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盤菌新病毒發(fā)現(xiàn)及+ssRNA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構(gòu)建
發(fā)布時間:2022-12-25 09:48
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重要的世界性病原真菌,能夠引起油菜、大豆和向日葵等多種作物的菌核病,給作物生產(chǎn)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真菌病毒在核盤菌中廣泛存在,具有生物防治的潛力。以四川省成都市安德鎮(zhèn)采集的核盤菌菌核PX14為材料,通過表面消毒、切片培養(yǎng),分離獲得了11個菌株P(guān)X14A(1-4)、PX14B(1-6)和PX14D,發(fā)現(xiàn)這些菌株具有不同的菌落形態(tài)和致病力。通過對這11個菌株的總RNA進行宏病毒組測序和隨機克隆,共獲得12種RNA病毒(或病毒株系)和5個不編碼Rd Rp的ds RNA片段全長序列。這些病毒分別屬于五個不同的類群,包括屬于減毒病毒科(Hypoviridae)的核盤菌減毒病毒1(Ss HV1)、屬于泛歐爾密科(Botourmiaviridae)的核盤菌歐爾密樣病毒4(Ss OLV4)和核盤菌歐爾密樣病毒5(Ss OLV5)、屬于布尼亞病毒目(Bunyavirales)的核盤菌白纖樣病毒1(Ss Ph LV1)和核盤菌白纖樣病毒2(Ss Ph LV2)、屬于線粒體病毒科(Mitoviridae)的核盤菌線粒體病毒6-PX14病毒株(Ss ...
【文章頁數(shù)】:18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核盤菌危害與防治策略
1.1.1 核盤菌的危害
1.1.2 核盤菌的生活史和致病機理
1.1.3 菌核病的防治
1.1.3.1 抗病育種
1.1.3.2 農(nóng)業(yè)措施
1.1.3.3 化學防治
1.1.3.4 生物防治
1.2 真菌病毒
1.2.1 真菌病毒的研究史
1.2.2 真菌病毒分類
1.2.2.1 病毒分類法
1.2.2.2 真菌病毒的分類進展
1.2.3 本研究涉及的RNA病毒類群
1.2.3.1 裸露病毒科和線粒體病毒科
1.2.3.2 泛歐爾密病毒科
1.2.3.3 真菌蕪菁黃花葉病毒目
1.2.3.4 真菌負義鏈RNA病毒
1.2.4 真菌病毒的傳播
1.2.4.1 垂直傳播
1.2.4.2 水平傳播
1.2.4.3 體外傳播
1.2.4.4 介體傳播
1.2.5 真菌病毒應(yīng)用
1.2.5.1 真菌病毒對寄主的影響
1.2.5.2 真菌病毒應(yīng)用實例
1.2.5.3 真菌病毒的應(yīng)用問題
1.3 真菌病毒反向遺傳學
1.3.1 反向遺傳學
1.3.2 真菌病毒反向遺傳學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菌核樣本PX14病毒多樣性研究
2.1 引言
2.2 試驗材料
2.2.1 試驗菌株
2.2.2 植物材料
2.2.3 載體和引物
2.2.4 主要試劑和培養(yǎng)基
2.2.5 主要儀器和設(shè)備
2.3 試驗方法
2.3.1 核盤菌生物學研究
2.3.2 核盤菌dsRNA提取和處理
2.3.3 核酸電泳
2.3.4 總RNA提取
2.3.5 病毒RT-PCR驗證
2.3.6 病毒RNA序列隨機克隆
2.3.7 病毒末端克隆
2.3.8 序列測定
2.3.9 NGS測序過程和分析
2.3.10 序列分析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所用軟件
2.3.11 原生質(zhì)體制備和再生
2.3.12 病毒粒子提取
2.4 結(jié)果和分析
2.4.1 PX14系列分離后代的生物學特性
2.4.1.1 PX14系列菌株菌落形態(tài)和生長速度不同
2.4.1.2 PX14系列菌株的致病力具有顯著差異
2.4.2 菌核樣本PX14病毒多樣性
2.4.2.1 病毒組測序獲得的病毒序列
2.4.2.2 病毒在PX14系列菌株中的定位
2.4.2.3 菌株P(guān)X14A1和PX14A4 中存在ds RNA因子
2.4.2.4 原生質(zhì)體再生脫毒菌株
2.4.3 多節(jié)段負鏈病毒的特性
2.4.3.1 多節(jié)段負鏈病毒的病毒粒子
2.4.3.2 病毒序列克隆
2.4.3.3 核盤菌白纖樣病毒的基因組
2.4.3.4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4.3.5 SsPhL V1和SsPhL V2 寄主生物學特性
2.4.3.6 小孢子觀察
2.4.4 真菌蕪菁黃花葉病毒
2.4.4.1 SsDFV1、SsDFV3和SsMTV2 的分子特性
2.4.4.2 SsDFV1的病毒株系分化
2.4.4.3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4.4.4 SsDFV1寄主的生物學表型分化
2.5 結(jié)論與討論
第三章 核盤菌歐爾密樣病毒4(SsOLV4)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試驗材料
3.3 試驗方法
3.3.1 病毒的序列克隆和驗證
3.3.2 分析軟件
3.3.3 病毒SsOLV4 全長cDNA克隆構(gòu)建
3.3.4 體外轉(zhuǎn)錄模板DNA的獲得
3.3.5 SsOLV4 體外轉(zhuǎn)錄RNA的獲得
3.3.6 病毒SsOLV4 RNA轉(zhuǎn)染
3.3.7 病毒SsOLV水平傳播能力測定
3.3.8 核酸雜交
3.4 結(jié)果和分析
3.4.1 原生質(zhì)體再生獲得無毒菌株N39和N69
3.4.2 病毒SsOLV4分子特性
3.4.3 SsOLV4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3.4.4 合成病毒RNA的侵染性檢測
3.4.5 SsOLV4侵染性克隆的侵染
3.4.6 轉(zhuǎn)染菌株中SsOLV4的Northern blot檢測
3.4.7 侵染性克隆SsOLV4的傳播特性
3.4.8 病毒RNA侵染菌絲
3.4.9 轉(zhuǎn)染菌株中病毒序列比較
3.4.10 SsOLV4的亞細胞定位
3.4.11 SsOLV4侵染對寄主表型沒有影響
3.5 結(jié)論與討論
第四章 菌株Ep-1PN弱毒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試驗材料
4.3 試驗方法
4.3.1 總RNA提取和RT-PCR驗證
4.3.2 NGS測序與分析軟件
4.3.3 病毒序列驗證
4.3.4 dsRNA提取
4.3.5 病毒全長cDNA合成
4.3.5.1 病毒SsDaRV全長cDNA構(gòu)建
4.3.5.2 病毒SsNaLV1 全長cDNA構(gòu)建
4.3.6 病毒RNA合成和轉(zhuǎn)染
4.3.7 病毒水平傳毒
4.3.8 dsRNA雜交
4.3.9 生物學表型測定
4.4 結(jié)果和分析
4.4.1 菌株Ep-1PN和 Ep-1PNA367中ds RNA和病毒鑒定
4.4.2 SsDRV的序列
4.4.3 SsNaLV1 的基因組和分類地位
4.4.4 Ep-1PN總 RNA的轉(zhuǎn)染
4.4.5 病毒的雜交檢測
4.4.6 SsDRV和 SsNaLV1 的侵染性克隆對核盤菌的影響
4.4.7 帶毒菌株的傳毒
4.4.8 SsDRV的缺陷型RNA
4.5 結(jié)論與討論
第五章 全文總結(jié)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jié)
5.2 思考與展望
5.2.1 新的病毒類群的建立
5.2.2 真菌病毒基因組簡化
5.2.3 真菌病毒的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附錄 Ⅰ試驗所用引物
附錄 Ⅱ病毒序列
附錄 Ⅲ在讀期間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布尼亞病毒目新分類概述[J]. 唐霜,沈姝,史君明,方耀輝,王華林,胡志紅,鄧菲. 生物多樣性. 2018(09)
[2]大量誘導核盤菌產(chǎn)生子囊盤的方法改進(英文)[J]. 李國慶,姜道宏,孟金陵,易先宏,朱斌,RimmerSR.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9(06)
[3]來源于佳木斯茄子上的核盤菌菌株多樣性的研究[J]. 李國慶,王道本,黃鴻章,周啟. 植物病理學報. 1996(03)
博士論文
[1]核盤菌分泌蛋白SsCP1的功能研究[D]. 羊國根.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7
[2]比較基因組、轉(zhuǎn)錄組和基因功能研究揭示核盤菌致病和發(fā)育的分子機理[D]. 呂學良.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3]核盤菌新型RNA病毒研究[D]. 劉立江.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4]核盤菌弱毒相關(guān)DNA病毒1特性及其應(yīng)用潛能研究[D]. 于曉.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5]真核生物非逆轉(zhuǎn)錄病毒內(nèi)生化與進化基因組學研究[D]. 劉慧泉.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6]單一田塊核盤菌多樣性分析及攜帶真菌病毒的菌株的遺傳特性研究[D]. 張麗艷.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0
[7]核盤菌Ep-1PN菌株毒力衰退及生防潛能的研究[D]. 姜道宏.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1999
碩士論文
[1]核盤菌病毒SsDRV的5’末端克隆及侵染性全長cDNA克隆的構(gòu)建[D]. 羊國根.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2]核盤菌弱毒相關(guān)RNA病毒(SsDRV)感染雪腐核盤菌的初步研究[D]. 滕飛.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726379
【文章頁數(shù)】:18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語表
第一章 文獻綜述
1.1 核盤菌危害與防治策略
1.1.1 核盤菌的危害
1.1.2 核盤菌的生活史和致病機理
1.1.3 菌核病的防治
1.1.3.1 抗病育種
1.1.3.2 農(nóng)業(yè)措施
1.1.3.3 化學防治
1.1.3.4 生物防治
1.2 真菌病毒
1.2.1 真菌病毒的研究史
1.2.2 真菌病毒分類
1.2.2.1 病毒分類法
1.2.2.2 真菌病毒的分類進展
1.2.3 本研究涉及的RNA病毒類群
1.2.3.1 裸露病毒科和線粒體病毒科
1.2.3.2 泛歐爾密病毒科
1.2.3.3 真菌蕪菁黃花葉病毒目
1.2.3.4 真菌負義鏈RNA病毒
1.2.4 真菌病毒的傳播
1.2.4.1 垂直傳播
1.2.4.2 水平傳播
1.2.4.3 體外傳播
1.2.4.4 介體傳播
1.2.5 真菌病毒應(yīng)用
1.2.5.1 真菌病毒對寄主的影響
1.2.5.2 真菌病毒應(yīng)用實例
1.2.5.3 真菌病毒的應(yīng)用問題
1.3 真菌病毒反向遺傳學
1.3.1 反向遺傳學
1.3.2 真菌病毒反向遺傳學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二章 菌核樣本PX14病毒多樣性研究
2.1 引言
2.2 試驗材料
2.2.1 試驗菌株
2.2.2 植物材料
2.2.3 載體和引物
2.2.4 主要試劑和培養(yǎng)基
2.2.5 主要儀器和設(shè)備
2.3 試驗方法
2.3.1 核盤菌生物學研究
2.3.2 核盤菌dsRNA提取和處理
2.3.3 核酸電泳
2.3.4 總RNA提取
2.3.5 病毒RT-PCR驗證
2.3.6 病毒RNA序列隨機克隆
2.3.7 病毒末端克隆
2.3.8 序列測定
2.3.9 NGS測序過程和分析
2.3.10 序列分析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所用軟件
2.3.11 原生質(zhì)體制備和再生
2.3.12 病毒粒子提取
2.4 結(jié)果和分析
2.4.1 PX14系列分離后代的生物學特性
2.4.1.1 PX14系列菌株菌落形態(tài)和生長速度不同
2.4.1.2 PX14系列菌株的致病力具有顯著差異
2.4.2 菌核樣本PX14病毒多樣性
2.4.2.1 病毒組測序獲得的病毒序列
2.4.2.2 病毒在PX14系列菌株中的定位
2.4.2.3 菌株P(guān)X14A1和PX14A4 中存在ds RNA因子
2.4.2.4 原生質(zhì)體再生脫毒菌株
2.4.3 多節(jié)段負鏈病毒的特性
2.4.3.1 多節(jié)段負鏈病毒的病毒粒子
2.4.3.2 病毒序列克隆
2.4.3.3 核盤菌白纖樣病毒的基因組
2.4.3.4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4.3.5 SsPhL V1和SsPhL V2 寄主生物學特性
2.4.3.6 小孢子觀察
2.4.4 真菌蕪菁黃花葉病毒
2.4.4.1 SsDFV1、SsDFV3和SsMTV2 的分子特性
2.4.4.2 SsDFV1的病毒株系分化
2.4.4.3 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2.4.4.4 SsDFV1寄主的生物學表型分化
2.5 結(jié)論與討論
第三章 核盤菌歐爾密樣病毒4(SsOLV4)的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試驗材料
3.3 試驗方法
3.3.1 病毒的序列克隆和驗證
3.3.2 分析軟件
3.3.3 病毒SsOLV4 全長cDNA克隆構(gòu)建
3.3.4 體外轉(zhuǎn)錄模板DNA的獲得
3.3.5 SsOLV4 體外轉(zhuǎn)錄RNA的獲得
3.3.6 病毒SsOLV4 RNA轉(zhuǎn)染
3.3.7 病毒SsOLV水平傳播能力測定
3.3.8 核酸雜交
3.4 結(jié)果和分析
3.4.1 原生質(zhì)體再生獲得無毒菌株N39和N69
3.4.2 病毒SsOLV4分子特性
3.4.3 SsOLV4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
3.4.4 合成病毒RNA的侵染性檢測
3.4.5 SsOLV4侵染性克隆的侵染
3.4.6 轉(zhuǎn)染菌株中SsOLV4的Northern blot檢測
3.4.7 侵染性克隆SsOLV4的傳播特性
3.4.8 病毒RNA侵染菌絲
3.4.9 轉(zhuǎn)染菌株中病毒序列比較
3.4.10 SsOLV4的亞細胞定位
3.4.11 SsOLV4侵染對寄主表型沒有影響
3.5 結(jié)論與討論
第四章 菌株Ep-1PN弱毒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試驗材料
4.3 試驗方法
4.3.1 總RNA提取和RT-PCR驗證
4.3.2 NGS測序與分析軟件
4.3.3 病毒序列驗證
4.3.4 dsRNA提取
4.3.5 病毒全長cDNA合成
4.3.5.1 病毒SsDaRV全長cDNA構(gòu)建
4.3.5.2 病毒SsNaLV1 全長cDNA構(gòu)建
4.3.6 病毒RNA合成和轉(zhuǎn)染
4.3.7 病毒水平傳毒
4.3.8 dsRNA雜交
4.3.9 生物學表型測定
4.4 結(jié)果和分析
4.4.1 菌株Ep-1PN和 Ep-1PNA367中ds RNA和病毒鑒定
4.4.2 SsDRV的序列
4.4.3 SsNaLV1 的基因組和分類地位
4.4.4 Ep-1PN總 RNA的轉(zhuǎn)染
4.4.5 病毒的雜交檢測
4.4.6 SsDRV和 SsNaLV1 的侵染性克隆對核盤菌的影響
4.4.7 帶毒菌株的傳毒
4.4.8 SsDRV的缺陷型RNA
4.5 結(jié)論與討論
第五章 全文總結(jié)與展望
5.1 全文總結(jié)
5.2 思考與展望
5.2.1 新的病毒類群的建立
5.2.2 真菌病毒基因組簡化
5.2.3 真菌病毒的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附錄 Ⅰ試驗所用引物
附錄 Ⅱ病毒序列
附錄 Ⅲ在讀期間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布尼亞病毒目新分類概述[J]. 唐霜,沈姝,史君明,方耀輝,王華林,胡志紅,鄧菲. 生物多樣性. 2018(09)
[2]大量誘導核盤菌產(chǎn)生子囊盤的方法改進(英文)[J]. 李國慶,姜道宏,孟金陵,易先宏,朱斌,RimmerSR.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1999(06)
[3]來源于佳木斯茄子上的核盤菌菌株多樣性的研究[J]. 李國慶,王道本,黃鴻章,周啟. 植物病理學報. 1996(03)
博士論文
[1]核盤菌分泌蛋白SsCP1的功能研究[D]. 羊國根.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7
[2]比較基因組、轉(zhuǎn)錄組和基因功能研究揭示核盤菌致病和發(fā)育的分子機理[D]. 呂學良.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3]核盤菌新型RNA病毒研究[D]. 劉立江.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4]核盤菌弱毒相關(guān)DNA病毒1特性及其應(yīng)用潛能研究[D]. 于曉.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3
[5]真核生物非逆轉(zhuǎn)錄病毒內(nèi)生化與進化基因組學研究[D]. 劉慧泉.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6]單一田塊核盤菌多樣性分析及攜帶真菌病毒的菌株的遺傳特性研究[D]. 張麗艷.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10
[7]核盤菌Ep-1PN菌株毒力衰退及生防潛能的研究[D]. 姜道宏.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1999
碩士論文
[1]核盤菌病毒SsDRV的5’末端克隆及侵染性全長cDNA克隆的構(gòu)建[D]. 羊國根.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09
[2]核盤菌弱毒相關(guān)RNA病毒(SsDRV)感染雪腐核盤菌的初步研究[D]. 滕飛.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726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7263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