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五臺山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養(yǎng)分及有機碳分布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2-10-31 21:38
  五臺山垂直帶土壤不同形態(tài)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的揭示可為該地區(qū)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以五臺山垂直帶土壤為研究對象,海拔由高到低對亞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淋溶褐土和石灰性褐土進行采集,并且通過濕篩法和物理分組技術獲得不同土壤類型中>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四級水穩(wěn)性團聚體,進一步分析了土壤及各級水穩(wěn)性團聚體的總有機碳、全氮、全磷、全鉀、顆粒有機碳(POC)、礦物結合有機碳(MOC)、鈣鍵合有機碳(Ca-SOC)和鐵鋁鍵合有機碳(Fe(Al)-SOC)。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亞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和山地棕壤均以>2mm團聚體為最多,達到總水穩(wěn)性團聚體的45.13%。然而,淋溶褐土和石灰性褐土中分別以2~0.25 mm和0.25~0.053 mm團聚體為最多,分別達到33.79%和39.95%。隨著海拔高度的降低土壤有機碳含量依次降低,且不同土壤類型中,>2mm和2~0.25 mm團聚體有機碳含量與其對應的土壤有機碳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r>2mm=0.986和r2~0.25mm=0.966(P<0.0... 

【文章頁數】:5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國內外研究進展
        1.1.1 土壤團聚體的形成與分布
        1.1.2 土壤團聚體與有機質固定關系的研究
        1.1.3 土壤團聚體中養(yǎng)分的研究
        1.1.4 土壤團聚體中顆粒有機碳和礦物結合有機碳的研究
        1.1.5 土壤團聚體中鈣鍵合有機碳和鐵鋁鍵合有機碳的研究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內容
    1.4 技術路線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自然概況
    2.2 供試土壤樣本的采集
    2.3 項目分析與方法
        2.3.1 土壤團聚體的分離提取與制備
        2.3.2 土壤和各團聚體中POC和MOC的分離提取
        2.3.3 土壤和各團聚體中Ca-SOC和Fe(Al)-SOC的分離提取
        2.3.4 有機碳含量的測定
        2.3.5 全N、全P、全K的測定
        2.3.6 計算方法
    2.4 數據處理與分析
第三章 結果與分析
    3.1 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分布
        3.1.1 水穩(wěn)性團聚體組成
        3.1.2 土壤有機碳含量與團聚體組成之間的相關關系
        3.1.3 水穩(wěn)性團聚體有機碳含量及分配比例
        3.1.4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有機碳與土壤有機碳的關系
    3.2 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養(yǎng)分含量
        3.2.1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全氮含量
        3.2.2 土壤與各級團聚體全氮含量的相關關系
        3.2.3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的碳氮比
        3.2.4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全磷含量
        3.2.5 土壤與各級團聚體全磷含量的相關關系
        3.2.6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全鉀含量
        3.2.7 土壤與各級團聚體全鉀含量的相關關系
    3.3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POC和MOC的分布
        3.3.1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POC的含量
        3.3.2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POC的分配比例
        3.3.3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MOC的含量
        3.3.4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MOC的分配比例
        3.3.5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POC與MOC含量的關系
    3.4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Ca-SOC和Fe(Al)-SOC的分布
        3.4.1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Ca-SOC含量
        3.4.2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Ca-SOC分配比例
        3.4.3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Fe(Al)-SOC含量
        3.4.4 土壤和各級團聚體Fe(Al)-SOC分配比例
        3.4.5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Ca-SOC與土壤有機碳之間的關系
        3.4.6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Fe(Al)-SOC與土壤有機碳之間的關系
        3.4.7 水穩(wěn)性團聚體中Ca-SOC和Fe(Al)-SOC之間的關系
第四章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4.1.1 五臺山垂直帶土壤有機碳的分布
        4.1.2 五臺山垂直帶土壤和各級團聚體N、P、K的分布
        4.1.3 五臺山垂直帶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POC和MOC的分布
        4.1.4 五臺山垂直帶土壤Ca-SOC和Fe(Al)-SOC的分布
    4.2 結論
    4.3 展望
參考文獻
Abstract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五臺山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有機碳分布特征[J]. 李雄飛,劉奮武,樊文華.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4)
[2]秸稈還田對稻田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養(yǎng)分及其生態(tài)化學計量比的影響[J]. 安婉麗,謝海云,王維奇,曾從盛.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01)
[3]廬山不同森林植被對土壤團聚體及其有機碳分布的影響[J]. 于法展,張茜,張忠啟,李玲,雷良媛,張少坤,陳俊.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4]植被恢復對亞熱帶侵蝕紅壤團聚體養(yǎng)分分布的影響[J]. 區(qū)曉琳,陳志彪,姜超,陳志強,任天婧,陳海濱.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6)
[5]華北平原不同農田管理措施對于土壤碳庫的影響[J]. 石小霞,趙詣,張琳,吳文良,孟凡喬.  環(huán)境科學. 2017(01)
[6]黑土區(qū)水稻土水穩(wěn)性團聚體有機碳及其顆粒有機碳的分布特征[J]. 徐文靜,叢耀輝,張玉玲,段鵬鵬,范慶鋒,張玉龍.  水土保持學報. 2016(04)
[7]長期施肥紫色水稻土團聚體穩(wěn)定性及其固碳特征[J]. 樊紅柱,秦魚生,陳慶瑞,陳琨,涂仕華.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5(06)
[8]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復過程土壤團聚體氮分布及與氮素礦化關系研究[J]. 胡寧,馬志敏,藍家程,伍宇春,陳高起,傅瓦利,文志林,王文凈.  環(huán)境科學. 2015(09)
[9]旅游踩踏對五臺山東臺山地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段青倩,樊文華,吳艷軍,武智暉,劉霞霞,王坤.  水土保持通報. 2015(04)
[10]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礦物結合態(tài)有機碳特征與容量分析[J]. 蔡岸冬,徐香茹,張旭博,徐明崗,張文菊.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4(21)

碩士論文
[1]黑土區(qū)水稻土水穩(wěn)性團聚體有機碳分布及其存在形態(tài)的研究[D]. 徐文靜.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6
[2]武夷山不同類型土壤有機碳含量及影響因素研究[D]. 盧茜.福建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997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6997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d3a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