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環(huán)境溫度作用譜和混凝土溫度響應譜
[Abstract]: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change and concrete temperature response law are studied by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 and based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ction spectrum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piecewise fitt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spectrum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concrete, the model of temperature response spectrum of concrete is established. The rationa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ction spectrum and the concrete temperature response spectrum model are verified by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law of typical weather on the sp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fluctuates periodicall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ction spectrum model can describ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law and its characteristic. The curves drawn based on th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spectrum model of concrete can also indicat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 inside the concrete, and the theoretical fitting curve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spectrum of concrete and the temperature action spectrum of natural environment mainly show that the period is equal, the time lag and the amplitude attenuation of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and so on.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中南大學高速鐵路建造技術(shù)國家工程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8496,51378506) 鐵道部科技研究開發(fā)計劃項目(2010G018) 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shù)新人獎項目(094801016)
【分類號】:TU528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曹為民,吳健,閃黎;水閘閘墩溫度場及應力場仿真分析[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5期
2 劉光廷,焦修剛;混凝土的熱濕傳導耦合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12期
3 蔣建華;袁迎曙;張習美;;自然氣候環(huán)境的溫度作用譜和混凝土內(nèi)溫度響應預計[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萌;;某矩形游泳池收縮變形裂縫的有限元計算及分析處理[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3期
2 苗勝軍;叢啟龍;任奮華;方偉;;基于ANSYS的大體積混凝土的水化熱模擬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3 李潘武;;減少大體積混凝土底部約束的措施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4 程志;郭宏;韓云山;;超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控制技術(shù)[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4期
5 趙麗君;馬云玲;;散熱條件對筏板基礎(chǔ)混凝土溫度應力計算的影響[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4期
6 王從鋒;劉德富;;高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溫度場計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4期
7 李占印;董繼紅;;水泥恒溫水化放熱統(tǒng)一模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4期
8 董繼紅;李占印;;混凝土絕熱溫升公式的理論推導與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5期
9 劉志勇;張本業(yè);李勇;;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水閘墻溫度場的測試與仿真[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6期
10 楊秋玲,馬可栓;SuperSAP在溫度場計算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帆;張國新;劉有志;;層間水力滲透破壞對拱壩工作性態(tài)的影響[A];北京力學會第18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賈福杰;趙順增;王濤;譚風國;韓團結(jié);杭玉勇;武旭南;譚濤;;有限元預測溫度場技術(shù)在博興交通家園住宅工程的應用[A];2011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3 陳偉;張燎軍;盧斌;白莉萍;張洋;陳亞軍;;大型泵站混凝土底板冷卻水管布置方案研究[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4 盧斌;張燎軍;陳偉;白莉萍;張洋;鄭孝軍;;大型泵站底板冬季施工溫度應力及保溫措施研究[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5 許增光;柴軍瑞;;考慮溫度影響的巖體裂隙網(wǎng)絡穩(wěn)定滲流場數(shù)值分析[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一)[C];2007年
6 梅甫良;;沉管隧道管段側(cè)墻水管冷卻效應的仿真分析[A];第三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李守巨;范永思;張德崗;劉迎曦;;巖土材料導熱系數(shù)與孔隙率關(guān)系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陳德鵬;錢春香;繆昌文;劉加平;;計算混凝土濕熱耦合變形的解析-有限元結(jié)合解法[A];中國計算力學大會'2010(CCCM2010)暨第八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shù)會議(SCCM8)論文集[C];2010年
9 張翼;張國新;;膨脹劑對鋼管膨脹混凝土性能改善的有限元計算[A];北京力學會第13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程小珂;吳丹;蔣秀根;;基于水化硬化過程的大體積混凝土應力場計算[A];北京力學會第十六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靜;多重螺旋箍筋增韌輕質(zhì)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縮開裂理論與控制技術(shù)及其在橋梁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羅浩;高速鐵路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梁橋徐變變形對車—橋系統(tǒng)耦合振動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林遲;基于結(jié)構(gòu)全壽命設計需求的環(huán)境作用與結(jié)構(gòu)性能退化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李曙光;數(shù)字混凝土CT建立方法及其在干縮微裂紋模擬中的應用[D];清華大學;2010年
6 胡衛(wèi);高拱壩破損潰決全過程模擬及安全評價方法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7 蔣建華;氣候環(huán)境作用定量模式及其在混凝土結(jié)構(gòu)壽命預計中應用[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8 張鑫;瀝青路面熱反射與熱阻技術(shù)降溫機理與應用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侯東偉;混凝土自身與干燥收縮一體化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10 朱麗娜;二維穩(wěn)態(tài)傳熱系統(tǒng)的模糊反演及其應用[D];重慶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甲甲;鋼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劉永;纖維混凝土夾心秸稈壓縮塊砌塊墻的研究與開發(fā)[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曹少輝;貴州高墩大跨PC連續(xù)剛構(gòu)橋的溫度場分析與溫度效應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丁巖;高速鐵路尼爾森體系系桿拱橋設計參數(shù)分析及調(diào)索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曲藝;工程結(jié)構(gòu)中混凝土裂縫控制技術(shù)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林麗芬;高層建筑群對其下既有隧道的影響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陳海浪;組合體系橋梁構(gòu)件協(xié)作受力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羅小峰;高墩多跨連續(xù)剛構(gòu)橋溫度效應分析及穩(wěn)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商波;混凝土拱壩施工期溫度場與應力場有限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10 周云川;高層建筑基礎(chǔ)大體積混凝土溫控與裂縫防治[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6條
1 耿歐;袁迎曙;朱輝;李富民;;混凝土氧氣擴散系數(shù)試驗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S2期
2 王馨,王海,施明恒,虞維平;多孔介質(zhì)快速干燥過程中熱質(zhì)耦合效應的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01年03期
3 余紅發(fā),孫偉,麻海燕,鄢良慧;混凝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氯離子擴散方程[J];建筑材料學報;2002年03期
4 朱伯芳;混凝土結(jié)構(gòu)徐變應力分析的隱式解法[J];水利學報;1983年05期
5 姜袁,黃達海;混凝土壩施工過程仿真分析若干問題探討[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6 張海燕;把多鐸;王正中;;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預測模型[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6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楊勇康;張雄;陸沈磊;;相變材料用于控制混凝土水化熱的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7年05期
2 王鉦日;卜祥宇;;低溫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及控制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3 齊寧;;淺議混凝土的溫度應力與裂縫[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楊海波;周建生;;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成因及防治[J];科學技術(shù)與工程;2007年20期
5 張勝峰;趙炳山;何揚;;不同養(yǎng)護方式對混凝土硬化過程的影響[J];科技風;2010年12期
6 趙若紅;傅繼陽;段永定;高金盛;;融雪除冰用鋼纖維石墨導電混凝土電熱及溫敏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1年06期
7 王可良;李文訓;隋同波;張文生;;高貝利特水泥對大體積混凝土溫控的影響[J];混凝土;2011年08期
8 張德成;張鳴;肖傳明;張云飛;唐曉娟;劉福田;;C30大體積高流態(tài)高性能混凝土設計[J];山東建材;2006年02期
9 何文敏;;大體積混凝土芯部溫度監(jiān)測及其力學性能變化規(guī)律[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shù)版);2011年0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姚守濤;高強混凝土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2012年
,本文編號:22780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278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