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與轎車碰撞中騎車人的傷害特征
本文選題:車輛工程 + 騎車人損傷�。� 參考:《吉林大學(xué)學(xué)報(工學(xué)版)》2016年06期
【摘要】:根據(jù)電動自行車與轎車碰撞事故調(diào)查結(jié)果,對騎車人碰撞傷害特點和傷害原因進行了研究。在仿真計算中選用THUMS生物力學(xué)假人代表騎車人,并與真實交通事故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證實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通過對電動自行車與轎車碰撞中騎車人傷害情況的仿真分析可知,電動自行車與轎車碰撞中騎車人下肢發(fā)生嚴重傷害的概率遠大于其他部位,在新車開發(fā)中優(yōu)化發(fā)動機罩前緣的造型和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能夠降低騎車人下肢的傷害概率。本研究結(jié)果可為車輛安全法規(guī)制定和新車安全性能開發(fā)提供參考。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collision accident between electric bicycle and ca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collision injury of cyclists were studied. In the simulation, THUMS biomechanical dummy is chosen to represent the cyclists,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al traffic accident data,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injury of cyclists in the collision between electric bicycle and car,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serious injury of lower extremities in the collision between electric bicycle and car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arts. Optimizing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front edge of the hood in the new car development can reduce the lower limb injury probability of the cyclis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vehicle safety regulations and new car safety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中國汽車技術(shù)研究中心汽車工程研究院;
【基金】:“863”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項目(2011AA11A286)
【分類號】:U467.14;U491.3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蕩;朱西產(chǎn);馬志雄;;汽車—行人和汽車—騎車人的碰撞傷害及相關(guān)因素[J];汽車安全與節(jié)能學(xué)報;2010年04期
2 周明寶;;應(yīng)限制騎車人年齡并持證上路[J];道路交通管理;2009年03期
3 ;充氣頭盔可保護騎車人[J];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綜合科技);2010年12期
4 唐波;;騎車人碰撞與行人碰撞的差異以及相關(guān)探討[J];汽車與配件;2011年01期
5 張鼎明;認真觀察道路上20種動態(tài)[J];農(nóng)業(yè)機械化與電氣化;1996年04期
6 吳占龍;駕駛無“眼”車 撞死騎車人[J];農(nóng)機具之友;1996年03期
7 李英奎;選購摩托車要六看[J];農(nóng)村百事通;1997年10期
8 李華中;逃跑是絕路[J];交通與運輸;1997年05期
9 馬長山;直行遇紅燈改右拐 撞傷騎車人負全責(zé)[J];汽車運用;1998年05期
10 張志秋;防自行車事故六要素[J];現(xiàn)代交通管理;1999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璇;美國:油價飆升,上班路上多了騎車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本報記者 孟慶豐 祝海燕;給開車人更多選擇 給騎車人更多空間[N];中國交通報;2014年
3 郝崢嶸;黑車之“小”成就信息化之“大”[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4 江蘇省公安廳 孔繁勇;日加大對騎車人安全管理力度[N];法制日報;2013年
5 張澤文 李杰 趙俊剛;反光貼令騎車人不再怕黑[N];人民公安報;2011年
6 王云;美國人漸興騎車上下班[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馬之恒;自行車收藏亮相博物館[N];北京科技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王云峰;還騎車人一條安全順暢的路[N];遼寧日報;2014年
9 梁聞;為了讓騎車人更快捷出行[N];太原日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饒婷;“掉鏈子”的修車攤[N];北京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聶進;行人和自行車騎車人交通傷流行病學(xué)及頭部損傷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5條
1 王薛超;汽車—電動兩輪車碰撞事故分析及騎車人動力學(xué)響應(yīng)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3年
2 古杰;基于大規(guī)模仿真數(shù)據(jù)的騎車人碰撞行為研究[D];清華大學(xué);2014年
3 李松慶;汽車—自行車碰撞事故分析及騎車人頭部損傷防護技術(shù)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08年
4 韋筱;汽車—兩輪車事故中騎車人損傷機制研究及典型碰撞三維演示[D];長安大學(xué);2012年
5 曲彩悅;基于貝葉斯網(wǎng)絡(luò)模型的兩輪車騎車人損傷風(fēng)險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4年
,本文編號:17932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1793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