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電池用新型鎂基儲氫合金的組織與性能
本文關鍵詞:新能源汽車電池用新型鎂基儲氫合金的組織與性能
更多相關文章: 鎂基儲氫合金 新能源汽車 汽車電池 吸放氫性能 電化學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摘要】:采用超聲振動輔助感應熔煉法,制備出Mg1.8V0.2Ni0.95Co0.05新型鎂基儲氫合金,并進行了顯微組織、XRD、吸放氫性能和電化學循環(huán)穩(wěn)定性的分析。結果表明,該新型合金具有較佳吸放氫性能和充放電循環(huán)穩(wěn)定性,由Mg2Ni基體相和少量彌散分布的V3Ni相組成,最大吸氫量達到2.3wt%,放氫平臺壓力約為0.6 MPa。與Mg2Ni合金相比,該新型合金經20次充放電循環(huán)后的放電容量衰減率減小了72.3%。
【作者單位】: 湖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關鍵詞】: 鎂基儲氫合金 新能源汽車 汽車電池 吸放氫性能 電化學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基金】:湖南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13C255)
【分類號】:TG139.7;TM912;U469.7
【正文快照】: 隨著能源危機的加劇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新型的清潔能源備受業(yè)界關注,其中氫能是人們普遍認為極具應用前景的新型能源之一[1-2]。儲氫合金是促使氫能大規(guī)模應用的有效途徑[3]。在新能源汽車電池中,鎂基儲氫合金由于輕便、安全性好、儲氫容量大和價格相對較低等優(yōu)點被譽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東;;鎳鈷高價制約著儲氫合金產量的增長勢頭[J];功能材料信息;2004年02期
2 鄭雪萍;敖暉;李平;曲選輝;;稀土系儲氫合金電化學性能的研究現(xiàn)狀[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06年05期
3 鄭雪萍;曲選輝;李平;;稀土系儲氫合金性能影響因素的研究現(xiàn)狀[J];金屬功能材料;2006年06期
4 熊曉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法測定儲氫合金中鎳鑭錳鋁鈷鐠釹鈰[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07年05期
5 ;鎂鎳系儲氫合金的制備研究[J];合成化學;2007年S1期
6 馮向琴;;儲氫合金中釩的測定[J];福建分析測試;2009年02期
7 趙銘;宋西平;裴沛;張沛龍;;V-7.4Zr-7.4Ti-7.4Ni儲氫合金的熱力學研究[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9年04期
8 袁華堂;王一菁;閆超;宋大衛(wèi);;新型稀土高性能儲氫合金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12年02期
9 范愛國;;高性能儲氫合金制備技術[J];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2012年06期
10 李連清;儲氫合金的研制[J];宇航材料工藝;199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雪萍;李平;安富強;曲選輝;;配位氫化物儲氫合金的研究現(xiàn)狀[A];第六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4)[C];2007年
2 趙新明;田志剛;;儲氫合金的應用研究[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經海;張曙光;郭宏;馬自力;楊博;張少明;石力開;;快速凝固氣霧化儲氫合金的后處理研究[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經海;郭宏;朱學新;馬自力;盧彩濤;徐駿;李成棟;石力開;;特種工藝方法制備儲氫合金評述[A];第九屆材料科學與合金加工學術會議?撐募痆C];2004年
5 周濤;曾平;陳冠群;葛志強;;國內外稀土儲氫合金的研究現(xiàn)狀與應用[A];中國顆粒學會2006年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張玉潔;楊猛;丁毅;馬立群;;氟化處理對儲氫合金性能的影響研究[A];第七屆全國氫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張玉潔;楊猛;丁毅;馬立群;;氟化處理對儲氫合金性能的影響研究[A];第七屆全國氫能學術會議專輯[C];2006年
8 朱惜林;;儲氫合金產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面臨的問題及思考[A];中國稀土儲氫材料產業(yè)鏈的發(fā)展與共贏——第三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yè)論壇專家報告集[C];2011年
9 徐艷輝;鞠華;;儲氫合金的結構、熱力學與電化學性能:一種平均總電子數(shù)目的經驗方法[A];蘇州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2009)[C];2010年
10 王敬;那威;吳鋒;;鎂基儲氫合金壽命改善方法研究概況[A];第七屆全國氫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唐煥威 扈春鶴 韓宇;全球儲氫合金技術專利態(tài)勢分析[N];中國知識產權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利軍;鈦鉻釩儲氫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5年
2 張磊;儲氫合金的電子結構與性能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3 徐光亮;鎂鎳儲氫合金的氫化燃燒制備技術及摻雜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4 覃峰;新型稀土系儲氫合金的粉化、膨脹和傳熱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竇燕蒙;含儲氫合金燃燒劑推進劑的燃燒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4年
6 吳廣新;鎂基儲氫合金吸放氫熱力學和動力學研究[D];上海大學;2009年
7 趙炳建;固體透氧膜法直接制備儲氫合金新工藝[D];上海大學;2012年
8 安學會;La-Mg-Ni-H體系相平衡及其吸放氫動力學機理研究[D];上海大學;2012年
9 劉靜;磁場輔助合成鎂基儲氫合金及其吸放氫動力學機理[D];上海大學;2009年
10 肖方明;RE-Mg-Ni系稀土鎂基儲氫合金的制備工藝探索及其結構與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宇凡;La_(1-x)Mg_xNi_(3.5y)Co_y(x=0.2~0.3,y=0~0.5)儲氫合金的組織結構及儲氫和電化學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2 王云軍;低鈷高鑭儲氫合金的工業(yè)實驗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3 楊康;Y-Fe基稀土儲氫合金的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6年
4 崔今花;儲氫合金材料系統(tǒng)研制及其特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5 杜樹立;Ti-V-Mn/Ti-Cr-V儲氫合金及混合儲氫容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趙帥;基于支持向量回歸的儲氫合金成分對其電化學性能影響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7 李慧;用于氫化物復合儲氫器和高壓氫化物壓縮器的儲氫合金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8 韋濤;鎂基儲氫合金氫化燃燒合成若干中間反應研究[D];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9 方志杰;儲氫合金吸氫機理及摻雜元素作用機制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10 任國新;稀土—鎂儲氫合金的四氫呋喃球磨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0414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qiche/104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