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對人類主體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2-24 07:43
人類在創(chuàng)造、使用人工智能的過程中,一方面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便利了人類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人工智能和人類的關系、由人工智能引發(fā)的人的異化及倫理道德等問題。如何妥善應對上述問題,使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對人工智能與人類主體性關系的研究。在反思人工智能與人類主體性關系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對人工智能給人類主體性帶來的影響進行探討,更要以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待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出解決方案。本文以人類主體性產(chǎn)生的理論基礎、現(xiàn)實依據(jù)以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為寫作背景,并通過分析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點問題、技術批判、建構(gòu)分析等,挖掘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類主體性的特質(zhì),實事求是地分析其理論價值以及現(xiàn)實意義。并對理論盲點、實踐困境進行梳理和反思,從而更深入的去探討人工智能對人類主體性的影響。全文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為緒論,闡述了本篇論文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研究方法等,意圖展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義,并為全篇論文的論述作引。第二章是對人工智能和人類主體性的概述,主要是對二者的概念、發(fā)展歷程及特點進行歸納,為全文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三、四章分別論述...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xiàn)實意義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3.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3.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1.4.1 視角的創(chuàng)新
1.4.2 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獻分析法
1.5.2 歷史分析法
1.5.3 系統(tǒng)分析法
第2章 人工智能與人類主體性概述
2.1 人工智能的概述
2.1.1 人工智能的界定
2.1.2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程
2.1.3 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
2.2 人類主體性的概述
2.2.1 主體與主體性的界定
2.2.2 人類主體性的內(nèi)涵
2.2.3 人類主體性的演變歷程
第3章 人工智能對人類主體性的積極影響
3.1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類主體性的重新審視
3.1.1 人類主體性的覺醒
3.1.2 人類主體性的“返魅”
3.1.3 人類主體性的嬗變
3.2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類主體性的彰顯
3.2.1 拓展了主體的為我性
3.2.2 激發(fā)了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
3.2.3 提高了主體的能動性
第4章 人工智能對人類主體性的消極影響
4.1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類主體性的異化
4.1.1 人工智能和人的異化
4.1.2 人工智能影響下人類主體性異化的特征
4.1.3 人工智能導致人類主體性異化的原因
4.2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的倫理道德困境
4.1.1 倫理道德的混亂
4.1.2 責任歸屬困難
4.3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的主體性困境
第5章 人工智能影響下鞏固人類主體性的建議
5.1 堅持“人是目的”,維護人的主體地位
5.1.1 堅持以人為本的技術觀
5.1.2 確立人的主體地位
5.2 豐富生命價值,消除人的異化
5.2.1 構(gòu)建生命哲學,豐富生命價值
5.2.2 增強人的主體性
5.3 加強制度規(guī)范,防控責任風險
5.3.1 完善社會監(jiān)管制度
5.3.2 明確責任歸屬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維護人類的尊嚴——人工智能技術觀的思考[J]. 林德宏. 哲學分析. 2018(05)
[2]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及其規(guī)約之徑[J]. 閆坤如,馬少卿.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4)
[3]十八大以來國內(nèi)學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研究述評[J]. 桑建泉. 社會主義研究. 2018(01)
[4]論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知覺問題——如何理解《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J]. 文學平.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4)
[5]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未來展望[J]. 蘇楠.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7(04)
[6]監(jiān)管人工智能系統(tǒng):風險、挑戰(zhàn)、能力和策略[J]. 馬修U.謝勒,曹建峰,李金磊.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 2017(03)
[7]人是機器的尺度——論人工智能與人類主體性[J]. 張勁松.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7(01)
[8]中國人工智能40年[J]. 蔡自興. 科技導報. 2016(15)
[9]人工智能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 呂澤宇.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6(13)
[10]考論老子《道德經(jīng)》構(gòu)建的獨特生命哲學體系[J]. 邢晨,劉瑋緯. 蘭臺世界. 2016(08)
博士論文
[1]論主體性的歷史生成[D]. 趙海英.吉林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人工智能應用中的倫理道德問題研究[D]. 王亭力.遼寧師范大學 2017
[2]信息化時代人的異化問題研究[D]. 李賀.貴州師范大學 2014
[3]論人工智能具有意向性的可能[D]. 張旺強.蘭州大學 2012
[4]關于人工智能的哲學思考[D]. 龔園.武漢科技大學 2010
[5]虛擬認識中的主體性問題研究[D]. 高忠麗.哈爾濱師范大學 2009
[6]人的生命價值的哲學思考[D]. 劉秀燕.山東師范大學 2008
[7]馬克思人的主體性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 張志勇.鄭州大學 2007
[8]從人工智能科學的發(fā)展看人工智能哲學的走向[D]. 黃麗場.四川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642282
【文章來源】: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1.2.2 現(xiàn)實意義
1.3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1.3.1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
1.3.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創(chuàng)新之處
1.4.1 視角的創(chuàng)新
1.4.2 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獻分析法
1.5.2 歷史分析法
1.5.3 系統(tǒng)分析法
第2章 人工智能與人類主體性概述
2.1 人工智能的概述
2.1.1 人工智能的界定
2.1.2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程
2.1.3 人工智能的主要應用
2.2 人類主體性的概述
2.2.1 主體與主體性的界定
2.2.2 人類主體性的內(nèi)涵
2.2.3 人類主體性的演變歷程
第3章 人工智能對人類主體性的積極影響
3.1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類主體性的重新審視
3.1.1 人類主體性的覺醒
3.1.2 人類主體性的“返魅”
3.1.3 人類主體性的嬗變
3.2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類主體性的彰顯
3.2.1 拓展了主體的為我性
3.2.2 激發(fā)了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
3.2.3 提高了主體的能動性
第4章 人工智能對人類主體性的消極影響
4.1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類主體性的異化
4.1.1 人工智能和人的異化
4.1.2 人工智能影響下人類主體性異化的特征
4.1.3 人工智能導致人類主體性異化的原因
4.2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的倫理道德困境
4.1.1 倫理道德的混亂
4.1.2 責任歸屬困難
4.3 人工智能環(huán)境下人的主體性困境
第5章 人工智能影響下鞏固人類主體性的建議
5.1 堅持“人是目的”,維護人的主體地位
5.1.1 堅持以人為本的技術觀
5.1.2 確立人的主體地位
5.2 豐富生命價值,消除人的異化
5.2.1 構(gòu)建生命哲學,豐富生命價值
5.2.2 增強人的主體性
5.3 加強制度規(guī)范,防控責任風險
5.3.1 完善社會監(jiān)管制度
5.3.2 明確責任歸屬
結(jié)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學術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維護人類的尊嚴——人工智能技術觀的思考[J]. 林德宏. 哲學分析. 2018(05)
[2]人工智能倫理問題及其規(guī)約之徑[J]. 閆坤如,馬少卿.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4)
[3]十八大以來國內(nèi)學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研究述評[J]. 桑建泉. 社會主義研究. 2018(01)
[4]論唯物主義認識論中的知覺問題——如何理解《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J]. 文學平. 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04)
[5]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未來展望[J]. 蘇楠.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7(04)
[6]監(jiān)管人工智能系統(tǒng):風險、挑戰(zhàn)、能力和策略[J]. 馬修U.謝勒,曹建峰,李金磊. 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 2017(03)
[7]人是機器的尺度——論人工智能與人類主體性[J]. 張勁松. 自然辯證法研究. 2017(01)
[8]中國人工智能40年[J]. 蔡自興. 科技導報. 2016(15)
[9]人工智能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 呂澤宇.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6(13)
[10]考論老子《道德經(jīng)》構(gòu)建的獨特生命哲學體系[J]. 邢晨,劉瑋緯. 蘭臺世界. 2016(08)
博士論文
[1]論主體性的歷史生成[D]. 趙海英.吉林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人工智能應用中的倫理道德問題研究[D]. 王亭力.遼寧師范大學 2017
[2]信息化時代人的異化問題研究[D]. 李賀.貴州師范大學 2014
[3]論人工智能具有意向性的可能[D]. 張旺強.蘭州大學 2012
[4]關于人工智能的哲學思考[D]. 龔園.武漢科技大學 2010
[5]虛擬認識中的主體性問題研究[D]. 高忠麗.哈爾濱師范大學 2009
[6]人的生命價值的哲學思考[D]. 劉秀燕.山東師范大學 2008
[7]馬克思人的主體性思想及其當代價值[D]. 張志勇.鄭州大學 2007
[8]從人工智能科學的發(fā)展看人工智能哲學的走向[D]. 黃麗場.四川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642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rengongzhinen/364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