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洛陽寺院園林營建考——以《洛陽伽藍記》為中心的考察
本文選題:北魏 + 洛陽 ; 參考:《史學集刊》2014年05期
【摘要】:北魏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首都洛陽寺院園林大量出現(xiàn)。洛陽寺院園林的涌現(xiàn),是北魏佛教的傳播、洛陽長期積淀的佛教文化以及社會上層奢靡風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時在洛陽營建寺院園林的社會階層十分廣泛,包括皇帝、后妃、貴族、官僚以及一般平民,此外還有西域胡人,因而洛陽寺院園林在營建規(guī)模和建筑風格上,既有相同之處,也呈現(xiàn)一些差異。并且,洛陽寺院園林的建筑營造、假山和水池的修建以及植物的栽培也都各具特點,顯示了精美化的特色。
[Abstract]: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this period, the capital Luoyang temple gardens appeared in large numbers. The emergence of temple gardens in Luoyang is the result of the spread of Buddhism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Buddhist culture accumulated in Luoyang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extravagance of the upper social strata. At that time, the social strata of the temple gardens in Luoyang were very extensive, including the emperor, the imperial concubine, the aristocrat, the bureaucrats and the ordinary people, in addition to the Hu people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refore, there were similarities in the scal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temple gardens in Luoyang. There are also some differences. Moreover, the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of the temple garden, the construction of rockery and pool,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lants a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showing the exquisite characteristics.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分類號】:K239.21;TU-098.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鐸;;北魏洛陽規(guī)劃及其城史地位[J];華中建筑;199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欣韻;;仿古與生態(tài)園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園林設計特色解讀[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1期
2 尤傳楷;園林城市與文化——由合肥“高新區(qū)”園林建設說開[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3 徐春;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的哲學源流[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4 唐俊泓,夏更壽;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表現(xiàn)藝術的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5年06期
5 谷麗榮;許先升;;園林景觀中的園路設計[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1期
6 樊磊;閆紅偉;呂偉軍;;淺談意境[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6期
7 劉瑞瑜;弓弼;周文強;何紅蕓;;漢代園林景觀特征的分析與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06期
8 歐鷗;孟祥彬;;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移天縮地”解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年11期
9 儲可可;;多視角品味中國園林藝術設計[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36期
10 王兆東;;嶺南園林文化特色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3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琪;于曉南;;我國古代觀葉植物文化探究[A];中國觀賞園藝研究進展2011[C];2011年
2 王樂微;曹先平;;傳統(tǒng)空間設計方法論----空間淺談[A];河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0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3 夏雷鳴;;從OI盧文文書看鄯善國僧人的社會生活——兼談晚唐至宋敦煌世俗佛教的發(fā)端[A];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居閱時;;承德避暑山莊的政治象征義[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2004年
5 蘆建國;杜毅;;草花混播在高速公路上的應用研究[A];工程綠化理論與技術進展——全國工程綠化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尚永琪;;3~6世紀僧人的流動與地理視閾的拓展[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鄧海英;;園林植物的選擇與配置[A];北京市“建設節(jié)約型園林綠化”論文集[C];2007年
8 孫立曄;馬劍;王嘉亮;張明宇;劉剛;;古典園林景觀照明評價實驗研究——以長廊為例[A];城市化進程中的建筑與城市物理環(huán)境:第十屆全國建筑物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王秉洛;;城市綠化——城市綠地系統(tǒng)——園林城市[A];風景園林學科的歷史與發(fā)展論文集[C];2006年
10 周向頻;楊雋偉;;主題化園林的發(fā)展趨勢與對策——中國當代園林設計的主題化特征解析[A];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高劉巍;王世貞的園林實踐與觀念[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范江濤;駁雜與務實:《抱樸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常昭;六朝瑯邪顏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苗霖霖;北魏后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稂荻;無盡的現(xiàn)象圓融[D];吉林大學;2011年
8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于亮;中國傳統(tǒng)園林“相地”與“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耿朝暉;釋慧皎《高僧傳》文學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耕耘;靜觀萬象——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審美境界[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張麗梅;基于文化特色的公園綠地夜景照明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臧慧;城市廣場空間活力構成要素及設計策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劉娟娟;城市公園綠地布點的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李亞亮;上海市公園綠地景觀特征分析及生態(tài)效益評價[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6 李慧;佛教對劉勰及其《文心雕龍》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聞治江;夏熱冬冷地區(qū)屋頂綠化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榮梅;禪宗“自然觀”的理論內涵與美學意蘊[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張敏;唐代佛教人物畫創(chuàng)作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游云會;廬山慧遠佛學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885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88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