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對南亞熱帶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11-03 22:28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城市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因子發(fā)生變化,進而影響了森林土壤碳積累。而森林土壤有機碳組分變化是土壤碳積累研究的關鍵之一,了解土壤有機碳組分特征與環(huán)境變化的關系是預測城市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匯潛力的基礎。因此,本研究以有機碳組分為切入點,以高度城市化的珠江三角洲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為研究對象,選取城區(qū)(白云山、帽峰山、大嶺山)和郊區(qū)(鼎湖山、南昆山、象頭山)森林樣地進行土壤采樣,運用化學分組、物理分組、13C核磁共振分析方法研究土壤有機碳組分特征,結合城區(qū)和郊區(qū)森林土壤環(huán)境要素的變化監(jiān)測,分析城市化背景下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積累機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三個土壤層次上,城市存留森林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總體變化趨勢一致,表現(xiàn)為城區(qū)森林土壤惰性有機碳組分含量(NROC、HF)顯著低于郊區(qū)森林,活性有機碳組分含量(ROC、LF)同樣有減少的趨勢但城郊差異不明顯。惰性組分的減少對總有機碳積累及有機碳化學結構有較大影響。城市化影響下惰性有機碳的持續(xù)積累不足是驅動土壤碳庫變化的重要原因;诨钚院投栊越M分計算土壤碳庫活度,結果表明城區(qū)森林土壤表層碳庫活...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內(nèi)容及科學問題
1.4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樣地設置
2.3 樣品采集與處理
2.4 樣品分析
2.5 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
3.1 城市化影響下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變化趨勢
3.2 城市化影響下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環(huán)境變化特征
3.3 城市化影響下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征分析
3.4 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4. 討論
4.1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4.2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惰性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4.3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有機碳化學結構的影響
4.4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總有機碳積累的影響
5. 結論與展望
5.1 主要結論
5.2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保護性耕作對水-旱輪作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基于密度分組法[J]. 黃雅楠,黃麗,薛斌,成莉娟,李小坤,魯劍巍. 土壤通報. 2019(01)
[2]培肥措施對復墾土壤輕重組有機碳氮的影響[J]. 焦歡,李廷亮,高繼偉,李彥,何冰,李順.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5)
[3]土壤有機碳化學性質的研究及NMR和Py-GC/MS技術的應用[J]. 趙玉皓,張慶忠,韓碩,張艷杰,王義東,婁翼來,魯順保.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5)
[4]中亞熱帶3種典型森林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的關系[J]. 鮑勇,高穎,曾曉敏,袁萍,司友濤,陳岳民,陳瀅伊.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8(04)
[5]南亞熱帶森林土壤碳庫穩(wěn)定性與碳庫管理指數(shù)對模擬酸雨的響應[J]. 張慧玲,吳建平,熊鑫,褚國偉,周國逸,張德強. 生態(tài)學報. 2018(02)
[6]氣候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庫分子結構特征與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進展[J]. 張仲勝,李敏,宋曉林,薛振山,呂憲國,姜明,武海濤,王雪宏. 土壤學報. 2018(02)
[7]城市不同地表覆蓋類型下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差異[J]. 李雋永,竇曉琳,胡印紅,甘德欣,李鋒. 生態(tài)學報. 2018(01)
[8]核磁共振技術在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中的應用[J]. 王玉哲,劉先,胡亞林.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11)
[9]城市化對珠江三角洲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碳庫管理指數(shù)的影響[J]. 張雪瑩,陳小梅,危暉,林媚珍.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4)
[10]基于固態(tài)13C核磁共振波譜研究植物殘體分解和轉化機制的進展[J]. 李昌明,王曉玥,孫波. 土壤. 2017(04)
碩士論文
[1]中國亞熱帶四種森林類型凋落葉分解過程中不同形態(tài)碳和植硅體碳演變規(guī)律研究[D]. 趙培平.浙江農(nóng)林大學 2016
[2]浙江寧波常綠闊葉林演替對土壤碳庫結構的影響[D]. 馬文濟.華東師范大學 2015
[3]南昌城鄉(xiāng)梯度森林土壤磷形態(tài)時空分布格局[D]. 李茜.南昌大學 2010
[4]利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綜合模型模擬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變化[D]. 楊麗霞.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700742
【文章頁數(shù)】: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獻綜述
1.3 研究內(nèi)容及科學問題
1.4 技術路線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概況
2.2 樣地設置
2.3 樣品采集與處理
2.4 樣品分析
2.5 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
3.1 城市化影響下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變化趨勢
3.2 城市化影響下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環(huán)境變化特征
3.3 城市化影響下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礦化特征分析
3.4 土壤有機碳及其組分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4. 討論
4.1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4.2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惰性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4.3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有機碳化學結構的影響
4.4 城市化對森林土壤總有機碳積累的影響
5. 結論與展望
5.1 主要結論
5.2 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保護性耕作對水-旱輪作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基于密度分組法[J]. 黃雅楠,黃麗,薛斌,成莉娟,李小坤,魯劍巍. 土壤通報. 2019(01)
[2]培肥措施對復墾土壤輕重組有機碳氮的影響[J]. 焦歡,李廷亮,高繼偉,李彥,何冰,李順.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5)
[3]土壤有機碳化學性質的研究及NMR和Py-GC/MS技術的應用[J]. 趙玉皓,張慶忠,韓碩,張艷杰,王義東,婁翼來,魯順保.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5)
[4]中亞熱帶3種典型森林土壤碳氮含量和酶活性的關系[J]. 鮑勇,高穎,曾曉敏,袁萍,司友濤,陳岳民,陳瀅伊.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8(04)
[5]南亞熱帶森林土壤碳庫穩(wěn)定性與碳庫管理指數(shù)對模擬酸雨的響應[J]. 張慧玲,吳建平,熊鑫,褚國偉,周國逸,張德強. 生態(tài)學報. 2018(02)
[6]氣候變化對土壤有機碳庫分子結構特征與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進展[J]. 張仲勝,李敏,宋曉林,薛振山,呂憲國,姜明,武海濤,王雪宏. 土壤學報. 2018(02)
[7]城市不同地表覆蓋類型下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差異[J]. 李雋永,竇曉琳,胡印紅,甘德欣,李鋒. 生態(tài)學報. 2018(01)
[8]核磁共振技術在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中的應用[J]. 王玉哲,劉先,胡亞林.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11)
[9]城市化對珠江三角洲存留常綠闊葉林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碳庫管理指數(shù)的影響[J]. 張雪瑩,陳小梅,危暉,林媚珍.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4)
[10]基于固態(tài)13C核磁共振波譜研究植物殘體分解和轉化機制的進展[J]. 李昌明,王曉玥,孫波. 土壤. 2017(04)
碩士論文
[1]中國亞熱帶四種森林類型凋落葉分解過程中不同形態(tài)碳和植硅體碳演變規(guī)律研究[D]. 趙培平.浙江農(nóng)林大學 2016
[2]浙江寧波常綠闊葉林演替對土壤碳庫結構的影響[D]. 馬文濟.華東師范大學 2015
[3]南昌城鄉(xiāng)梯度森林土壤磷形態(tài)時空分布格局[D]. 李茜.南昌大學 2010
[4]利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綜合模型模擬土壤有機碳動態(tài)變化[D]. 楊麗霞.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7007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7007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