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施工技術論文 >

基于有限元法的組合梁剪切連接件的優(yōu)化布置

發(fā)布時間:2018-11-19 07:58
【摘要】:結合有限元思路,采用直接剛度法推導考慮界面滑移的鋼-混凝土組合梁的單元剛度矩陣,從而建立了一維組合梁單元模型.采用自編有限元程序計算了在簡支情況下的組合梁的滑移和撓度,與解析解進行對比驗證,兩種方法計算所得結果分布曲線重合,同時也發(fā)現(xiàn)界面滑移對撓度的影響不能忽視.在此基礎上,根據(jù)組合梁界面剪力流的分布情況,且在不增加剪切連接件數(shù)量情況下,本文針對全長均勻布置剪切連接的方式提出了采用分段均勻布置方式的優(yōu)化布置方法,通過對梁端部分與跨中部的剪切連接件按5∶5、6∶4、7∶3、8∶2的分配比率進行分析比較,確定7∶3的分配方式是最優(yōu)的,且能達到有效減小界面滑移,增大組合作用,進而減小組合梁撓度的目的.
[Abstract]:Combined with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element stiffness matrix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with interface slip is derived by direct stiffness method, and a one-dimensional composite beam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slippage and deflection of composite beams under simply supported condition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a finite element program,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distribution curves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coincide with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interface slip on deflection can not be ignored.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hear flow at the interface of composite beam, and withou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hearing join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optimized layout method for the uniform arrangement of full-length shear conn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shear joint between the end of the beam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eam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ratio of 5: 5: 6: 7: 7: 3: 2,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7:3 is the best, and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lip of the interface and increase the combination effect.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deflection of composite beam.
【作者單位】: 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昆明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127,50878057)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2BAJ14B05)
【分類號】:TU398.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聶建國,沈聚敏,袁彥聲;鋼─混凝土簡支組合梁變形計算的一般公式[J];工程力學;1994年01期

2 王連廣,劉之洋,曹閱;鋼-火山渣混凝土組合梁連接件及交界面滑移分析[J];工業(yè)建筑;1995年03期

3 王冠楠;董偉偉;;組合梁剪切連接件優(yōu)化后滑移的計算[J];低溫建筑技術;2012年10期

4 王鵬;周東華;王永慧;王輝濤;;剪切連接件分段布置時組合梁滑移計算[J];建筑結構;2011年08期

5 朱聘儒,國明超,朱起,陶懋治;鋼-砼組合梁協(xié)同工作的分析及試驗[J];建筑結構學報;1987年05期

6 聶建國,李勇,余志武,陳宜言;鋼-混凝土組合梁剛度的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10期

7 周東華;孫麗莉;樊江;趙志曼;劉永芳;;組合梁撓度計算的新方法——有效剛度法[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建新,王肇民;組合桁架中節(jié)點板上升式連接件有限元分析模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1999年03期

2 李國強,周宏宇,徐彬,何天森;連續(xù)組合梁撓度及強度計算的綜合評述[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4年01期

3 劉永標;程樺;張標;劉煥文;;超高懸挑結構支撐架體頂部立桿受力狀態(tài)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4 盧彭真;趙人達;諸葛萍;;鋼-混凝土組合直箱梁變形理論分析及應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楊國濤;吳沖;蘇慶田;;多跨系桿拱橋組合梁剪力釘受力性能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12期

6 孫文彬,曹茂柏;簡支鋼—混凝土組合梁考慮滑移效應的曲率分布分析[J];長江職工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7 申新凱;周志祥;莊家智;;鋼箱-環(huán)氧混凝土組合梁彎曲性能試驗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8 孫文彬;部分剪力連接鋼-混凝土組合梁附加變形計算[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3年03期

9 孫文彬;部分剪力連接鋼-混凝土簡支組合梁的滑移性能分析[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10 舒小娟;鐘新谷;沈明燕;;鋼箱-混凝土組合梁抗彎承載力理論與試驗研究對比分析[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葉清華;;鋼桁架—混凝土組合設備基礎的應用及發(fā)展[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王景全;呂志濤;劉釗;;部分剪力連接鋼-混凝土組合梁變形計算的組合系數(shù)法[A];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土木建筑學科)論文集[C];2005年

3 金建新;王肇民;;節(jié)點板上升式連接件的有限元分析[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8年

4 劉航;李晨光;魯昂;聶建國;高璀旭;;簡支預應力鋼與混凝土組合梁試驗研究[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5 劉航;李晨光;魯昂;聶建國;;預應力鋼與混凝土組合梁試驗研究[A];土木工程與高新技術——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6 孫海林;葉列平;陸新征;;鋼-混凝土組合梁收縮和徐變的影響分析和計算[A];首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7 白光亮;唐光武;;斜拉橋橋塔鋼混組合結構剪力鍵選型試驗研究[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8 郭明;李勇;朱劍云;劉廳;;大跨度鋼管混凝土桁拱[A];慶賀劉錫良教授執(zhí)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1年

9 王鐵成;趙程;張小鵬;韋灼彬;;滑移對鋼—混凝土組合板撓度影響分析[A];第四屆全國現(xiàn)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勇;劉廳;劉冰;何曉暉;陳宜言;彭棟木;聶建國;;鋼管對接的內(nèi)導管定位新工藝[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八次年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林楓;鋼結構錯列桁架體系結構分析與設計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2 王彥宏;型鋼混凝土偏壓柱粘結滑移性能及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年

3 邱文亮;自錨式懸索橋非線性分析與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4 周凌宇;鋼—混凝土組合箱梁受力性能及空間非線性分析[D];中南大學;2005年

5 韋灼彬;鋼筋混凝土樁基梁板碼頭爆炸毀傷及搶修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6 張陽;帶波形鋼腹板懸臂挑梁的組合脊骨梁力學性能分析與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6年

7 毛學明;鋼—混凝土組合梁界面特性分析與加勁鋼板—混凝土組合板荷載分布寬度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8 陳麗華;新型外包鋼—混凝土組合連續(xù)梁及梁柱節(jié)點的試驗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9 王銀志;考慮結構整體性的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10 杜德潤;新型外包鋼—混凝土組合簡支梁及組合框架試驗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鵬;彈性剪切連接鋼—混凝土組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文浩;冷彎U型鋼與混凝土組合梁力學性能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3 鄭麗娜;CFRP片材加固鋼與混凝土組合梁力學性能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4 邵曉輝;鋼—混凝土雙面組合梁滑移效應分析[D];石家莊鐵道學院;2008年

5 張婷;簡支外包U型鋼與混凝土組合梁承載力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6 袁少洋;大跨徑鋼—混凝土組合連續(xù)梁橋預應力效應分析[D];長安大學;2011年

7 王光輝;波紋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連接件受力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李寶瑞;帶圓管翼緣的鋼—高性能混凝土組合梁抗彎性能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9 胡玉琨;波紋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收縮徐變效應[D];長安大學;2011年

10 吳銜;考慮界面滑移效應的鋼—混凝土組合梁剛度分析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柳長江;滑移對組合梁的影響[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2 蔣麗忠,余志武,李佳;均布荷載作用下鋼-混凝土組合梁滑移及變形的理論計算[J];工程力學;2003年02期

3 聶建國,,沈聚敏,袁彥聲;鋼─混凝土簡支組合梁變形計算的一般公式[J];工程力學;1994年01期

4 朱聘儒,朱起,常文信;組合梁的連接件與設計承載力[J];工業(yè)建筑;1985年10期

5 李鐵強,朱起,朱聘儒,陶懋治;鋼與混凝土組合梁彎筋連接件的抗剪性能[J];工業(yè)建筑;1985年10期

6 王聚厚,聶建國,衛(wèi)軍,閏善章,牛西云,袁彥生;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疊合板作受壓翼的鋼-混凝土組合梁[J];工業(yè)建筑;1992年02期

7 聶建國;鋼-混凝土組合梁長期變形的計算與分析[J];建筑結構;1997年01期

8 朱聘儒,國明超,朱起,陶懋治;鋼-砼組合梁協(xié)同工作的分析及試驗[J];建筑結構學報;1987年05期

9 聶建國,沈聚敏;鋼筋砼梁在長期荷載作用下的變形[J];建筑結構學報;1994年05期

10 聶建國,沈聚敏,余志武;考慮滑移效應的鋼-混凝土組合梁變形計算的折減剛度法[J];土木工程學報;1995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偉;鋼-混凝土組合梁在框架加固改造中的應用[J];工業(yè)建筑;1997年03期

2 王瑞民,楊蘭新,楊可飛;高托蜂窩式組合梁的研究與試驗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3 毛小勇;輕鋼-混凝土組合梁受力性能試驗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4年06期

4 王明鋒;周東華;;組合梁剪切連接件改進思考[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06年01期

5 馬士法;井塔振動測試與分析[J];工業(yè)建筑;1986年04期

6 胡夏閩;歐洲規(guī)范4鋼-混凝土組合梁設計方法(9)──組合梁的撓度和裂縫控制[J];工業(yè)建筑;1996年05期

7 樊健生,聶建國,王寒冰,陳戈;壓型鋼板組合梁在負彎矩作用下的抗彎承載力分析[J];建筑結構;2001年07期

8 張志彬,陳世鳴;體外預應力鋼-混凝土組合梁混凝土有效翼緣寬度[J];鋼結構;2003年06期

9 肖國梁,高日,呂曉寅;活性粉末混凝土與普通混凝土組合梁的界面應力[J];建材技術與應用;2003年06期

10 聶建國,王洪全,譚英,陳戈;鋼-高強混凝土組合梁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構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新喜;施浩;;組合框架梁在住宅鋼結構中的應用[A];鋼結構工程研究(五)——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2004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鑫;張紹武;高建;;型鋼加固混凝土梁的最大承載力的研究[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3 馬忠誠;張三柱;凌志誠;;栓釘連接件的力學模型及強度統(tǒng)計公式[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五次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5年

4 朱萬明;曹平周;;簡支鋼-混凝土組合梁腹板的穩(wěn)定分析[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1年

5 李天虹;馮鵬;葉列平;;FRP-混凝土組合梁試驗研究[A];FRP與結構補強——'05全國FRP與結構加固學術會議論文精選[C];2005年

6 張喜德;徐德新;范崇仁;;鋼—混凝土組合梁滑移對撓度的影響[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六次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7年

7 張喜德;鄧志恒;徐德新;;鋼與混凝土連續(xù)組合梁彈性性能分析[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卷)[C];1997年

8 王景全;呂志濤;劉釗;;部分剪力連接鋼-混凝土組合梁變形計算的組合系數(shù)法[A];2005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土木建筑學科)論文集[C];2005年

9 劉殿中;曹寶珠;;鋼-輕骨料混凝土組合梁的現(xiàn)狀及應用[A];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分會第十次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聶建國;衛(wèi)軍;;剪力連接件在鋼-混凝土組合梁中的實際承載力計算[A];中國鋼協(xié)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協(xié)會第三次年會論文集[C];199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龔世權;組合梁技術在玻璃幕墻工程中的應用[N];廣東建設報;2002年

2 邢仁峽;高寒地區(qū)冬季施工混凝土如何保溫[N];中國水利報;2006年

3 江勝信;國家大劇院搭就大穹頂[N];文匯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宏偉;組合梁與連續(xù)復合螺旋箍混凝土柱節(jié)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3年

2 代艷杰;鋼—輕骨料混凝土組合梁設計與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3 杜德潤;新型外包鋼—混凝土組合簡支梁及組合框架試驗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4 柳旭東;空腹灌漿圓鋼管桁架—混凝土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及應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張格明;預應力內(nèi)置灌漿方鋼管桁架混凝土組合梁基本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6 王銀志;考慮結構整體性的組合梁抗火性能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7 劉陽冰;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體系抗震性能研究與地震易損性分析[D];清華大學;2009年

8 劉清平;水平荷載作用下半剛性連接組合梁框架的實用設計方法[D];同濟大學;2006年

9 戚菁菁;鋼—混凝土組合框架抗震性能及地震彈塑性反應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陶慕軒;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體系的樓板空間組合效應[D];清華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楊;鋼結構—碎煤機室系統(tǒng)的動力分析[D];鄭州大學;2010年

2 郭杰華;鋼—混凝土組合梁有效翼緣寬度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3 趙天石;內(nèi)置H型鋼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組合梁斜截面受剪試驗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4 張建華;鋼—混凝土簡支組合梁承載力研究[D];河海大學;2001年

5 易海波;鋼—混凝土組合梁翼板有效寬度的試驗與分析[D];湖南大學;2005年

6 徐博文;鋼與輕骨料混凝土組合梁剪力連接件性能研究及優(yōu)化設計[D];吉林大學;2007年

7 張旭宏;負彎矩作用下鋼—混凝土簡支組合梁的滑移效應分析[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年

8 丁芳;外包鋼—混凝土組合梁—柱節(jié)點的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9 陳輝;SMW工法中型鋼—水泥土共同作用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10 董毅;鋼與混凝土組合梁承載力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416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3416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1ba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