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改良模式對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及水稻產量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不同改良模式對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及水稻產量的影響
【摘要】:為了明確單一措施和集成模式對鹽堿土的改良效果和對水稻生長的影響,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對施用脫硫石膏+改良劑、有機肥、灌水及種植水稻4個因素9種改良集成模式進行了盆栽試驗。結果表明,施用脫硫石膏+改良劑可增加土壤鈣鎂離子,降低鉀鈉離子,同時硫酸根離子增加,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減少,土壤p H值、堿化度降低,具有明顯的土壤改良效果。灌水淋洗可降低土壤堿化度51.16%,降低全鹽含量4.74 g/kg。集成模式T9處理(施用脫硫石膏十改良劑、有機肥、灌水、種植水稻集成模式)水稻各生育期株高、SPAD值、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活性等指標顯著優(yōu)于空白對照;集成模式T9處理水稻產量最高,為每盆38.66 g,較T7處理(施用脫硫石膏+改良劑和種植水稻集成模式)增產每盆0.67 g,較T4處理(施用有機肥和種植水稻集成模式)增產每盆10.27 g。表明T9處理對鹽堿土的改良效果和水稻經濟產量好于其他處理。
【作者單位】: 寧夏大學農學院;
【關鍵詞】: 脫硫石膏 鹽堿地 改良劑 水稻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BAC02B04)
【分類號】:S156.4
【正文快照】: 土壤鹽堿化和次生鹽堿化分布廣泛、危害嚴重,特別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據統(tǒng)計,世界范圍內鹽堿地面積約為9.54×108hm2,其中中國約為9.91×107hm2[1],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和濱海地區(qū),鹽堿地改造治理及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是區(qū)域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首要任務[2]。近年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泠,何念鵬,周道瑋;玉米秸稈改良松嫩鹽堿地的初步研究[J];中國草地;2001年06期
2 王有國;甘肅省鹽堿地現(xiàn)狀及改良利用途徑[J];甘肅農業(yè);2002年04期
3 王有國;甘肅省鹽堿地現(xiàn)狀及改良利用途徑[J];甘肅農業(yè);2002年05期
4 吳玉明;;鹽堿地改良十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02年09期
5 王艷梅;論鹽堿地改良途徑和植物種養(yǎng)管理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4年08期
6 ;改良鹽堿土凸現(xiàn)新族—我國鹽堿地改良專家彥惠俊談生物肥的應用[J];墾殖與稻作;2006年01期
7 趙思峰;;新疆鹽堿地的綜合治理研究[J];農機化研究;2006年09期
8 余美;芮孝芳;;寧夏鹽堿地改良利用研究進展[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6年06期
9 吳淑杭;周德平;姜震方;;鹽堿地改良與利用研究進展[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7年02期
10 周和平;張立新;禹鋒;李平;;我國鹽堿地改良技術綜述及展望[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曉平;張志宏;王興民;;鹽堿地改良栽培枸杞[A];寧夏林學會第二屆林業(yè)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C];2011年
2 季維春;賈乃新;丁春雨;楊威;;積極推進鹽堿地治理,確保糧食有效供給[A];2011年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江輝;邱勝彬;吳肇基;;新疆鹽堿地改良與生態(tài)農業(yè)[A];中國水利學會一九九九年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4 張克強;白成云;馬宏斌;張敬忠;牛斌;姜森林;;大同盆地金沙灘鹽堿地綜合治理技術開發(fā)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協(xié)二○○三年學術年會農林水論文精選[C];2003年
5 陳自勝;徐安凱;;堿茅在“三北”地區(qū)重鹽堿地改良中的重要作用[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6 郭造強;周玉林;張榮娟;謝自標;;河北省鹽堿地潛力分析及開發(fā)利用[A];2012年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徐安凱;樊奮成;;論堿茅在“三北”地區(qū)重鹽堿地改良中的作用[A];草業(yè)與西部大開發(fā)——草業(yè)與西部大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草原學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8 史漢祥;史躍展;劉常勝;饒文軍;饒發(fā)玖;李述祖;;一種脫硫副產品在濱海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研究[A];燒結工序節(jié)能減排技術研討會文集[C];2009年
9 竇超銀;康躍虎;;地下水淺埋區(qū)重度鹽堿地覆膜咸水滴灌水鹽動態(tài)試驗研究[A];紀念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成立30周年暨中國農業(yè)工程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CSAE 2009)論文集[C];2009年
10 周沛云;;新疆鹽堿地棗林治理改良技術[A];第四屆全國干果生產、科研進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志恒;專家對我區(qū)兩大流域鹽堿地改良利用規(guī)劃報告進行“會診”[N];喀什日報(漢);2007年
2 董峻;我國展開大面積鹽堿地農業(yè)高效利用研究[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9年
3 記者 張曄;2億畝沉睡的鹽堿地有望被喚醒[N];科技日報;2009年
4 見習記者 童彤;鹽堿地治理:技術是關鍵[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王海濱;山西:鹽堿地上的豐產藍圖[N];科技日報;2010年
6 張丹丹;溫商巨資改造吉林鹽堿地種出有機大米[N];糧油市場報;2011年
7 記者 劉曉波;鹽堿地改良工作座談會在我市召開[N];東營日報;2012年
8 記者 唐國忠;鹽堿地農業(yè)高效利用技術研究在五原取得新進展[N];巴彥淖爾日報(漢);2012年
9 記者 劉柱;許家印考察我市風光儲輸和鹽堿地改良項目[N];張家口日報;2014年
10 通訊員 侯學成 王英軍;張北 2600畝鹽堿地成功改良[N];張家口日報;2014年
,本文編號:713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71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