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施工技術論文 >

多自由度結構的擬負剛度阻尼器減振效果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00:50

  本文選題:結構減振 + 擬負剛度控制 ; 參考:《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針對擬負剛度減振的問題,提出一種負剛度控制力算法.通過對雙自由度體系的振動分析,提出了多層建筑結構在應用擬負剛阻尼器減振時,擬負剛度阻尼器的布置原則.采用并聯基本單元的方法來解決擬負剛度阻尼器在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中的仿真問題,并對某多層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響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擬負剛度阻尼器能更有效地降低結構的加速度,同時保證結構在阻尼力的限制下位移增幅較小,比傳統阻尼器的減振效果更好.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quasi negative stiffness damping, a negative stiffness control force algorith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vibration analysis of two-degree-of-freedom system, the layout principle of quasi-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 for multi-story building structure is put forward when the quasi-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 is used to reduce vibration. The parallel basic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simulation problem of quasi-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s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The response of a multi-story fram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si-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 can reduc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tructure more effectively and ensure that the displacement increase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limit of damping forc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damper.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控制結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分類號】:TU3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史鵬飛;吳斌;;擬負剛度阻尼減振結構的動力特性與減振效果分析[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9年03期

2 紀晗;熊世樹;袁涌;;基于負剛度原理的結構隔震效果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史鵬飛;吳斌;;擬負剛度與粘滯阻尼混合減振結構的動力特性與減振效果分析[J];振動與沖擊;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許衛(wèi)鍇;王偉;;考慮阻尼的一維聲子晶體帶隙特性分析及等效參數預測[A];第十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2011)上冊[C];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胡光軍;一種非線性隔振器的設計及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譚平;Shirley J Dyke;;飛機航電設備的半主動磁流變控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6期

2 李忠獻,姜南,徐龍河,周云;不同控制策略下安裝磁流變阻尼器的模型結構振動臺試驗與分析[J];建筑結構學報;2004年06期

3 付偉慶;張永山;劉文光;陳菲;;磁流變阻尼器被動隔震振動臺試驗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4 呂明云,瞿偉廉,涂建維;建筑結構地震反應的智能隔震控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5 徐趙東,沈亞鵬;磁流變阻尼結構的雙態(tài)控制和三態(tài)控制彈塑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07期

6 周福霖;譚平;冼巧玲;黃襄云;楊錚;;房屋隔震體系的研究與應用(英文)[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02期

7 李秀領;李宏男;;磁流變阻尼建筑結構多態(tài)控制策略研究[J];應用力學學報;2008年01期

8 彭解華,,陳樹年;正、負剛度并聯結構的穩(wěn)定性及應用研究[J];振動.測試與診斷;199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玉敖,程抒星;基于H_∞控制理論的結構半主動控制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2000年06期

2 姜袁;苑寶軍;王漢姣;;滑移隔震半主動控制的人工神經網絡方法[J];災害與防治工程;2005年01期

3 閻維明,譚平,周福霖;主動變剛度·阻尼體系的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4 徐家云,胡泳,鐘珞;結構控制新系統MDS的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5期

5 姜袁,洪秀安,蔣昱州,張玉文;瞬態(tài)最優(yōu)半主動控制在滑移隔震中的應用[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6 黃麗彬;鄒立華;;基礎隔震結構考慮擺動的振動控制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1期

7 沈少波,吳文劍;建筑結構地震反應智能基礎隔震的半主動控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8 董文忠,王闖,熊輝;一種新的結構抗震控制策略[J];遼寧工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9 劉斌;李愛群;;磁流變阻尼器及其研究進展[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10 阮燦椿;李虎;;環(huán)形MR—TMD半主動控制的研究[J];科技促進發(fā)展;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何玉敖;何亞東;;瞬時最優(yōu)半主動控制[A];第九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0年

2 祁生文;;單面邊坡的兩種動力反應形式及其臨界高度[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陳勇;虞雅梅;樓文娟;孫炳楠;;基于時間離散模型的斜拉索振動半主動控制[A];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第十一屆全國工程建設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董宏英;霍達;徐寧壽;李云棟;;考慮時延的內置經絡系統半主動控制研究[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1年

5 李江;何玉敖;;隔震和半主動控制組成的結構振動混合控制系統分析[A];第十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2001年

6 孫清;伍曉紅;劉正偉;李鵬;;結構振動半主動控制的時滯效應[A];第17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8年

7 譚平;閻維明;周福霖;;主動變剛度控制系統的瞬時最優(yōu)控制算法[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8 姜南;李忠獻;;安裝MR阻尼器相鄰結構半主動控制振動臺試驗[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0年

9 彭文韜;徐家云;李桂青;;半主動控制結構設計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1994年

10 林偉;李忠獻;倪一清;;基于信賴域方法的MR阻尼器瞬時最優(yōu)半主動控制[A];第六屆全國土木工程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通訊員徐春 王宏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偉;多維多點地震激勵的大跨度空間結構磁流變阻尼器半主動控制[D];天津大學;2009年

2 金嶠;結構振動的滑模變結構控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霍林生;偏心結構利用調液阻尼器減震控制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李秀領;非對稱建筑結構的磁流變阻尼器半主動控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5 姜南;應用MR阻尼器的相鄰建筑地震反應半主動控制理論與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6 熊俊明;可控調諧液體阻尼器系統對高層建筑地震反應控制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1年

7 葉昆;近斷層脈沖型地震作用下LRB基礎隔震結構地震響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8 孫洪鑫;磁流變式調諧液柱阻尼器振動控制理論與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9 羅明;波激海洋平臺與風激高層建筑的非線性隨機最優(yōu)控制[D];浙江大學;2004年

10 曾德民;橡膠隔震支座的剛度特征與隔震建筑的性能試驗研究[D];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巍;MR-TMD半主動控制研究及其應用[D];天津大學;2003年

2 蔡曉虹;設置磁流變阻尼器的房屋建筑結構的抗震分析與優(yōu)化[D];湖南大學;2005年

3 劉宏波;加入磁流變阻尼器結構的模糊邏輯半主動控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4 沈楊;局域大空間高層結構扭轉振動控制方法[D];同濟大學;2008年

5 韓亞偉;基于神經網絡的結構振動預測控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6 王文;基于MBC的大跨空間結構振動控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孫曉剛;風與地震作用下大慶電視塔的振動控制分析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7年

8 張珍珍;半主動減震結構實時控制的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9 王保兵;基于MR阻尼器的基礎智能隔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8年

10 廖紅偉;基于能量分析法的磁流變阻尼結構的設計方法研究[D];廣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5497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205497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3fb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