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枝菌根真菌對黃花蒿根圍土壤的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叢枝菌根真菌對黃花蒿根圍土壤的影響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叢枝菌根真菌 黃花蒿 土壤酶 微生物 礦質(zhì)養(yǎng)分
【摘要】:叢枝菌根真菌與植物根系共生后,會對植物根圍土壤造成影響,但其影響的內(nèi)容尚不清楚。本文通過盆栽試驗,研究了兩種叢枝菌根真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 Berch)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Nicolson Gerdemann)對藥用植物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根圍土壤的影響,探討了根圍土壤中礦質(zhì)養(yǎng)分、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數(shù)量以及微生物多樣性的相關(guān)變化,并結(jié)合黃花蒿自身有效藥用成分青蒿素的數(shù)量變化進行分析,為利用叢枝菌根真菌提高人工栽培黃花蒿青蒿素含量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論依據(jù)。研究所獲主要結(jié)果如下:1、本次實驗接種的兩種AMF提高了黃花蒿對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吸收,而且黃花蒿根圍土壤中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隨著黃花蒿的生長時期的變化出現(xiàn)先增高再下降的趨勢,在黃花蒿旺長期達到最大值。速效鉀的含量雖然也隨著黃花蒿的生長時期的變化出現(xiàn)先增高再下降的趨勢,在黃花蒿旺長期達到最大值,但在整個生長時期,接種AMF的兩個實驗組與CK實驗組之間沒有差異,所以接種AMF與提高黃花蒿根圍土壤中速效鉀的吸收沒有明顯作用。2、本次實驗接種的兩種AMF對黃花蒿根圍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影響比較大,與CK實驗組相比都出現(xiàn)了先升高再下降的趨勢,在黃花蒿旺長期達到了最大值。3、接種AMF可以提高黃花蒿根圍土壤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的數(shù)量,并且隨著黃花蒿的生長時期的變化三個菌群的數(shù)量都出現(xiàn)上升的趨勢。其中在細菌和真菌數(shù)量的變化中GM試驗處理組最多,在放線菌的數(shù)量變化中GV試驗處理組最多。4、不同處理黃花蒿葉片青蒿素含量順序為:GMGVCK。說明,接種AMF可以提高黃花蒿葉片青蒿素的含量。5、在黃花蒿整個生長時期,隨著時間的增加GM和GV兩個試驗處理組微生物多樣性指數(shù)呈現(xiàn)出逐漸增加的趨勢,CK試驗處理組呈現(xiàn)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說明接種AMF可以提高黃花蒿根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但接種AMF對黃花蒿根圍土壤微生物均勻度指數(shù)無顯著影響。在Biolog微平板中6類碳源的利用中,接種AMF可以促進黃花蒿根圍土壤微生物對單糖類、胺類利用,對酸類的利用無顯著影響。
【關(guān)鍵詞】:叢枝菌根真菌 黃花蒿 土壤酶 微生物 礦質(zhì)養(yǎng)分
【學(xué)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567.219;S154.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8
- 1.1 AMF和黃花蒿現(xiàn)狀11-13
- 1.2 接種AMF對植物根圍土壤的研究動態(tài)13-16
- 1.3 研究意義與目的16-17
- 1.4 研究路線17-18
- 2 實驗材料與方法18-33
- 2.1 盆栽實驗材料18
- 2.2 擴繁菌劑18-19
- 2.3 檢驗擴繁菌劑19
- 2.4 實驗方案19-21
- 2.4.1 盆栽實驗19
- 2.4.2 育苗與接種19-20
- 2.4.3 采樣方法20
- 2.4.4 供試基質(zhì)理化性質(zhì)20-21
- 2.5 菌根侵染率的測定21
- 2.6 根圍土壤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及PH的測定21-25
- 2.6.1 土壤速效N的測定21-22
- 2.6.2 土壤速效P的測定22-24
- 2.6.3 土壤速效K的測定24
- 2.6.4 土壤pH的測定24-25
- 2.7 根圍土壤酶活的測定25-28
- 2.7.1 根圍土壤脲酶活性的測定方法25-26
- 2.7.2 根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測定方法26-27
- 2.7.3 根圍土壤磷酸酶活性的測定方法27-28
- 2.8 根圍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的測定28-30
- 2.9 根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測定30
- 2.10 黃花蒿葉綠素的測定方法30
- 2.11 黃花蒿青蒿素的測定方法30-32
- 2.11.1 青蒿素衍生后標準曲線30-31
- 2.11.2 測定樣品青蒿素含量31-32
- 2.12 實驗主要儀器32
- 2.13 數(shù)據(jù)處理32-33
- 3 結(jié)果與分析33-52
- 3.1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菌根侵染率的影響33-34
- 3.2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礦物質(zhì)元素含量的影響34-36
- 3.2.1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響34-35
- 3.2.2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響35
- 3.2.3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速效鉀含量的影響35-36
- 3.3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PH和酶的影響36-40
- 3.3.1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PH的影響36-37
- 3.3.2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脲酶活性的影響37-38
- 3.3.3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響38-39
- 3.3.4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響39-40
- 3.4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微生物數(shù)量的影響40-43
- 3.4.1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細菌數(shù)量的影響40-41
- 3.4.2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真菌數(shù)量的影響41-42
- 3.4.3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放線菌數(shù)量的影響42-43
- 3.5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43-51
- 3.6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51
- 3.7 不同實驗處理對黃花蒿葉片中青蒿素含量的影響51-52
- 4 結(jié)論與討論52-56
- 4.1 結(jié)論52-53
- 4.2 討論53-56
- 4.2.1 不同處理對黃花蒿菌根侵染率的影響53-54
- 4.2.2 不同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營養(yǎng)元素的影響54
- 4.2.3 不同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54
- 4.2.4 不同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54-55
- 4.2.5 不同處理對黃花蒿青蒿素的影響55
- 4.2.6 不同處理對黃花蒿根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55-56
- 致謝56-57
- 參考文獻57-6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莫鎮(zhèn)濤;李文娜;;藥理學(xué)教學(xué)方法改進思路[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3年20期
2 郭歡;曾廣萍;劉紅玲;劉斌;馬曉麗;張霞;;叢枝菌根真菌對紅花根圍微生物多樣性特征的影響[J];微生物學(xué)通報;2013年07期
3 陳建中;葛水蓮;焦云紅;張曉立;;黃花蒿提取物在黃瓜保鮮中的應(yīng)用研究[J];北方園藝;2013年01期
4 賀學(xué)禮;馬麗;孟靜靜;王平;;不同水肥條件下AM真菌對丹參幼苗生長和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J];生態(tài)學(xué)報;2012年18期
5 喻會平;夏海乾;張恒;石俊雄;;復(fù)合肥配施油枯對植煙土壤根際微生物的影響[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年05期
6 蔡柏巖;葛菁萍;接偉光;閻秀峰;;黃檗根圍叢枝菌根真菌菌群組成[J];菌物學(xué)報;2009年04期
7 譚鉅發(fā);黃京華;扶蓉;杜金子;;接種AM真菌對四種藥用植物生長的影響研究初報[J];中藥材;2009年06期
8 程俐陶;郭巧生;劉作易;;半夏叢枝菌根真菌侵染模式及侵染率動態(tài)變化[J];貴州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9年02期
9 孔建強;王偉;朱平;程克棣;;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xué)雜志;2008年11期
10 任嘉紅;劉瑞祥;李云玲;;三七叢枝菌根(AM)的研究[J];微生物學(xué)通報;2007年02期
,本文編號:5528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55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