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車門異響分析及焊點優(yōu)化
本文選題:異響 切入點:間隙分析 出處:《機械設計與制造》2016年06期
【摘要】:乘用車車門異響是影響車內舒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使得車門結構產生異響的主要因素是結構連接處焊點強度不足。以國內某乘用車車門為例,首先在CATIA中建立三維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軟件Hyper Mesh進行網格劃分和模態(tài)分析,獲得車門自由模態(tài)頻率和振型;然后利用聲學分析軟件VAOne對車門異響進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獲取車門產生異響的主要分布區(qū)域。最后,基于拓撲優(yōu)化方法對車門結構中的焊點布置進行優(yōu)化設計,經焊點優(yōu)化后的車門異響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Abstract]:The abnormal noise of passenger car door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mfort of the car, and the main factor that causes the abnormal sound of the door structure is the lack of solder joint strength at the structural joint. Taking a passenger car door in China as an example,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CATIA at first.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Hyper Mesh, the free modal frequency and mode shape of the door are obtained, and then the acoustic analysis software VAOn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abnormal sound of the door. Finally, based on the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solder joint layout in the door structure is optimized and the problem of the door abnormal noise after the solder joint optimization is effectively solved.
【作者單位】: 軍械工程學院車輛與電氣工程系;
【分類號】:U463.8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青;乘用車產量和價格繼續(xù)下降,銷量小幅增長[J];中國物價;2004年11期
2 ;今年前2個月國產乘用車銷量下降了6.4%[J];時代汽車;2005年04期
3 張伯順;9月份乘用車市場排行分析[J];汽車與配件;2005年43期
4 ;2005年3月中國乘用車市場份額[J];汽車與配件;2005年16期
5 王青;2005:乘用車需求有所回升 車價繼續(xù)下跌[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6 王青;;2006年1季度:乘用車產銷大幅增長,價格繼續(xù)下跌[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6年05期
7 ;2006年7月乘用車銷量前20名的汽車生產企業(yè)[J];汽車與配件;2006年33期
8 ;2006年7月乘用車市場銷量[J];汽車與配件;2006年33期
9 張伯順;;乘用車增長最明顯 轎車貢獻度最高——2006年12月份及年度乘用車市場簡析[J];汽車與配件;2007年05期
10 Arindam Bhattacharya;Kevin D' souza;Xavier Mosquet;Georg Sticher;Arvind Subramanian;;乘用車市場決勝十年之后[J];商學院;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2006年上半年全國主要乘用車分品牌產銷量[A];2006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度報告[C];2006年
2 ;2005年乘用車產量超大100萬輛的國家[A];2006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度報告[C];2006年
3 殷杰;張麗文;周清;;淺析乘用車平臺開發(fā)策略[A];西南汽車信息:2012年下半年合刊[C];2012年
4 米世生;;乘用車的節(jié)油原理和技巧探討[A];2007年APC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志堅;單率;馬浩;;“四位一體”電動乘用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運營管理實踐典型經驗[A];2013年全國智能用電技術經驗交流會會議指南[C];2013年
6 林梅英;陳銘年;徐建全;林少玲;;當代五類乘用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比較分析——全球名車統(tǒng)計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年會——提升福建制造業(yè)競爭力的戰(zhàn)略思考專題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陳銘年;林梅英;徐建全;林少玲;;當代五類乘用車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比較分析——全球名車統(tǒng)計分析之七[A];福建省科協(xié)第四屆學術年會提升福建制造業(yè)競爭力的戰(zhàn)略思考專題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盤點2005:車市變化之民族品牌的新生[A];2005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報[C];2005年
9 張科峰;劉剛;顏長征;王欣;;乘用車移動行李對后排座椅撞擊試驗研究[A];西南汽車信息:2011年上半年合刊[C];2011年
10 ;2007年中國車市大盤點[A];2007年度中國汽車摩托車配件用品行業(yè)年度報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崔進賢;粵、浙、蘇三省乘用車上牌量最大[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2 張毅;1—5月國產乘用車銷量逾300萬輛[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8年
3 王燦彬;今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將增長15%—16%[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8年
4 趙奕;64.4萬輛 去年12月乘用車銷量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5 鐘青;前9個月全國乘用車上牌5379040輛[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6 記者 錢瑜;全年乘用車市場增幅將達10%[N];北京商報;2012年
7 本報記者 張怡;10月乘用車銷量明顯回暖[N];中國證券報;2012年
8 張海燕;自主品牌乘用車10月市場表現(xiàn)良好[N];中國質量報;2012年
9 本報記者 張怡;12月乘用車銷售首周“開門紅”[N];中國證券報;2012年
10 本報記者 王梓函;用數(shù)字解讀2012年中國乘用車市場[N];中國工業(yè)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譚瑞松;我國微型乘用車企業(yè)競爭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2 劉海東;乘用車輕量化綠色效應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張學文;乘用車兩缸柴油機的關鍵技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2年
4 王彥會;乘用車底盤性能開發(fā)評價技術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建升;杭州乘用車銷售行業(yè)發(fā)展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2 趙聞軒;電動乘用車與傳統(tǒng)乘用車差異化對造型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3 周亞慶;基于MATLAB的乘用車匹配計算與評價軟件的開發(fā)[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4 潘瑞伯;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售后服務體系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5 張貴友;我國乘用車消費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6 吳衛(wèi);乘用車市場需求預測模型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7 宋晨;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戰(zhàn)略探索[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8 潘景慧;一汽集團乘用車營銷體系完善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9 王建飛;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10 孫萬隆;二手乘用車市場的大4S營銷模式及其策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638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166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