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板下部土拱形成規(guī)律研究
本文關鍵詞: 土拱效應 剛性約束 土體沉陷 覆土壓力 出處:《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土拱效應是巖土工程中的常見現(xiàn)象,地下穿越施工過程中開挖斷面上部土體相互擠密,引起地層不均勻沉陷,在洞頂局部區(qū)域形成土拱.當表層存在剛性混凝土面板時,可對地表變形產(chǎn)生約束,改變原有應力傳遞路徑和土拱影響范圍.對此,采用ABAQUS有限元軟件建立仿真分析模型,針對不同板厚、埋深和管徑條件下的土拱形成規(guī)律進行研究,探討地基沉陷與管頂覆土壓力分布特征.研究結果表明,土拱效應導致地基內(nèi)部主應力方向發(fā)生偏轉,管頂兩側豎向應力有明顯增加,剛性道面板板底未發(fā)生隆起變形,開挖斷面覆跨比指標不是評價土拱效應的唯一指標,需結合具體參數(shù)條件進行討論.
[Abstract]:Soil arch effec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ound crossing construction, the upper soil mass of excavation section is compacted with each other, resulting in uneven subsidence of stratum. The soil arch is formed in the local area of the roof of the tunnel. When there is a rigid concrete slab on the surface, the deformation of the earth surface can be restrained, and the original stress transfer path and the influence range of the soil arch can be changed.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model, and the formation law of soil arch under different plate thickness, buried depth and pipe diameter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il arch effect results in the deflec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i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obvious increase of the vertical stress on both sides of the pipe top. There is no uplift and deformation at the bottom of rigid track slab, and the ratio of overpass to span of excavation section is not the only index to evaluate the soil arch effect, which needs to be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pecific parameter conditions.
【作者單位】: 中國民航大學機場學院;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408598) 中央高校基金項目(3122014B004) 中國民航大學科研啟動基金(2011QD13X)
【分類號】:TU990.3
【正文快照】: 土拱效應是巖土工程中的常見力學現(xiàn)象[1].一般認為土拱的形成需要具備3個基本條件,即土體間的不均勻變形、拱腳以及足夠的土體抗剪強度[2].當進行地下穿越施工時,土體挖掘會引起開挖斷面上部土層向下沉陷,土顆粒變位后相互擠密進而在洞頂局部范圍內(nèi)形成土拱(Soil Arch),并將拱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崇偉;;機坪輸油管道力學行為計算理論與方法綜述[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4期
2 厚美瑛 ,陸坤權;奇異的顆粒物質(zhì)[J];新材料產(chǎn)業(yè);2001年02期
3 賈海莉,王成華,李江洪;關于土拱效應的幾個問題[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律弦;潘泓;肖四喜;;深基坑環(huán)梁支護結構的性狀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3期
2 耿建勛;耿永常;張克緒;;水平土拱效應在護壁樁設計中的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3 梁文文;王成;;抗滑樁的樁間土拱效應問題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S2期
4 任奮華;來興平;蔡美峰;呂兆海;鄒磊;柴鑫;李立波;;破碎巖體巷道非對稱破壞與變形規(guī)律定量預計與評價[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5 劉丹珠;張家發(fā);李少龍;王丙杰;;基于土拱理論的土體坍塌機理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年05期
6 鄒登亮;;基坑工程中土拱效應分析[J];城市地質(zhì);2007年03期
7 秦艷婷;王士杰;杜光乾;朱常志;;深基坑樁錨支護結構樁間距的確定[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8 宮必寧,童蕾,牛志國;土石壩工程的拱效應分析[J];東北水利水電;2004年12期
9 劉輝;米海珍;文桃;劉豪杰;;土拱效應理論研究現(xiàn)狀及其進展[J];低溫建筑技術;2011年11期
10 孔維姝;胡林;吳宇;王偉明;;顆粒物質(zhì)中的奇異現(xiàn)象[J];大學物理;2006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趙明;王偉;劉q;;密集顆粒體-機械表面摩擦測試儀研究[A];2011年全國青年摩擦學與表面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2 鄒登亮;孫強;李厚恩;史哲;;基坑工程中土拱效應分析[A];中國地質(zhì)學會工程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zhì)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琚曉冬;馮文娟;朱金明;;樁后土拱作用范圍研究[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青年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2屆機械學院院長(系主任)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4 張云軍;宰金珉;王旭東;;基坑開挖過程中支護樁土拱效應探討[A];第15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強小俊;樁承地基路堤荷載傳遞機理的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09年
2 史,;雙排樁支護結構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蔣波;擋土結構土拱效應及土壓力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4 呂慶;邊坡工程災害防治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陳安;軟粘土中樁土共同作用模型試驗與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6 李向陽;大斷面管幕—箱涵推進工法中管幕力學作用與開挖面穩(wěn)定性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7 余闖;路堤荷載下剛性樁復合地基理論與應用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8 胡曉軍;邊坡加固工程支擋結構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蔣良濰;松散斜坡體錨、樁加固作用機理與工程應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10 芮瑞;剛性樁加固軟土地基的路堤荷載傳遞機理與優(yōu)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克選;排樁內(nèi)支撐聯(lián)合土釘支護體系的數(shù)值模擬[D];鄭州大學;2010年
2 張慶;干取土矩形咬合樁變形機理及其在軟土區(qū)深基坑支護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魏業(yè)清;利用抗滑樁進行滑坡支護的設計理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4 鄒立壘;超載作用下微型群樁與邊坡相互作用機理的數(shù)值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5 李倩倩;北京地鐵淺埋暗挖隧道合理埋置深度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張明瑞;門型抗滑樁支護滑坡時受力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7 潘倍雷;鄰近建筑物影響下新疆碎石類土場地基坑支護樁穩(wěn)定性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8 龍濤;螺紋樁與土相互作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王璐珠;糧倉應力轉向比和穩(wěn)定性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10 黃誓成;粉體顆粒的流動、堵塞與分聚行為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小文,濮家騮,包承鋼;砂土中隧洞開挖穩(wěn)定機理及松動土壓力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1999年04期
2 楊雪強;何世秀;余天慶;;提高擋土墻設計精度的若干方法[J];湖北工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3 楊雪強,,何世秀,莊心善;土木工程中的成拱效應[J];湖北工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4 尤昌龍;加筋土中的土拱[J];路基工程;1996年04期
5 周小文,濮家騮;隧洞結構受力及變形特征的離心模型試驗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8期
6 折學森;顧安全;;溝谷地形中埋設管道的土壓力研究[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9年04期
7 折學森;顧安全;;高填土下管道土壓力的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4期
8 厚美瑛 ,陸坤權;奇異的顆粒物質(zhì)[J];新材料產(chǎn)業(yè);2001年02期
9 顧安全;上埋式管道及洞室垂直土壓力的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1981年01期
10 吳能森,鄭建榮;人工挖孔圍護極受力機理的研究與探討[J];巖土工程技術;199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大海;楊翠如;;土拱房屋的抗震[J];建筑知識;1982年03期
2 韓愛民,肖軍華,梅國雄;被動樁中土拱形成機理的平面有限元分析[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3期
3 琚曉冬;馮文娟;朱金明;;樁后土拱作用范圍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4 童麗萍;韓翠萍;;傳統(tǒng)生土窯洞的土拱結構體系[J];施工技術;2008年06期
5 許先獻;李杏林;;應用擋土拱處理土壩滑坡的嘗試[J];農(nóng)田水利與小水電;1992年09期
6 吳子樹,張利民,胡定;土拱的形成機理及存在條件的探討[J];成都科技大學學報;1995年02期
7 陸瑞明,趙錫宏;擋土拱圈的內(nèi)力和變形計算[J];巖土工程學報;1997年06期
8 趙學勐;王璐;;黃土拱作用機理剖析[J];巖土力學;2009年S2期
9 劉丹珠;張家發(fā);李少龍;王丙杰;;基于土拱理論的土體坍塌機理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1年05期
10 KingsleyHafrop—Williams;陳文;;土拱中的拱形[J];路基工程;199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琚曉冬;馮文娟;朱金明;;樁后土拱作用范圍研究[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青年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2屆機械學院院長(系主任)會議論文集(上)[C];2006年
2 王全久;;橢圓擋土拱圈在自由場中的受力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地基處理學術委員會第四屆地基處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盧宇飛;無擋板懸臂式抗滑樁樁后土拱空間分布特征研究[D];重慶大學;2014年
2 吳小寧;樁內(nèi)點錨技術及其工程應用[D];重慶大學;2009年
3 鄧春燕;磚土拱城門結構的安全性分析及加固技術研究[D];東南大學;2004年
4 秦艷婷;樁錨支護體系在深基坑工程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5 曹先康;預應力錨索抗滑樁的設計方法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2年
6 盧坤林;被動樁樁間距的合理確定方法的研究和對無限條分法的探討[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7 劉偉宏;圍樁—土耦合式抗滑結構工作機理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582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45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