發(fā)現(xiàn)[J];東方藝術;2012年05期
4 劉家麒;;風景園林師眼中的跌水別墅[J];風景園林;2009年03期
5 金柏苓;;何來“園林建筑”[J];中國園林;2009年01期
6 陳春紅;王蔚;;中國傳統(tǒng)園林與英國自然風景園中建筑的差異與環(huán)境意境[J];中國園林;2006年12期
7 朱建寧;楊云峰;;中國古典園林的現(xiàn)代意義[J];中國園林;2005年11期
8 曾堅,鄒德儂,張玉坤;開創(chuàng)21世紀建筑與文化的新紀元[J];建筑學報;199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秦巖;中國園林建筑設計傳統(tǒng)理法與繼承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2 朱宏宇;英國18世紀園林藝術[D];東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馬曉迪;中國園林建筑史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2年
2 劉一凡;古典主義美術與歐洲古典園林景觀[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3 陳春紅;中國園林與英國自然風景園園林藝術比較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199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81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