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育系培矮64S分蘗角度基因的初步定位
發(fā)布時間:2024-01-23 12:27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糧食。我國水稻育種在經(jīng)歷矮化育種與雜種優(yōu)勢利用兩次突破后,水稻增產(chǎn)遭遇瓶頸。為了進一步提高水稻產(chǎn)量,國內(nèi)外育種家結合生產(chǎn)實踐提出水稻“理想株型”模型,其中分蘗角度是構成水稻理想株型的一個重要農(nóng)藝性狀,合適的分蘗角度對塑造“理想株型”和提高產(chǎn)量有著重要意義。目前,培矮64S是應用最廣泛的光敏不育系之一,具有配合力好和株型優(yōu)良的特性。本研究以培矮64S和IR841雜交衍生的F2為基因定位群體,對控制水稻分蘗角度基因進行初步定位。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1、對培矮64S和IR841進行長日照(16小時光照/8小時黑暗)和短日照(12小時光照/12小時暗照)兩個梯度處理研究,結果顯示在長日照的條件下,兩親本分蘗角度明顯比在短日照條件下都有所增加,且IR841在不同光照周期下分蘗角度差異更顯著。2、黑暗條件下,IR841對于重力變化更加敏感,而培矮64S對重力變化表現(xiàn)相對不敏感。3、培矮64S與IR841雜交獲得F1的分蘗角度為大分蘗角度,F1自交獲得F2的分蘗角度呈現(xiàn)連續(xù)分布,遺傳...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本文編號:3882656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圖2.1長沙/三亞每日溫度分布圖
圖2.2長沙/三亞每日溫差分布圖
圖2.4不同光照處理條件,親本分蘗角度比較圖
圖2.3長沙/三亞每日光照周期分布圖
本文編號:38826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3882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