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巖樁抗滑特性的物理模型試驗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micro earth pressure box and the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pil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landslide thrust are studied by the physical model tes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ock-socketed pile and the landslide body,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micro-earth pressure box and the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Distribution law of pile bending moment and model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ust of the rock socketed pile is parabola distribu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and the joint force is about 1 / 2 of the free section of the model pile above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rock-socketed pile has obvious anti-slide property. The model pile is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anti-slide pile in the distribution form of bending moment, and the main bending moment bearing area is within 0 ~ 15 cm of the buried depth of the free se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model pi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rdinary anti-slide pil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model pi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mmon anti-slide pile. The maximum bending moment section is located at 1 / 3 of the free section of the model pile on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bending moment of the pile body at the sliding surface is smaller, while the sliding failure of the landslide model occurs under the action of thrust loading along the sliding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anti-slid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socketed piles and provide some gui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design of this type of anti-slide piles.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資助(No.2011CB7106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No.41272305)
【分類號】:TU47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佩棟;徐競賢;;對嵌巖樁承載特性的新認識[J];西部探礦工程;1990年02期
2 史佩棟,,梁晉渝;國外兩棟高層建筑下嵌巖樁荷載傳遞性狀長期觀測實例[J];工程勘察;1994年01期
3 王勇強,陳征宙,韋杰;嵌巖樁的荷載傳遞及沉降分析[J];工程勘察;1998年06期
4 胡學元;具有夾層的嵌巖樁承載力的計算與探討[J];當代建設;2000年02期
5 陳斌,卓家壽,吳天壽;嵌巖樁承載性狀的有限元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2年01期
6 沈慧勇,李長安,王艷萍;關于嵌巖樁的一些思考[J];巖土工程界;2004年04期
7 葉玲玲,朱小林;傳遞函數(shù)法計算嵌巖樁承載力[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3期
8 陳依木;關于嵌巖樁承載力的探討[J];福建建設科技;1999年03期
9 張清河;嵌巖樁極限承載力取值及有關設計問題[J];西部探礦工程;2001年06期
10 趙明華,曹文貴,劉齊建,楊明輝;按樁頂沉降控制嵌巖樁豎向承載力的方法[J];巖土工程學報;200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明華;曹文貴;陳昌富;劉齊建;楊明輝;;嵌巖樁豎向承載特性及承載力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2 朱明華;錢非;;上海地區(qū)復合地層中嵌巖樁的施工技術研究[A];施工機械化新技術交流會論文集(第十一輯)[C];2010年
3 張忠苗;宋仁乾;張功獎;孫翔;;影響嵌巖樁主要因素的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九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3年
4 黃生根;曹輝;;嵌巖樁與后壓漿技術[A];巖土鉆掘技術在資源、環(huán)境和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與發(fā)展學術論文集[C];2001年
5 黃雨;徐斌;;基于神經網(wǎng)絡方法的嵌巖樁承載特性研究[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0年
6 鄧安福;張四平;許思農;呂鎮(zhèn)江;張明義;;垂直荷載下嵌巖樁的受力分析[A];重慶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一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7 傅旭東;;嵌巖樁豎向承載力的統(tǒng)計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劉興遠;鄭穎人;;影響嵌巖樁嵌巖段特性的特征參數(shù)分析[A];面向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巖石力學與巖石工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五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8年
9 王曉琳;王棣生;;北京某山區(qū)高層住宅工程地基基礎設計[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9年
10 吉戰(zhàn)兵;史文清;王建華;;海洋工程嵌巖樁的施工期穩(wěn)樁設計[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包衛(wèi)平;江蘇局三隊海上特大口徑嵌巖樁工程竣工[N];中煤地質報;2007年
2 浙江成龍建筑有限公司 宋國才 戈文英;大直徑灌注樁的設計和構造[N];建筑時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湯璇邋通訊員 劉如春 劉文祥;管波探測法:復雜巖溶的有效勘察方法[N];廣東建設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革立;巖溶地基嵌巖樁樁基特性分析與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2 印長俊;軟巖地基中大直徑嵌巖樁復合樁基的原型觀測與理論分析[D];中南大學;2008年
3 蔣沖;山區(qū)高橋墩—樁基結構體系承載特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4 胡新發(fā);山地和巖溶地區(qū)大直徑端承灌注樁質量與缺陷處理效果檢測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遠祥;嵌巖樁荷載傳遞及承載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2 羅衛(wèi)華;基于荷載傳遞法的嵌巖樁豎向承載力計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13年
3 錢華偉;大直徑嵌巖樁承載能力分析[D];河海大學;2005年
4 陳海明;大直徑嵌巖樁水平承載特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5 宋仁乾;嵌巖樁受力性狀及嵌巖深度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6 張百全;嵌巖樁施工檢測技術及豎向承載力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7 張有祥;灌注嵌巖樁承載力性狀及嵌巖深度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5年
8 李文萍;建筑結構設計中若干問題的分析與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9 劉智勇;昔格達泥巖中樁的承載性狀及后注漿技術的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10 黃金林;嵌巖樁的承載性狀及沉降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2277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22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