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退化農(nóng)田土壤理化性狀和牧草產(chǎn)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4-03-09 06:49
在旱作條件下,本論文采用田間與室內(nèi)試驗相結合的方法,以豆科牧草敖漢苜蓿和禾本科牧草老芒麥為材料,設置3種不同種植模式:單播敖漢苜蓿(Ms)、單播老芒麥(Es)和混播牧草(敖漢苜蓿+老芒麥,In),以休閑處理為對照(Ck),研究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退化農(nóng)田土壤理化性狀、牧草植株干物質(zhì)積累以及牧草產(chǎn)量和經(jīng)濟效益的影響,篩選出牧草最優(yōu)種植的模式,為退化農(nóng)田地力提升和土地可持續(xù)利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研究結果表明:(1)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隨種植年限增加,土壤容重下降、土壤穩(wěn)定性團聚體含量和總孔隙度升高;土壤含水量隨季節(jié)降雨量波動。種植兩年后,與Ck比較,各種植模式在兩次刈割期土壤含水量下降,且Es較Ck兩次分別顯著降低59.66%和17.81%,而In提高了苗期和營養(yǎng)生長期土壤含水量;Ms和In提高了土壤穩(wěn)定性團聚體含量,均無顯著性差異。因此,In對緩解退化農(nóng)田風蝕沙化和改善土壤持水性效果較好。(2)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土壤化學性狀的影響。隨種植年限增加,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先降后升;有機質(zhì)、速效鉀、全氮、全鉀含量上升。與Ck比較,第一年,Ms、Es和In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顯著提...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23063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技術路線圖
9圖1.1技術路線圖Figure1.1TechnologyRoadmap
圖3.1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土壤團聚體含量組成的影響
17圖3.1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土壤團聚體含量組成的影響Fig.3.1Effectsofdifferentforageplantingpatternsonthecontentcompositionofsoilagglomerates(a:2017年....
圖3.2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0~10cm土層土壤質(zhì)量含水量的影響(%)
圖3.2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0~10cm土層土壤質(zhì)量含水量的影響(%)Fig.3.2Effectofdifferentforageplantingmodesonsoilqualitywatercontentin0~10cmlayer(%)(C....
圖3.3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10~20cm土層土壤質(zhì)量含水量的影響(%)
圖3.2不同牧草種植模式對0~10cm土層土壤質(zhì)量含水量的影響(%)Fig.3.2Effectofdifferentforageplantingmodesonsoilqualitywatercontentin0~10cmlayer(%)(C....
本文編號:3923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9230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