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雙參數(shù)法剛性抗滑樁嵌固深度可靠性設計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巖土工程研究所;
【分類號】:TU47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陳昌富;肖淑君;;基于加權殘值法和統(tǒng)一強度理論抗滑樁合理錨固深度的確定方法[J];工業(yè)建筑;2009年01期
2 胡曉軍;吳延枝;;抗滑樁錨固深度的可靠度與參數(shù)敏感性[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3 年廷凱;欒茂田;鄭德鳳;崔春義;;抗滑樁錨固深度的極限分析下限方法[J];水利學報;2007年06期
4 胡曉軍;王建國;;基于強度折減的剛性抗滑樁錨固深度確定[J];土木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5 張文居;趙其華;劉晶晶;;抗滑樁錨固深度的可靠性設計[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12期
6 吳坤銘;王建國;譚曉慧;;基于可靠度分析確定剛性抗滑樁錨固深度[J];巖土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尤林;阮永芬;;預應力錨索抗滑樁的計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2期
2 黃毅;王建國;;抗滑樁可視化程序的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3 許啟斌;大直徑鋼管樁承載力的非線性研究[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4 符國平;寧躍文;;推力樁計算的綜合剛度雙參數(shù)法B樣條函數(shù)解[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5 林魯生,蔣剛,劉祖德,白世偉;錨索抗滑樁滑坡推力及其分布圖式的計算與分析[J];地下空間;2001年S1期
6 雷用;鄭穎人;;土質滑坡中抗滑短樁水平位移ANSYS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5期
7 雷用;鄭穎人;陳克勤;;“抗滑短樁”概念及其受力影響探討[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3期
8 高永濤,張友葩,吳順川;土質邊坡抗滑樁機理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9 江娟,佴磊,亓賓;延吉至圖們高速公路中里滑坡A類抗滑樁結構設計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年S1期
10 陶波,佴磊,伍法權,郭改梅,柴建峰;抗滑樁與周圍巖土體間相互作用力的分布規(guī)律[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雨非;郭新華;;四川某斜坡地質災害的穩(wěn)定性評價與治理[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08年卷(中冊)[C];2008年
2 年廷凱;欒茂田;楊慶;蔣景彩;;基于強度折減彈塑性有限元法的抗滑樁加固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劉煥斌;晏鄂川;吳益平;張永義;;樁錨結構預應力的變形協(xié)調確定方法[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李同錄;李萍;;抗滑樁設計計算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方向[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工程地質”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姚愛軍;宿寧;龍利民;;典型土-巖復合邊坡抗滑樁內力分析與設計方法[A];2010年全國工程地質學術年會暨“工程地質與海西建設”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胡新麗;唐輝明;練操;;三峽庫區(qū)變形體穩(wěn)定性評價治理方法研究與應用[A];第三屆湖北科技論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7 徐俊;徐光黎;張必勇;;有限差分“m”法用于抗滑樁內力計算[A];湖北省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論文集[C];2005年
8 張飛;孫海峰;杜秋男;王杰;;粘性土體滑坡的整治分析[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9 石慶瑤;王成;;水平荷載作用下長樁的合理截面形式優(yōu)化研究[A];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8年
10 呂美君;晏鄂川;;埋入式雙排抗滑樁滑坡推力分配研究[A];第一屆全國水工巖石力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坤銘;邊坡及其抗滑樁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王俊林;大直徑擴底單樁水平載荷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3 張磊;水平荷載作用下單樁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劉永莉;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在邊坡工程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王喚龍;微型樁組合抗滑結構受力機理與防腐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朱志剛;北京雙大路碎裂巖質滑坡災變機理及控制技術[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7 李中國;基于結構—土相互作用的高填方錨索樁板墻設計理論的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年
8 趙明華;傾斜荷載下基樁的受力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9 熊輝;層狀場域內上、下部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分析及其優(yōu)化設計[D];湖南大學;2003年
10 陶志平;滑坡地段隧道變形機理及災害預測和治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守鵬;斜頂樁板樁承臺駁岸結構數(shù)值模擬[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亮;高速公路古老滑坡病害整治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0年
3 周文權;抗滑樁機理分析及工程應用[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4 董如意;青土山滑坡穩(wěn)定性評價及防治工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5 張明瑞;門型抗滑樁支護滑坡時受力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6 楊輝;預應力管樁水平承載特性分析及接樁技術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1年
7 王曙光;山區(qū)高速公路滑坡安全監(jiān)測及穩(wěn)定性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8 張洪波;秦巴山區(qū)陡坡橋梁樁基豎向承載特性現(xiàn)場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9 金剛;深水橋梁樁基礎鋼吊箱圍堰施工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10 車斌;人工堆填陡立高邊坡支擋結構優(yōu)選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文居;趙其華;劉晶晶;;抗滑樁錨固深度的可靠性分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5期
2 陳學軍,唐輝明;桂柳高速公路石城坪滑坡工程地質特征及治理評價[J];地球科學;2001年04期
3 陳昌富;肖淑君;;基于加權殘值法和統(tǒng)一強度理論抗滑樁合理錨固深度的確定方法[J];工業(yè)建筑;2009年01期
4 周志剛;土層抗滑樁錨固深度探討[J];路基工程;1997年03期
5 鄒廣電,陳永平;抗滑樁的極限阻力及其整體設計[J];水利學報;2003年06期
6 年廷凱;欒茂田;鄭德鳳;崔春義;;抗滑樁錨固深度的極限分析下限方法[J];水利學報;2007年06期
7 張文居;趙其華;劉晶晶;;參數(shù)變異性對抗滑樁錨固深度可靠度的影響分析[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6年03期
8 胡曉軍;王建國;;基于強度折減的剛性抗滑樁錨固深度確定[J];土木工程學報;2007年01期
9 周春梅;殷坤龍;;三峽庫區(qū)滑坡治理中抗滑樁錨固深度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10 年廷凱;欒茂田;鄭德鳳;崔春義;;基于極限分析下限方法的抗滑樁錨固深度檢算[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桂樹強;預應力錨索抗滑樁結構計算方法[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2 馬莉英;成層巖體中抗滑樁錨固段內力變形計算解析解[J];大連鐵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茅曉輝;付厚利;李潤之;;預應力錨索抗滑樁實用設計方法及工程應用[J];煤炭技術;2009年10期
4 楊國先;;用直接剛度法計算抗滑樁[J];路基工程;1989年06期
5 石曉敬,佴磊;抗滑樁設計載荷計算的初步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19期
6 楊建國;賈學明;賴思靜;;樁身預應力抗滑樁設計方法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7 陳為,胡國祥;子結構法在預應力錨索抗滑樁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8 亢會明,馬驥,劉濤;框架式抗滑樁在井場滑坡治理中的應用[J];石油工程建設;2004年06期
9 楊力輝;;預應力錨索、抗滑樁在邊坡治理中的應用[J];國土資源導刊;2008年03期
10 姚元鋒;趙曉彥;;抗滑樁樁間土拱效應試驗方法的研究[J];路基工程;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鵬;劉浩宇;應秀梅;徐椿景;傅向榮;;抗滑樁對邊坡穩(wěn)定性影響的數(shù)值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高涌濤;范濤;;鋼管混凝土抗滑樁承載力分析[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童廣勤;蘇愛軍;馮明權;;基于土拱效應的樁板式擋土墻的擋土板結構設計[A];湖北省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論文集[C];2005年
4 徐良德;;抗滑樁樁前滑體出現(xiàn)塑性變形時抗力分布的初步探討[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四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選集[C];1983年
5 孫幫文;焦向陽;;灘坪滑坡防治工程大截面抗滑樁施工技術[A];湖北省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論文集[C];2005年
6 徐俊;徐光黎;張必勇;;有限差分“m”法用于抗滑樁內力計算[A];湖北省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論文集[C];2005年
7 琚曉冬;馮文娟;朱金明;;樁后土拱作用范圍研究[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青年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2屆機械學院院長(系主任)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8 戴朝銘;;抗滑樁施工監(jiān)理要點[A];湖北省三峽庫區(qū)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論文集[C];2005年
9 王羽;柴賀軍;許強;唐勝傳;;h式抗滑樁相似結構模型試驗研究[A];巖石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唐芬;鄭穎人;楊波;;雙排抗滑樁的推力分擔及優(yōu)化設計[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特約記者 白文起 通訊員 趙海燕;捆綁式抗滑樁獲專利[N];地質勘查導報;2007年
2 ;眾志成城保信譽[N];中國交通報;2007年
3 李佩山 劉德聯(lián);科技創(chuàng)新:企業(yè)發(fā)展首推力[N];人民鐵道;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小麗;新型樁錨結構設計計算理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2 李榮建;土坡中抗滑樁抗震加固機理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3 蔣波;擋土結構土拱效應及土壓力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楊明;樁土相互作用機理及抗滑加固技術[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5 鐘聞華;深長樁荷載傳遞特性與相互作用理論及應用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6 胡曉軍;邊坡加固工程支擋結構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張維正;深基坑周邊建筑物沉降預測與支護結構變形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7年
8 史,;雙排樁支護結構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李仁平;軟土地基中被動樁與土體的相互作用及其工程應用[D];浙江大學;2001年
10 蔣良濰;松散斜坡體錨、樁加固作用機理與工程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曉敬;抗滑樁分析計算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2 熊浩;單樁懸臂法設計的改進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3 李強;抗滑樁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4 焦文秀;人工挖孔抗滑樁施工[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7年
5 吳漢輝;埋入式抗滑樁模型試驗及其工作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6 陶海冰;GIS平臺下的滑坡中抗滑樁一體化設計[D];浙江工業(yè)大學;2005年
7 聶文波;巖石邊坡治理中樁錨結構機理及優(yōu)化設計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03年
8 鄭筱彥;抗滑樁支擋作用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9 韓冰;延安地區(qū)建筑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及抗滑樁加固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10 沈鑫;抗滑樁治理滑坡的應用技術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31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53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