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尼泊爾黃堇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0-10 20:36
青藏高原地處亞洲中部,位居中國的西南部,有獨特的高原性氣候,它為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實驗材料。尼泊爾黃堇作為一種藏藥材,近年來,隨著青藏高原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度惡化及人類不斷的開采與破壞,尼泊爾黃堇已經趨于瀕臨滅絕的狀態(tài)。尼泊爾黃堇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植被之一,研究其根際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結構和功能多樣性,對保護和人工種植尼泊爾黃堇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學意義,首次獲得尼泊爾黃堇根際獨特的微生物資源,并對鑒定及建立微生物資源庫提供了理論數據。本研究選取了11個來自不同海拔、經緯度的根際土壤樣品,通過Real time QPCR、Biolog技術及高通量測序,結合土壤理化性質的分析,對尼泊爾黃堇根際土壤微生物分布規(guī)律及多樣性進行了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整個研究區(qū)域根際土壤pH屬于中性,中部的pH普遍大于東西面,介于6.7-7.7之間,其中,最低pH值出現在經度為82.18.828,為6.74,最高pH值出現在經度為86.35.064,為7.68。從西到東,土壤C/N的值形成逐漸減小的趨勢,土壤電導率也明顯地減少。這些指標共同指征隨著經度的推移,土壤由東到西趨于貧瘠化。 2....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壤中的微生物
1.2 根際微生物的研究進展
1.3 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因素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域概況
2.2 樣品采集和土壤理化性質分析
2.3 biolog 實驗
2.4 定量 PCR 實驗
2.5 高通量測序
2.6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土壤理化性質
3.1.1 根際土壤酸堿度
3.1.2 根際土壤碳氮含量
3.1.3 采樣信息
3.2 尼泊爾黃堇根際微生物數量特征
3.2.1 根際細菌數量變化特征
3.2.2 根際古菌數量變化特征
3.2.3 根際真菌數量變化特征
3.3 對 11 個樣點微生物基因拷貝數的聚類分析
3.4 Biolog 生態(tài)板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分析
3.4.1 根際土壤 AWCD(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值及多樣性指數、利用碳源能力變化情況
3.4.2 六大類碳源的利用情況
3.5 相關性分析
3.5.1 土壤微生物數量與土壤環(huán)境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3.5.2 土壤根際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與微生物數量之間的相關性
3.5.3 土壤根際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與土壤理化性質之間的關系
3.6 焦磷酸高通量測序
4 結論與展望
4.1 根際土壤理化性質
4.2 根際土壤微生物豐度
4.3 Biolog 生態(tài)板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分析
4.4 焦磷酸高通量測序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蒙古草原典型植物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王納納,陳穎,應嬌妍,高勇生,白永飛.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4(02)
[2]植物光合碳在根際土壤中的微生物轉化與SIP技術[J]. 連騰祥,王光華,于鎮(zhèn)華,劉居東,金劍,劉曉冰. 土壤與作物. 2013(02)
[3]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J]. 伍修錕,毛文梁,臺喜生,張威,劉光琇,陳拓,龍昊知,張寶貴,陳年來. 冰川凍土. 2013(01)
[4]凍融循環(huán)對青藏高原腹地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張寶貴,張威,劉光琇,陳拓,王鷺,章高森,伍修錕,臺喜生,龍昊知,毛文梁. 冰川凍土. 2012(06)
[5]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土壤需氧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及群落功能研究[J]. 李昌明,張新芳,趙林,程國棟,徐世健. 冰川凍土. 2012(03)
[6]青藏高原夏季上空水汽含量演變特征及其與降水的關系[J]. 周順武,吳萍,王傳輝,韓軍彩. 地理學報. 2011(11)
[7]近42年來青藏高原年內降水時空不均勻性特征分析[J]. 楊瑋,何金海,王盤興,王傳輝. 地理學報. 2011(03)
[8]尼泊爾黃堇中總生物堿的串聯質譜分析[J]. 傅予,梁健,白央,達娃卓瑪,白冰如,丁立生. 質譜學報. 2010(02)
[9]凍融作用對凍土區(qū)微生物生理和生態(tài)的影響[J]. 楊思忠,金會軍. 生態(tài)學報. 2008(10)
[10]微波輔助提取馬鈴薯龍葵素[J]. 張薇,文雄,潘雙銀,熊興耀. 園藝學報. 2008(09)
本文編號:3690310
【文章頁數】: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土壤中的微生物
1.2 根際微生物的研究進展
1.3 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因素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研究區(qū)域概況
2.2 樣品采集和土壤理化性質分析
2.3 biolog 實驗
2.4 定量 PCR 實驗
2.5 高通量測序
2.6 數據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土壤理化性質
3.1.1 根際土壤酸堿度
3.1.2 根際土壤碳氮含量
3.1.3 采樣信息
3.2 尼泊爾黃堇根際微生物數量特征
3.2.1 根際細菌數量變化特征
3.2.2 根際古菌數量變化特征
3.2.3 根際真菌數量變化特征
3.3 對 11 個樣點微生物基因拷貝數的聚類分析
3.4 Biolog 生態(tài)板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分析
3.4.1 根際土壤 AWCD(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值及多樣性指數、利用碳源能力變化情況
3.4.2 六大類碳源的利用情況
3.5 相關性分析
3.5.1 土壤微生物數量與土壤環(huán)境因子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3.5.2 土壤根際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與微生物數量之間的相關性
3.5.3 土壤根際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與土壤理化性質之間的關系
3.6 焦磷酸高通量測序
4 結論與展望
4.1 根際土壤理化性質
4.2 根際土壤微生物豐度
4.3 Biolog 生態(tài)板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分析
4.4 焦磷酸高通量測序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蒙古草原典型植物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王納納,陳穎,應嬌妍,高勇生,白永飛.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4(02)
[2]植物光合碳在根際土壤中的微生物轉化與SIP技術[J]. 連騰祥,王光華,于鎮(zhèn)華,劉居東,金劍,劉曉冰. 土壤與作物. 2013(02)
[3]冰川前沿裸露地微生物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J]. 伍修錕,毛文梁,臺喜生,張威,劉光琇,陳拓,龍昊知,張寶貴,陳年來. 冰川凍土. 2013(01)
[4]凍融循環(huán)對青藏高原腹地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張寶貴,張威,劉光琇,陳拓,王鷺,章高森,伍修錕,臺喜生,龍昊知,毛文梁. 冰川凍土. 2012(06)
[5]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qū)土壤需氧可培養(yǎng)細菌多樣性及群落功能研究[J]. 李昌明,張新芳,趙林,程國棟,徐世健. 冰川凍土. 2012(03)
[6]青藏高原夏季上空水汽含量演變特征及其與降水的關系[J]. 周順武,吳萍,王傳輝,韓軍彩. 地理學報. 2011(11)
[7]近42年來青藏高原年內降水時空不均勻性特征分析[J]. 楊瑋,何金海,王盤興,王傳輝. 地理學報. 2011(03)
[8]尼泊爾黃堇中總生物堿的串聯質譜分析[J]. 傅予,梁健,白央,達娃卓瑪,白冰如,丁立生. 質譜學報. 2010(02)
[9]凍融作用對凍土區(qū)微生物生理和生態(tài)的影響[J]. 楊思忠,金會軍. 生態(tài)學報. 2008(10)
[10]微波輔助提取馬鈴薯龍葵素[J]. 張薇,文雄,潘雙銀,熊興耀. 園藝學報. 2008(09)
本文編號:36903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6903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